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有3大成本考量,关键难点原来在这里!

百家 作者:占豪 2018-12-23 01:22:45
             

置顶公众号,关注世界局势与中国未来。

                 

独立思考·客观理性·中国立场·百姓视角·分享天下事

国际局势·财经热点·文化哲学·讲好故事·关注不后悔

新榜、清博连续2年全国公众号总排名前5


本文来源于:澎湃新闻,作者:万喆,系中国黄金首席经济学家,本文经作者本人授权发布。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而且不仅影响了中国,也影响了世界。


改革不容易,得计较成本

改革是件不容易的事。说起来,古今中外,每个国家、每个时代都有“保守派”和“革新派” 之争,从而改变或决定历史的走向。到底要不要改革,或者改革怎么改?“革新派”总会遇到极大的阻力。从根本上分析,每个人选择是否支持改革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成本考量。


第一个成本是沉淀成本。所谓沉淀成本,就是你过去投入了非常多,不能搬走或者变现。这种成本,不仅包括金钱,也包括时间、精力等。从经济人理性的角度说,沉淀成本和现在的决策没有什么关系。但是事实上,对个人而言,不可能对“沉淀成本”毫无眷恋,从而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其当下和未来的选择。


改革中普遍会有这种心态。也就是说,某种程度上,大家都是“既得利益者”,大人物可能有大的既得利益,小人物可能有小的既得利益。一个普通人,若转换新职业,一些过去取得的成绩、荣誉等或者就用不上了。何况,在一个单位工作几十年,也许没有建树,多少都有感情,对人事环境的熟悉也是成本。人人都可能不愿意进行改革,就像是感情不好的夫妻还不愿意离婚,这是一个沉淀成本。


第二是机会成本。很多人不离婚也有一个想法,这个人虽然渣,但是我找一个人比他更好吗?改革中也有这个问题,大家会觉得现在是不好,但是我如果干别的会比它更好吗?改一下比现在更好吗?机会成本是人度量的,只有机会来的时候才有对比。


第三是进入成本。每个人做一件新的事儿,都要重新学习、适应、磨合。不管是第一次结婚,还是离婚了再婚,都会发现新鞋子还是要磨脚的,得有一个适应过程。这个成本只有在改革转型成功以后,才能平摊下去。但在起初会骤然高出,形成壁垒。


更好的生活,更高的改革成本

所以我们会看到,改革的时机往往非常重要。


40年前的改革,处在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这个时点上,沉淀成本几近于无。十年内乱后的中国,经济濒于崩溃,人民温饱都成问题;关于机会成本,邓小平同志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在这种状况下民心所向,大家觉得我们愿意改革,纷纷豪情万丈摩拳擦掌,对进入成本也没什么计较。所以改革的洪流很容易被推动,而且很容易有结果。


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也进行了一轮较为重大的改革。当时的背景是,经历几轮通胀通缩,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国有企业倒闭潮来临,大批工人下岗,银行坏账严重,社会非法融资形势混乱。显然,沉淀成本可考虑的意义已经变得很小,机会成本明摆着不改不行,不进入改革的新通道也没有什么回头路可走,也是到了一个“不改不行”的时刻。而且,当时的群众从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走来,抱持着只要“改革”就好的想法,接受度比较高。虽然事实上回头看,公共服务产业全部“产业化”、企业下岗潮涉及几千万人等,转换成本也相当高。但所受到的阻力相对较小。


从这个角度上说,目前的三个成本都更高,改革的阻力最大。40年来,国家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尤其是近十年来,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成为世界发展的新引擎,2010年,中国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2015年,中国名义人均GDP突破了8000美元关口,达到中等收入的较高水平。大家更富裕、过得更好,沉淀成本也更高。与此同时,社会也变得更复杂,人民的要求也变得多样化,改革不仅仅是“改”,还需要更多地考虑路径设计,使机会最大化,而转换的摩擦成本最小化。


因此如何改,使得我们真的能够稳中求进,这是当前改革最重要的逻辑。


邓小平用“不争论”降低改革阻力

改革没有教科书,但是看改革史,还是有一些逻辑能够有帮助。


比方说40年前的改革,现在看来其三个成本都不高,改革很容易推进。但是站在当年的节点上考量,其实也很不容易。


当时的经济环境的确已经没有什么“沉淀”,只有自己寻找“机会”了。但整体思路上的环境“沉淀”还是很深的。邓公的智慧,的确在此时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邓小平曾经说过,“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对于当时争论最为激烈的姓“资”还是姓“社”问题,他立足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提出了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等新的论断。他反复强调,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把计划和市场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对于怎么干,他提出“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摸着石头过河”等,极大地鼓励了市场积极性。


