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存在感比不上杭州,这个水乡为何让中国人念念不忘
鲁迅笔下的三味书屋。 图/视觉中国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地道风物(ID:didaofengwu),作者Face。
▲
如果把中国历史上的城市以人作比,浙江绍兴大概最有十八九岁青春期的感觉。
▲ 绍兴嵊州,舞龙庆丰收。 摄影/谢南华
最好的时间遇上最好的人,中国文化史上的高光时刻里,那些白衣飘飘的主角们,都不曾在绍兴的舞台上缺席。魏晋时称会稽,王谢风流,俯仰一世。隋唐时称越州,李杜元白,诗文不朽。
▲ 绍兴新昌,云雾中的穿岩十九峰和村落。 摄影/谢南华
这样一个地方,人才辈出当然不在话下,近代出了个文坛猛人周树人,也不令人意外。可也正是这个地方,离乡多年的鲁迅再未回去。更有甚者,别人问起他籍贯,只说是浙江,也不愿提绍兴。
很尴尬。事情怎么就变成这样了呢?
大山里走出的水乡人
▲ 会稽山。 供图/图虫·创意
如果从空中俯瞰,绍兴地形比较复杂。处在丘陵山地和平原盆地的交接地带,往北是杭州湾,可以通海。境内会稽山自西南向东北横跨,分水浦阳、曹娥两江,是绍兴的脊梁。绍兴一度被称为会稽,也是因山得名。
南方多名山,会稽山是其中历史最悠久的。《史记》里说“会稽者,会计也。”大禹在这里和诸侯开大会计功,死了,葬在这里,于是得名“会稽山”。
大禹传说有些死无对证,不过却反映了当地人群的某种文化诉求。这些人当时处在华夏边缘,却有着不容小觑的力量,以至于秦始皇兼并天下,也要“上会稽,祭大禹”。
这一人群,便是越人。
▲ 绍兴大禹陵举行的祭禹典礼。典礼采用古代最高礼祭“禘礼”的形式进行。“北祭黄帝陵,南祭大禹陵”,是华夏民族祭祀祖先的传统方式。 供图/图虫·创意
于越,简称“越”,是绍兴最早的名字。这里是越文化的发源地与核心区。越人起初生活于会稽山地,从事原始的狩猎与游耕,如今富庶的平原当时还是一片河湖交错的沼泽。越人的发展是一个下山的过程,先是往山地北缘一系列冲积扇地区迁移,然后扩展到古鉴湖、杭州湾沿岸,最后才是平原地区。
越人“人民山居”的历史大概有四千年,带着他们走下山林、逐鹿中原的,是勾践。
江南水乡里的冤家世仇
▲ 西园。坐落于府山西麓,五代时期吴越国时始建,是吴越国的皇家园林。 供图/图虫·创意
吴越争霸上演了中国历史上最精彩的复仇剧本,里头经典的场景和情节都是国人所熟知的。吴王夫差替父阖闾报仇灭越,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雪耻复国,孙武、伍子胥、范蠡、文种,名臣四起,更有西施笑靥才回面,十万精兵尽倒戈。
吴越两国大抵以钱塘为界,吴的全称是句吴,核心地在苏州。尽管双方争得你死我活,他们的文化却是同源同出的。比如,句吴的“句”和勾践的“勾”便是同一个字,且都是没什么实义的发语词,于越的“于”也一样。
▲ 烟雨水乡,仓桥直街。 摄影/阮琳锋
秦以吴越故地置会稽郡,世仇之家挤到了一个屋檐下,有点像罗密欧与朱丽叶。蜜月期长达三百余年,直到东汉南方开发程度提升,才又一次“吴会分治”。其实无论分合,吴越文化在气质上是相连的。苏州和绍兴都是典型的水乡型城市,在绍兴的仓桥直街、蕺山街等街头走一走,小桥流水,枕河人家,能不忆苏州?
