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才是真正的新媒体鼻祖?用百万加爆文,影响了整个中国!

百家 作者:乌鸦校尉 2018-12-26 09:44:53


乌鸦上尉作品

首发于微信号 乌鸦校尉

微信ID:CaptainWuya


大家好

我是乌鸦上尉


一直以来

上尉我都觉得古文很难亲近

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但是,最近我读了一本书

不仅改变了对古文的印象

还读得津津有味


因为这本书的作者

在读古文的时候

喜欢边读边作批注(吐槽)

这些批注犀利到位

让人忍俊不禁


废话不说,上批注!


评《唐论》时,他说:


评《资治通鉴》时,他说:


“此文什么也没有说”

“都是废话”

面对如此经典的古籍

竟然敢这么吐槽?


这还没完

更犀利的还在后面


评《宋书》,他说:



评《宋史》,他说:


这位作者真是太耿直了

司马光宋太宗在他笔下

真是一点面子也没有


这要是搁现在

肯定会有人说:

“这么喜欢吐槽,你行你上啊”


你还别说

这个人还真敢上

因为这个人不是别人

正是毛泽东毛主席


毛泽东因为言语犀利,直截了当

被人称为“湖南吐槽王”


在当时,其他有学问的人

说话就喜欢掉书袋

在人家面前秀优越感

可毛泽东最喜欢的

就是把高深的理论说成大白话

教给工人、农民


比如,别人说工人是革命先锋

少不得要搬出马列大部头

讲一堆的大道理

毛泽东只写了个“天”字说:

“大家看,工人两个字加一块

不就是个天嘛!

咱们干革命,力量比天大!”


谈起政治是什么

博古编的教材光顾着吊书袋:

说“政治是各种团体

进行集体决策的过程

尤指对于政治实体的统治


毛泽东一看:这说的是啥子哟

哪有这么复杂嘛!

政治,其实就是一句话:

就是把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

把敌人的人搞得少少的


不得不说,在那个年代

毛泽东在一众知识分子里

就是说人话、接地气的代表

不折不扣的新媒体


事实也证明了

说人话接地气

在哪个年代都不过时

早在100年前

青年毛泽东就曾经开过“公众号”

因为他这种一针见血的风格

篇篇都是万加爆款文章

当时的大V李大钊陈独秀等人

看了无不纷纷点赞


那是1919年5月4日

北京爆发了“五四”运动

毛泽东等人组织学生成立了

新的湖南学生联合会

并且发动学生总罢课

响应北京的运动


面对国家的动荡

毛泽东感觉到胸中有千言万语

于是,在1919年的7月

毛泽东创办了自己的公众号

就叫做《湘江评论》


在当时的市面上,流行着很多“流量号”

比如娱乐八卦的大号《电声》

整天就是谁谁谁又离婚啦

谁谁谁又恋爱啦

《怎样对付男朋友》啊

给姨太太小姐们看


比如青年情感大号《紫罗兰》

天天讲文艺青年的情感故事啦

少男少女的感情经历啦

张爱玲的小说啦


比如猎奇志怪大号《灵学丛志》

整天讲灵异睡前故事

恐怖小说,精怪狐妖啦


这些东西虽然也有精品

但是还是烂俗的偏多

也没有多少人关心国家大事


于是,年轻的毛泽东

就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

在创刊之初

他就从没想靠流量生存

他特意在《湘江评论》里指出:

“不谈金钱、不谈女人、不谈家庭琐事”


于是在1919年的7月

新媒体《湘江评论》正式创刊

毛泽东在第二期

《民众的大联合》里就写道:

《湘江评论》要谈的

是中国最紧迫的时局

和民众最需要的新思想


国家坏到了极处,人类苦到了极处,社会黑暗到了极处。补救的方法,改造的方法。教育,兴业,努力,猛进,破坏,建设,固然是不错,有为这几样根本的一个方法,就是民众的大联合。


我们知道了!我们醒觉了!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


一开始,《湘江评论》这个“号”