但他“不争论”中的模糊有着深刻的清晰战略。正如外交上他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等,柔软身段内里是“主权在我”的底线。1992年,面对国内外巨大的压力,国内争论激烈,不少人对改革开放提出疑问。邓小平南方讲话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两年改革开放的话不硬了,旗帜不鲜明了!这不对,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现在中国的实际情况,不发展或发展慢了都不行。而怎么发展呢?办法只有一条那就是改革开放,国家需要改革开放,人民需要改革开放”,对中国的经济改革与社会进步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当然,邓小平的“不争论”也主要是使用了模糊战略和战略模糊,而不是真的“不让争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允许更多的声音、更多的想法。他是用这种方式,把陈旧思维中的“沉淀成本”“机会成本”“进入转换成本”降到最低,让改革冲破阻力。


改革的难点

当前改革难,但是一定要推进。中国如今的确国富民强了,但是危机也随之而来。从内部看,经济结构性问题仍然存在,而且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繁荣,一些扭曲加重了,反而形成了对经济的掣肘;从外部看,一个强大的中国并不是所有国家都喜闻乐见的,地位越重要,责任就越重,所受到的非议甚至攻击就越多。


改革的必要性毋庸赘述,难点或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是否的问题,一个是真假的问题。


关于是否的问题,核心在于,这不是一个是或者否的问题。所谓“改革进入深水区”,我们过去谈改革,往往涉及的事项更宏大,比如100年前的问题是,要皇帝还是不要?要海军还是不要?40年前的问题是,改还是不改?发展还是不发展?其实具体而言,里面涉及很多小细节,不是简单的“是否”能够推进。


更何况改革开放四十年,容易改的已经都改了,留下的都是“硬骨头”。这有点像开车,简单赛道比较直,主要是大胆拼速度。到了高级赛道,技术手段就更为重要,有时候要减速,有时候大的急转弯漂移还要左转往右打方向盘。当然绝对不能长期方向盘打得太猛,最重要对自己有了解,别盲目飚速炫技。
改革的关键是掌握改革的节奏,打稳方向盘。不能什么都“是否分明”的“一刀切”,得找到平衡点。


关于真假问题,历史上不乏假改革之名行自己实惠的人。比方说房价改来调去多少次,难见成效。一些管理者去问,为什么年轻人要买房?为什么丈母娘要买房?为什么不能租房?改革者不能问这样的问题,你得看看背后的真问题,了解真实生活,分析问题形成的逻辑,否则就是假改革,还会形成新的真问题。就像是,现在租房也成了大问题。


后记

旧的社会秩序不能适应新的发展,新的社会秩序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因此进行变革,这是改革真正的含义。同时,改革有一个重要目标,实现相对平稳的过渡。


任何一个政策都会对社会造成非常深远的影响,哪怕只是一天,造成影响的结果是不可估量的。要改革本身就会带来不稳定,而之所以改革往往是因为现在的社会处于不稳定,社会一直在变化,尤其在当下科技进步带来生产力的突破,任何一个国家都面临着结构性趋势性不稳定。在诸多不稳定因素下,改革不但急需有所为,也必须清楚有所不为,切忌矫枉过正,一定要有一致性。
改革是人的改革,所以改革对象也包括改革者自己。人性都有相似之处,良好的机制保障更为重要。历史被人造就,历史也造就了人。


当此时代,改革开放是人心所向,希望能够戒急敬终,行稳致远。


戳下图小程序,一览《介策四章》“特礼”!

还有亲验质优价优中国造!

右下点“好看”、右上点分享,就是最好支持!


这个国家不像日本那么傻,力挺华为!


这个美国盟友又挺华为了,现在算来真正抵制华为的国家屈指可数。然而日本却对华为充满敌意。那么,挺与反对,会给他们自己带来什么区别?

关注新财迷(ID:newcaimi,微信添加朋友中的“公众号”菜单搜索“newcaimi”可关注)查阅历史信息可看。

思考者在阅读

中国“大鲫鱼”,人类史不曾有!我们如何把握未来10年?

美导演拘孟晚舟第一个恶果终于出现!接下来还有更多

一场战争正逼近,普京头上这次要冒汗了!

加拿大紧急求救美国!孟晚舟事件,将成华为渡劫神助攻!

2019将近,那是怎样的一年,我们该如何面对?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