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这面照妖镜,戳穿了全世界的素质面具

百家 作者:极客视界 2019-01-03 04:05:53

行至 2018 年底,本已经陷入沉默的共享经济圈,随着 OFO 的押金事件再一次被掀起波澜。自 2016 年起,共享经济从疯狂扩张的创业风口,到如今热度迅速退潮的资本弃儿,时间才过去了短短两年。


这两年间共享经济的剧情跌宕起伏,面对将共享经济的快速沉寂,有人将原因归咎为国民素质的不足,更有人扬言「是素质杀死了共享经济」。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共享单车,从「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沦落为城市环境的污染者、「国民素质的照妖镜」,关于「共享单车坟场」的新闻也在一段时间内屡见不鲜。


▲武汉洪山一号单车坟场,图自:摄影师吴国勇


这些堆积在一起不知所措的共享单车,除了野蛮投放导致数量饱和无处安放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被人为破坏的。热度最高的那段时间里,对共享单车暴力打砸、上私锁、随意抛弃的新闻几乎每天都有。就算是现在,大街上仍然到处都可以看到被破坏的共享单车,以奇特的姿态出现在离奇的地点。



而之后紧跟共享风口兴起的共享雨伞和共享汽车,也走上了跟前辈一样的命运。某共享雨伞在上海投放首批 100 把共享雨伞,投放当天雨伞全部消失;共享汽车用后垃圾遍地,爆胎后还继续行驶等现象层出不穷。



当然他们也没有高兴多久。摩拜在进军英国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损坏和丢失率就达到了 10%,一年后决定退出;香港 Gobee 共享单车进入法国四个月损坏和丢失率 60%;连一向以高素质著称的新加坡也有层出不穷的损坏和丢失案例。


而部分国人心目中的「灯塔国」美国,玩出了更多的花样。最近风靡美国的共享电滑板,混的比共享单车还要惨,美国人民对共享滑板的「反抗行为艺术」将全世界的破坏行为推上了高潮。


▲颇为自豪的「概念艺术」


▲共享单车不能上高架,共享滑板可以


共享滑板在各大美国城市的疯狂扩张虽然方便了一部分人,但是也必然会有另一部分人感到不便。事实上,这些行为艺术就是美国人民对共享滑板占用公共资源的一种抗议。通过对共享滑板施行暴力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怒。


▲共享单车也不能上高压线,共享滑板仍然可以


▲共享滑板甚至还可以乘地铁


被共享经济这面「照妖镜」照过的每一个国家都不无辜,它揭示了人性的自私和贪婪存在于地球上每个角落。不管西方还是东方,高素质和低素质的人都是同时存在的。自从人类进入文明时期,一直努力通过各种方式规范人的行为,而发达国家平时展现出来的高素质,就是严格法律约束下的行为。面对没有法律约束的共享经济,他们也都揭下了面具。


所以共享经济真的是素质杀死的?



很多人呼吁通过道德方式规范人的行为,改善共享经济面临的素质问题。但是每个人对道德的标准是不一样的。譬如某人发现堵住人行道的共享单车,出于对低素质行为的愤怒,他可能踹两脚人行道上的共享单车,或搬起来扔到一边,他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正义之举。所以,具有差异性的道德标准并不能解决问题。


可见约束整个社会人类行为是无法通过道德方式实现的,规范人类行为的只能是法律和制度。


共享经济只是一种满足用户体验的商业行为,不能单纯依赖双方素质进行商品交换。因为使用者可以使用产品却不拥有所有权,那么照顾产品的责任感就会减少,一些毁坏、私藏共享产品的不良行为也在诱使更多的人仿效实施。



运营企业和监管部门没有对类似违规行为设立有效的惩罚机制,加上人类的素质各有不同,更加放任了违规损坏、私藏产品的行为增长,直至形成规模化的现象。所以,与其寄希望于快速提高国民素质,不如运营企业和监管部门共同制定行之有效的惩戒制度更为直接有效。


制度可以塑造人性,好的规范可以塑造天使,坏的规范打造魔鬼。所以共享经济的退潮,并不全都是国民素质的问题,「照妖镜」放大了表面的素质问题,就更应该思考如何利用深层的制度问题来提高公民的基本素质。只有这样,共享经济才能生存并持久。






福利社


你是如何看待共享经济陷入寒冬的?欢迎各位留言评论,极客君精选了一份好礼相送。


今天送福利给留言获好评最多的 1 位小伙伴

欢迎大家积极参与

本期奖品是

【《科技之巅2》实体书】



上期获得

【《孤独通行证》实体书 】

的小伙伴请在 24 小时内

添加管理员微信(geek_meizhier)兑换!

为了避免重复获奖,让更多小伙伴获得福利,本活动同一个微信 ID 两周内只可中奖一次

活动最终解释权归【极客视界】所有




更多精彩,请点击【阅读原文】

 好看你就点一点 ?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