可以说要啥没啥

招聘编辑,没钱

请大V写稿,没名气

有的只是毛泽东的一腔热情

和他的超强文笔


主编、编辑、校对、评论员

毛泽东一个人全干了

是完完全全的自媒体


《湘江评论》创刊之后的第一期

目录都是这个样子的:

图:泽东同学专场


这个极其“嚣张”的画风一出场

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

——“石破天惊”


《创刊宣言》

毛泽东写道:


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什么不要怕?天不要怕,鬼不要怕,死人不要怕,官僚不要怕,军阀不要怕,资本家不要怕!


这段话说到了中国人心坎里

因为那时,一战刚刚结束

中国明明是以战胜国身份

参加的巴黎和会

却被要求把青岛“送给”日本

拿到的是战败国的遭遇

而政府无能

又要不回我们的正当权利


毛泽东开篇的这一段“不要怕”

一下就点燃了读者心中的激情

虽然只读了几行

已经想疯狂地点赞+转发了


湘江评论第一期印出来之后

毛泽东的同学抱着50份去街头卖

从街头还没走到街尾

就被人抢光了

于是,第一天加印2000份

卖光了

第二天再加印2000份

又卖光了


出到第二期的时候

已经不光是长沙了

连武汉、广州的读者都跑来买

印5000份都不够卖的


就算是当时的正规报纸

有上千的销量就算不错了

但是毛泽东第一期就几千上万了

换算到现在

绝对是百万加级别的爆文


收获了阅读量和粉丝

毛主编马上意识到

报纸想要接着办下去

肯定要有资金来源

怎么来呢?打广告


很快,《湘江评论》就在文章内页

刊登了广告价目表

毕竟嘛人要吃饭

好内容就要变现

现在自媒体的盈利模式

毛泽东早就意识到了


因为毛泽东的文字直抒胸臆

又简单明了地说明了深刻的道理

所以,他的文章

往往是最普通的老百姓也能读懂

最有文化的大学教授

也能产生强烈的共鸣

而被他痛斥的对象

比如北洋军阀

只能恨得牙痒痒

却找不到地方还嘴


比如,毛泽东的另一篇爆文

是呼吁北洋军阀释放陈独秀的

《陈独秀的被捕和营救》

在这篇里

毛泽东直接喊话北洋军阀

有理有据义正言辞


陈君之被逮,决不能损及陈君的毫末,并且是留着大大的一个纪念于新思潮,使他越发光辉远大,政府决没有胆子将陈君处死,就是死了,也不能损及陈君至坚至高精神的毫末。陈君原自说过:出试验室,即入监狱;出监狱,即入试验室。又说:死是不怕的。 陈君可以实验其言了。


当时积极营救陈独秀的李大钊

在看了《湘江评论》之后

也忍不住给毛泽东“点赞”

他在《每周评论》里写道:

“在武人的统治下

能产生这样一个好兄弟

真是我们意外的欢喜”


《湘江评论》火了

文化界的人士都很惊叹

纷纷打听毛泽东是谁

是哪个大学的教授

怎么能把大道理写得这么浅显?


终于,火遍全国宣传革命的《湘江评论》

被当时掌管湖南的大军阀张敬尧

视为了眼中钉肉中刺


作为湖南省的督军兼省长

张敬尧手握军政大权

却肆意榨取民脂民膏

全省人民敢怒不敢言


毛泽东写文章批判他

揭露他干的坏事

张敬尧就让手底下的兵

去打压《湘江评论》


但是毛泽东不仅没有被吓倒

反而策划了一场

轰轰烈烈的“驱张运动”


首先,他联合湖南的学生

实行总罢课

同时亲自撰写

《湖南各界公民向北京府院控张敬尧十大罪呈文》

发到全国各大媒体


然后,他大胆曝光了张敬尧

偷运鸦片的勾当

向国务院靳递交了呈文

要求“将湖南督军张敬尧明令罢职

提交法院依律法办

以全国法而救湘民

图:张敬尧军队偷运鸦片


接着,他联合大V起来呼吁

陈独秀带头站了出来

发表文章《欢迎湖南人的精神》

力挺湖南“驱张运动”