▲ 夕阳下的蕺山文笔塔。 摄影/陈达卿
吴会分治,绍兴重新成为了会稽地区的政治中心,那时它的名字叫山阴。这是秦始皇登会稽山时便改的名字,也是“会稽山阴之兰亭”的那个“山阴”。
想做文人?先来绍兴
▲ 兰亭。 摄影/陈禹
一地文化风气的形成,自然格局是一大因素,外来移民又是一大因素。
3-6世纪,胡人占据北方,汉人南渡,东晋南朝建都于建康(南京)。绍兴作为区域中心,是一种若即若离的存在,北方大族如王、谢,视其为从建康朝廷退场后的第二舞台。王羲之兰亭雅集,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谈玄学于山水。谢安隐于会稽东山,后来复出,打赢了淝水之战,“东山再起”成为美谈。
东晋是世家大族最风光的年代,也是会稽最风光的时候。贵族衰落下去,政治资源从会稽复向建康集中,而贵族的风流还是留在了当地。唐人仰慕前贤,游于吴越,从绍兴出发,沿剡溪而下,又上天台山,抵于临海,路上所经之地,成了唐诗里出现频率最高的区域。
▲ 从天姥山远眺放鹤峰。一首《梦游天姥吟留别》,展开了一条传奇的“唐诗之路”(点击图片,风物君带你重温这条质感文化线路)。 摄影/赵建平
隋唐时期的绍兴,依然是东南都会,全国举足轻重的大城市。元稹诗曰:“会稽天下本无俦,任取苏杭作辈流”,说绍兴天下无双,苏州、杭州跟它没法比。
然而,一语成flag。三百年后,“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谚语传遍了大街小巷,哪里还有绍兴什么事了?
杭州的逆袭,绍兴的尴尬
▲ 绍兴市上虞区,大量房屋依曹娥江边建设,境内高速公路、高铁、港口、运河等一应俱全。 供图/视觉中国
杭州对绍兴的逆袭,随着宋朝老赵家在那里定都而最终确立。
“杭”是方舟的意思,说是大禹到会稽前在这里坐船,可见杭州最初只是越文化的边缘,是夹在吴越间的配角。隋代修大运河是逆袭的开始,从此“咽喉吴越,势雄江海”,更崛起为江南第一大都市。
北宋末年,金兵南下。颠沛逃亡的宋高宗从南京一路逃到温州,甚至一度漂泊海上。和谈后,缓了口气的皇帝改元“绍兴”,“绍”是继承、“兴”是复兴。又把当时驻跸所在的越州也改了这个名,便是今天绍兴的由来。
▲ 雪后的绍兴八字桥。由于绍兴地势南高北低,因此,河流大部分从南流向北,在南北、东西之间就出现了无数座桥梁。东西走向的浙东运河需要穿越多条自然河流,河中大大小小的船只,尤其以乌篷船最为出名。 供图/图虫·创意
没做几个月临时首都,皇帝又搬到真正的“临时”首都临安(杭州)去了。因为离首都近,绍兴的地位更像是打辅助的陪衬。京杭运河不好使了,绍兴到杭州的浙东运河成了大动脉。即便如此,绍兴也算不上陪都。名义上的陪都在南京,毕竟王师还是要打会中原去的。
至少陆游还这么想。
陆游是个特别激昂的绍兴人。可就这么一个七尺男儿,在绍兴的沈园里,留下了“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的词句,多年后故地重游也还“读之怅然”。可见绍兴着实是个有少年人心境的地方。
▲ 沈园内,陆游和原配夫人唐婉的词作《钗头凤》广为流传。唐婉与陆游因家庭反对被迫分开后,多年后在沈园偶然相遇,两人都已各自成家。陆游写下《钗头凤·红酥手》,而唐婉心中亦是郁结难解,和了一首《钗头凤·世情薄》作为回应。 供图/视觉中国
再见,绍兴的青春期
▲ 平阳寺。坐落于若耶溪源头化鹿山下,寺内最大的奇观无疑是藏经楼300多年来的“一尘不染”。民间传说,顺治帝隐居此地为僧,曾放一颗尘珠,放尘纳垢,颇为传奇。 摄影/阮琳锋
南宋王朝是个偏安的小朝廷,所以行政区划得更精细。彼时,今天的浙江省境,分东、西而治,前者治所在临安,后者在绍兴。元明清都是幅员辽阔的大帝国,完整的浙江省就出现了,省会当然是杭州。绍兴在全国地位下降的同时,明中后期,宁波因为海港而兴;到了近代,温州也崛起了,绍兴在省内的顺位滑到了第四。
明清时期,江浙是最富裕的,绍兴也并没有落魄,文人名人如徐渭、张岱,也是最一流的。可是独领风骚的日子不再有了。
青春期总要过去,白衣少年也会油腻头秃。最油腻的大概要数绍兴师爷,明清时他们遍天下,一时“无绍不成衙”。但人们对绍兴师爷的印象实在不好,从梨园戏曲到现在的古装剧,多是负责搞笑使坏扮丑角。
▲ 安昌古镇。独具特色的“师爷馆”就修建在这里,俗话说“天下师爷出绍兴,绍兴师爷出安昌”。 供图/视觉中国
鲁迅不愿意提自己是绍兴人,多少和“绍兴=师爷”的联想深入人心有关。老对头梁实秋也调侃说,“(鲁迅)是绍兴人,也许先天的有一点‘刀笔吏’的素质,为文极尖酸刻薄之能事”。这种绍兴人形象,早和风流不搭边了,若强行搞个“风流师爷”,只让人觉得恶俗。
其实绍兴师爷也是苦读诗书之人,这一地域性、专业性极强的群体兴起背后,和宁绍地区开发饱和、科举制度下僧多粥少等等都有关系,可以说是颇为尴尬和无奈的事。可是,这读书人的事,能叫尴尬么?
