清华总裁班开餐厅破产:个人的强势,集体的无力

百家 作者:创业财经汇 2019-01-08 14:08:29

喜欢创业财经汇的亲们,不妨按照以下方式“置顶”吧!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 “创业财经汇”  → 点击右上角“...” → 点选设为星标 ★ 


来源:智联招聘(zhaopin-com)

作者: Jenny乔


2309字 | 4分钟阅读


1

 

前两天,和同事凑在一起聊天,说起年终奖,我们公司的传统是按照团队业绩分配年终奖,第一名是个二本战队。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精英团队被击败了。过去几年,公司一直有个有意思的现象,精英团队做不出精英业绩。反倒是精英数量可怜,被二本选手霸占的团队,无论经济形势好坏,都能杀出一条血路,让很多人理解不了。甚至有个部门领导说,自己去年校招的时候,招了一群名校生,结果直接崩溃了。


精英在一起无法组成精英团队,已经是很多行业公开的秘密。


不久前,“清华总裁班开餐厅破产”这则新闻,上了热搜,引起了一波围观。


清华大学,总裁班,这些响当当的名号,能够在里面学习的,不是人生赢家,就是家里有矿。




他们掌握了大量的资源,选址在清华大学东门附近的,尽管占了地利的优势,餐馆的菜品看上去很诱人,可从开业以来就没有赚过钱,餐厅也一直在调整经营模式, 最终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烂,让人哭笑不得。


有网友戏称这是一出活生生的商学院的反面教材,也有人分析了很多原因:股权不能平均分配,这样团队没有主心骨,会变成一盘散沙;不重视品牌,不懂得运营管理;餐饮业不好做等等。


也许对于这些社会精英而言,亏的这点小钱不算什么,只要把自己的主营业务做好就行,至于开餐厅纯属是玩票,输赢无所谓。


但在我看来,社会精英凑在一起最后为什么会竹篮打水一场空,其实是个很值得反思的问题。


2

个人的强势,集体的无力

 

心理学上,有个“鸡群效应”,说的是,把一群产蛋能力特别强的鸡放在一块,整体的产蛋率反而会大幅下降。


这种现象,在职场也很常见。我们总以为,想要成功,只要把一群优秀的人聚在一起,给他们所有资源和权利就够了。但是结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


相反,一个团队如果里面有大量个人能力突出的人,往往很容易陷入一个怪圈:每个人都想确立自己的主导地位,结果盲目内耗。


所以,任正非才说,一个好的团队,必然不是每个人都是A角,还要有B角和C角。C位是很重要,但也没那么重要。


曾经听过一个五仁月饼的故事。有个年轻人问NBA湖人队教练:“科比、霍华德、加索尔、纳什、慈世平,个个很耀眼,为什么在一起就不行?”教练拿出一碟芝麻、一碟花生、一碟瓜子、一碟核桃、一碟杏仁让青年分别品尝,问他:“好吃吗?”青年点了点头。


教练又拿出一块五仁月饼给青年品尝,青年恍然大悟。看似是一则笑话,但仔细想想,却很有意思。太浓烈的味道,搭配在一起,往往找不到主心骨。这也是为什么有些球队,明星很多,却迟迟出不了成绩。


一个人的优秀,并不意味着他能成为优秀团队的一员,因为生活在群体里,需要适度忽略自己。


3

优秀的人,都有连接力

 

麻省理工学院曾经做过一项研究,一个团队的战斗力并不来自于精英和明星,而是来自于团队内部的社交成本。


科学家们给参加实验的人员进行分组,让他们完成一项任务结果发现,拥有三种特质的小组最成功,也最有效率:


第一,成员能够感受到对方的想法。

第二,每个队员拥有平等的时间来发表意见。

第三,越成功的团队,女性越多。

 

每一点,都和感受有很大关系。于是,你就该懂了,社交成本的高低,取决于团队成员的共情能力,而不是业务能力。


万维钢老师曾经讲过一个故事。有人曾经对世界知名的贝尔实验室里的顶级科学家做过研究,发现他们都很喜欢和一个叫哈里·奈奎斯特的人一起吃午饭。这个人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性格温和,鼓励别人和他说话,还有一点,就是好奇心强,无论你是做什么的,都能和你聊起来。


奈奎斯特的角色,不是大牌明星,确实个关键人物,因为他其实是个连接者。


所以,生活里,你会发现,一个看起来并不是很优秀的人,却是一个团队的强力粘合剂,所有人都能围绕在他身边,他们更愿意退居幕后,把舞台让给其他人,这样的人才是真正团队里的精英。

 

4

优秀的人,都很会示弱

 

前两天,我们公司那个精英团队里,唯一的一个二本毕业生抱怨,自己部门的项目推进缓慢,每次开会,精英们都吵得不可开交。


想起我去美国读书之前,很多人都会告诉你,在常春藤,发表意见是件特别重要的事儿。但我去了之后,才发现,其实精英们学习的第一门功课是闭嘴。


有个教谈判的教授,第一节课就说了一句话,和别人谈判之前,无论你多么强势,都要在心里把自己放低,去理解和倾听。而这一点是很多精英的短板。


这些年,我见过很多合伙创业的朋友,各执己见,最后闹得不可开交。没有人愿意真正理解对方的想法,每个人都不服输。


万维钢老师曾经说,示弱也是一种示好。所以一个团队彼此之间经常暴露弱点,这不仅仅是刻意练习、提高战斗力的必要手段,而且不但不伤感情,反而还能促进感情。


我们其实都有这样的经历,跟几个人一起,非常投入地做一件事,摸爬滚打,你帮我一把我帮你一把,这种友谊是最铁的。


5

 

我的前老板,在当老板之前,做事就有一个底层逻辑,一个真正成功的人,并不是人生目标的实现,而是让别人成功,让利是一种方法,成就感是另一种。


所以,在我们公司,每次项目做得辛苦,他从来不计较分钱多少,庆功宴也总是拱手让同事去。后来当了老板,他选拔人才的时候,也总喜欢用这个标准:我不需要一个完美的人,但需要一个懂得理解别人的人。


这一点,其实在职场非常珍贵。完美的人未必能组成完美的团队,只有同理心,才能让人们之间有情感连接,说白了,就是多想想别人,眼里别只有自己。


人们经常说,职场所有的问题,都是人的问题。


美国有一款商业技能软件叫Koru,能预测科技行业毕业生未来的工作表现,它的创始人总结了七个标准:有韧性、严谨、影响力、合作意识、主人翁意识、好奇心、知进退。你会发现,职业技能的作用少得可怜。


所以,对于公司而言,要想打造一支精英团队,对于能力,无需太多执念。


理解这一点,对个人发展也有重要,我们都应该明白,人成长到一定阶段,真正的天花板不仅是能力,更重要的是如何处理关系。


喜欢本文的亲们,请在页尾留言,点?转发哦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