很快,在湖南

张敬尧就成了“过街老鼠”

本来就对他“占领”湖南不满的吴佩孚

找准机会出兵

一举把张敬尧赶出了湖南


就这样

20多岁的青年大V毛泽东

愣是把不可一世的湖南王

给赶走了


不过,在驱除张敬尧的过程中

毛泽东亲眼看到

军阀的马队冲进

学生游行的队伍

挥舞大刀的士兵

砍伤无辜的群众


毛主席意识到,想救中国

用纸笔是不够的

枪杆子里才能出政权

于是,毛主席决定,

发动群众,搞武装斗争

用刀枪替代文笔

来打败万恶的旧社会

 

不过,“新媒体”这段经历

让毛主席学到了两招

一是看本质,二是接地气

在此后的革命生涯里

毛泽东用无数直白又深刻的文章

影响了整个中国


在《论持久战》里

这一点体现得尤为明显


抗战爆发时,日军气焰非常嚣张

今天打北京、明天打上海

中国海空军被团灭

中国军民死伤惨重

全国人都在暗暗盘算

自家还有多久会被日本人占领?

啥时候该跑路,该往哪跑?


但是毛泽东敏锐地意识到

日本貌似强壮

却经不起长期战争的消耗

日本因为经济危机发动战争

只要在中国掠夺不到他想要的资源

那么战争只会对日本越来越不利


“为解决这个困难问题而发动战争

结果将因战争而增加困难

战争将连他原有的东西也消耗掉”


日本统治者想从战争中解决这个困难问题,但同样,将达到其所期求的反面,这就是说,它为解决这个困难问题而发动战争,结果将因战争而增加困难,战争将连它原有的东西也消耗掉


意思就是

跑路?跑个毛线啊!

快勒紧裤腰带,准备打仗

日本人在中国长不了


当时,蒋介石和手下非常苦恼

为了让列强早点援助中国

天天在国际上四处拉关系

图:抗战刚开始,宋美龄四处奔走寻求援助


然而,毛泽东却很清楚:

苏联和美国一定会意识到

没有中国战场牵制日本

日军转身就要打他们

救中国就是救自己


所以毛泽东就说:


国际形势将变到更于日本不利,主要的国际势力将进一步地援助中国。

——《论持久战》· 论抗战的相持阶段


意思就是:“怕啥?要不了多久

他们会哭着喊着给我们送援助”


当时,蒋介石看到这个预测

心里还不服气

因为费老大劲也没得到援助

蒋介石在日记里面写道:


俄国此时不遑与日作战,英安定欧洲之不遑,无力顾及东方,美则向来取独立行动,故我方难有实在援助。

——《蒋介石日记》1938年7月



然而,援助马上就来了

1938年,苏联派来了“援华航空队”

美国停止向日本出口石油

还拨款帮中国买武器弹药

他们不仅爽快地给了钱

还纷纷表示:“中国啊!

你们千万得撑住,别让日本打过来”


就在南京政府看到外国援助

正高兴得跳脚时

毛主席又表示:“还不只是援助

美苏迟早得亲自下场

跟日本人干一架”


日本威胁南洋、西伯利亚,将较之过去更加严重,甚至爆发新的战争

——《论持久战》· 论抗战的相持阶段



《论持久战》是1938年写的

而在那个时候

连日本人自己

都没有去打南洋和西伯利亚的计划


你要是告诉日本人

你们一两年后就要跟美苏干起来了

日本人指定不信

很多日军高层都太乐观了

他们没意识到石油、橡胶会短缺

然而,等1939年时

日本才发现,自己不打美苏也不行了

打就是把战场扩大,以后要死

但是不打现在就要死


1939年,日军在诺门罕打了苏联

1941年,偷袭美军的珍珠港基地

南下抢列强在东南亚的殖民地

当初想袖手旁观的美国

马上和日本人在太平洋打起来了


为什么中国一定能胜过日本?