绍兴的色彩
▲ 绍兴鲁镇。绍兴历史上并无鲁镇实地,鲁镇实为复制鲁迅笔下水乡小镇形象而建。在鲁镇,鲁四老爷、阿Q、祥林嫂等各种鲁迅里的小说人物会在街上自由行走。 摄影/江南
孔乙己救活了咸亨酒店和茴香豆,阿Q、祥林嫂他们则带火了鲁镇。
绍兴的旅游开发自然乐意去蹭鲁迅的热点,可偏偏鲁迅自己却把这儿当做伤心地。在他笔下,除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等极少场景,大多时候的绍兴都是灰黑色调的。这和王羲之说“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李白吟诵“日月照耀金银台”大不相同。
▲ 航拍鲁迅故里景区。供图/视觉中国
绍兴究竟是什么色彩的呢?晋唐之人写得斑斓是有道理的,那是青春期的颜色,是“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的心境;鲁迅写黑也是有道理的,不光是绍兴“三乌”:乌干菜、乌毡帽、乌篷船,他看到的更是所在时代的黑与暗。
▲ 绍兴美食。从左至右分别为臭豆腐(供图/视觉中国)、上虞传统美食“油丁”(供图/视觉中国)、茴香豆(供图/图虫·创意)、安昌古镇鱼干(供图/视觉中国)。点击臭豆腐的图片,回到那个“霉臭”味儿的江南~
从绍兴师爷到鲁迅笔下的人物,自带表情包的气质倒是一脉相承。然而,绍兴人本不该是这样的形象。鲁迅自己也引用过明代人说的:“会稽乃报仇雪耻之乡,非藏垢纳污之地。” 勾践、陆游,再到鲁迅和女侠秋瑾,绍兴人是硬朗的。就连绍兴的酒也带着一股豪情,“小二,来二两牛肉和一壶上好的女儿红”,这是江湖侠士下馆标配套餐。
▲ 古越龙山中央酒库。占地300余亩的酒库里,储藏着约1100万坛,计26万吨大坛原酒。摄影/蔡敏
从越文化的发源地、一国之都,混到省里第四的地级市,绍兴的境遇其实不算是历史名城里最糟的,甚至是比较好的。绍兴的退场,赶上了大运河、海洋时代、改革开放,亦不可谓洪流中的城市。这里留存着中国历史的青春记忆,更难得的是当帝王气褪去,却并未带走它的高贵风流和血气风骨。就凭这一点,绍兴不尴尬。
▲ 剡溪。 摄影/尉建新
-END-
文丨Face
编辑丨伊森
图编丨Geethan
设计 | Q年
封图供图丨视觉中国
?
参考资料
1.车越乔 陈桥驿,《绍兴历史地理》,上海书店,2001。
2.陈桥驿,《历史时期绍兴地区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地理学报》,1980第一期。
3.魏斌,《“山中”的六朝史》,《文史哲》,2017第4期。
4.王德华,《东晋文学的主题变迁与地域分布》,《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第一期。
5.景遐东,《江南文化与唐代文学研究》,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
6.《中国国家地理·江南专辑》,2007年3月刊
7.范亚昆,《绍兴三味》,《中国国家旅游》,2014年6月刊。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北国冰雪资源释放新红利 7951510
- 2 外交部回应是否邀请特朗普访华 7984506
- 3 春节前全国有大范围雨雪和寒潮 7806609
- 4 悬崖边的上班路 7702616
- 5 第一批聪明的人已经堵路上了 7658753
- 6 李思思离开央视后首接商演 7502552
- 7 社恐女生拼车拼到俩社恐小孩 7448150
- 8 《漂白》邓立钢宋红玉买身份生孩子 7374940
- 9 重庆挤满了泰国人 7226764
- 10 第一批做主播的人开始去班味了 7132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