要怎么打赢日本?

什么时候能打赢日本?

在一篇文章中回答得清清楚楚

这篇《论持久战》就像一个剧本

全世界都是演员

乖乖按照他写的剧本演


日军有一个人叫斋藤邦雄

非常喜欢画漫画

入伍以后当了日军的情报员

在整理八路军的情报时

他就看了《论持久战》


据他自己说,第一次读时

斋藤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惊

这文章提到了日本普通人的苦日子

还分析了原因

他越看越觉得有道理

越看越觉得日本人输定了

对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由衷佩服


后来,他还偷偷放跑了几个八路军的俘虏

战后,他将自己的日记整理后

出版成故事集《陆军步兵漫话物语》


当然,虽然后来的毛泽东

没再做自媒体

但在写文章的时候

却依然改不了喜欢吐槽的习惯


比如1958年,在谈到中国炼钢时

毛主席就表示

钢铁要超过美国英国

不但可以,而且很有必要


“你有那么多人

你有那么一大块地方

资源那么丰富

又听说搞了社会主义

据说是有优越性

结果你搞了5、60年

还不能超过美国

你像个什么样呢?

那就要从地球上开除你的球籍!”



后来,虽然因为对这个目标操之过急

我们走了一段时间的弯路

但是在整体的判断上

这句话并没有说错

因为在1996年

中国的钢铁产量就超过美国了


在说建立统一战线的时候

毛主席就说:

“现在地球以外不去讲

因为交通路线还没有打通

如果发现火星或者金星上有人

那个时候我们再来交涉

关于团结他们

建立统一战线的问题”


……

我去,毛爷爷要是还在

肯定要跟马斯克搞合作!


在和秘书聊天说物质不灭定律时

他就说:“我在世时吃鱼比较多

我死后把我火化

骨灰撒到长江里喂鱼

你就对鱼说:

鱼儿呀,毛泽东给你们赔不是来了

他生前吃了你们,现在你们吃他吧

吃肥了你们好去为人民服务

这就叫物质不灭定律”


还有什么“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啊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啊

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啊

“战略上蔑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啊

等等等等

这些他笔下的金句经典

时隔多年,依然被人无数次地引用


任正非、马云、雷军、姜文

现在的诸多互联网、影视圈大佬

都是他的忠实粉丝

不断地把他的思想运用到实际中


除了国内,国外也有很多毛泽东的粉丝

特别是上个世纪60年代的时候

西方遇上了经济危机

经济崩溃、大量的人失业


但是与此同时

原本落后的中国

却成功搞出了原子弹

很多人很好奇中国怎么办到的

于是,他们就去买了

毛主席的语录和文选

这些年轻人一看就被圈粉了


很快,法国作为共产主义的诞生地

最先扛着毛主席的画像上街游行

后来,美国、日本老百姓

举着毛主席头像

手上拿着毛泽东语录

走上街头轰轰烈烈闹革命


毛主席作为一个百年大V

他的文章和思想

影响了全世界整整几代人

无论你喜欢不喜欢他

你都不得不承认

他文字的力量超越了时间

依然在指引着无数的青年

不断进取,奋勇前行


今天是毛主席诞辰125周年

他活着的时候

反对个人崇拜

也不希望老百姓把他当成神


我想,我们今天就把他当成老朋友

一个好老师

跟他开开心心地聊一聊

跟他好好地说上一句

“生日快乐!”吧




乌鸦上尉整理编辑

首发于微信公众:乌鸦上尉(ID:CaptainWuya)

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

分享给朋友或朋友圈请随意


参考资料:

毛泽东:《湘江评论》

新京报:《青年毛泽东创办《湘江评论》始末

瞭望智库:《新华社首席记者毛泽东,居然是“新媒体”鼻祖》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