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痴迷“自杀式”减肥的20岁女孩,给自己判了死刑

百家 作者:新周刊 2018-11-14 04:43:25


本文经授权转自公众号网易公开课(ID:open163)


拥有“完美”体重,是很多女孩梦寐以求的事情。


想要瘦下来,于是疯狂节食,不吃饭也成了再正常不过的事。


实在忍不住想吃,就小心翼翼地计算摄入的热量与脂肪,做好准备,承担吃多之后的压力。


哪怕,她们自己也不知道所谓“完美的界限在哪里。


只是麻木地不能停,不断暗示自己吃了就会胖。


直到无法停下,成了病,之后骨瘦如柴。




1


“看见镜子里瘦到病态的自己

她笑了”


电影《骨瘦如柴》中,Lily Collins 饰演的 Ellen 刚刚20岁,已是网络上有名的艺术家,作品受到很多人喜爱。


现实中的她,却过得没那么快乐。


因为受到喜爱,所以也要时刻保持着“大家想要”的特质。



不幸的是,因为对体重的严格控制,她患上了严重的厌食症


清楚地知道所有食物的卡路里,甚至比软件搜索都要准确;



因为油炸的热量太高,她吃饭时会把脆皮用刀叉弄掉;



好不容易把食物放进嘴里,也不会咽下去;



因为厌食症,她又得了抑郁需要服药,可是因为药让人长胖,索性也把药扔掉;



体重秤上如果数字稍微增长一点,对她而言,就是最坏的消息。



因为单单节食也无法保证自己的体重能被控制住,于是 Ellen 开始拼命运动。


朋友约出去吃饭,也必须走着去。



哪怕没吃东西,为了能消耗热量也要拼命做运动。


她躲在自己的房间拼命地仰卧起坐。



每天测量自己手臂的尺寸,希望它的直径不超过一个硬币的大小



疯狂地节制下,Ellen 终于瘦得只剩一堆骨头。



她的身体彻底出问题了。


Ellen 已经不记得上一次例假是什么时候,而因为过多的仰卧起坐缺乏保护,裸露的脊柱出现了明显的淤青。



身体没有脂肪,无法御寒,长出了一堆汗毛。



营养不良的 Ellen,时刻面临晕倒,或是死去的危险。



糟糕的状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 Ellen 的绝境,她不可能变好——因为她自己不想走出。



面对这样的 Ellen,家人始终无法放心,妹妹时刻都担心她会这么死去。



就连关系不合的继母,看到Ellen的样子也只剩心疼。



很久没有一起生活的母亲也无法接受,“你看起来像个幽灵”。



在网上,这样的 Ellen 还是很多小姑娘追崇的对象。


一个小女孩甚至因为模仿她,节食无法得到快感后,最终选择了自杀。



家人不想放弃拯救 Ellen 


但四次治疗下来,除了让她更明确每次摄入营养物质的卡路里外,毫无他用。


家人又为 Ellen 找到有独特治疗方法的医生,她需要住院治疗。


这里到处都是和 Ellen 一样的女孩,把体重看得比命还重要,得了厌食症后无法进食


室友 Pearl 因为身体无法提供足够的养分,不得不做鼻饲(把易吸收的营养物质用导管通过鼻腔送到患者胃中)。



但对 Pearl 来说,除了丑,她更想知道这个注射液里到底有多少卡路里。



得知是1500千卡时,Pearl 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才能把这1500千卡消耗掉。


她坐在沙发上,最后崩溃痛哭。



就像医生所说,当已经习惯节食后,女孩们关于体重的循环性思维占了主导,其他的一切对她们来说,已经变得都不重要了。



多瘦都不够——只有时刻保持饥饿感,才有安全感。



为了这份饥饿感,不吃东西都只是最低级的抵抗。


催吐、泻药……她们有的是办法。



因为减肥,他们看不到生活里其他的事情。



她们明明清楚生活可以很美好,却再也停不下来。



医院里另一个年纪稍大的女孩 Megan 意外发现自己怀孕了,为了孩子她打算多吃点。



孩子到来的希望似乎是小屋转变的契机。


女孩们精心准备礼物,为孩子想名字,与往日相比有着别样的活力,对生活充满了期待



 Ellen 都开始慢慢地尝试进食,似乎一切都在往好的方面发展。



可当一个人已经被疯狂减肥的意念吞噬,她自己想停,没那么容易。


安全期过去后,Megan 又开始偷偷催吐。


不出所料,在一次催吐时,她流产了。



Megan 的流产彻底压垮了 Ellen。


她看不到在医院里治疗的意义是什么,已经足够糟糕的人生也并没有所谓的改变。



Ellen 逃跑回家,母亲想要像小时候喂奶一样帮助艾伦进食。



但看到 Ellen 痛苦的样子,她还是选择了放弃。


哪怕,女儿会因此失去生命。



Ellen 被母亲的理解打动,想着哪怕是为了母亲,也要努力一下。



但等到喂食结束,母亲离开,Ellen 又偷偷去疯狂地爬山消耗自己。


只有这样,她才能找回自己心中足够的安全感。



Ellen 不是第一次这样做。


只不过,这次她晕倒在了山上。



在晕倒的瞬间,艾伦看到了未来的自己:骨瘦如柴,毫无生气。



或许是最近接死亡的那一瞬间,让艾伦有了活下去的欲望。



影片的最后,艾伦回到了医院,开始安心接受治疗。


哪怕女主角曾经经历这些痛苦的时刻,甚至差点死掉,不少观众却还是觉得她暴瘦成这样,是美的,是值得的。



“瘦了就是好看”的讨论,还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这种对美的标准,逼着一个个女孩不由自主被其左右,渐渐失去了自己的标准。


不是她们“天生”爱减肥,而是有太多的审美暗示,让她们认为,美就是要瘦。



2


被“以瘦为美”毁掉的女孩

是男孩的10倍


电影延续了一贯的 happy ending,但是在现实中,以瘦为美造成的惨剧却每年都在发生。


湖南浏阳的一位女士,十多年前开始节食减肥,到后来什么也不吃,演变成了重病,住进了医院。


47岁的她枯瘦如柴,多种疾病缠身且呼吸困难,身高1米5左右体重却不到60斤。


“即使已经瘦得皮包骨头了,却还是认为自己太胖。”


躺在病床上的沈女士体重不足60斤 / 中新网


嫌弃自己胖的女孩节食减肥,饥饿感驱使的饮食让她们倍感愧疚,愧疚感往往会导致她们做出伤害身体的事情。


陷入暴饮暴食、吃泻药、催吐的恶性行为循环,强烈的懊恼甚至会发展成自残行为。


医学上这被称为“神经性厌食症”( anorexia nervosa, AN),一种以体重明显减轻、闭经、体像障碍和极端追求瘦为特征的严重的精神疾病。


童年时期的厌食症发病率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之所以多发于青少年时期之后,有很强社会文化因素作用的关系。


 

研究表明,神经厌食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

 

遗传因素(Genetic Factors)


神经生物因素(Neurobiological Factors)


认知行为因素(Cognitive Behavioral Factors)

 

其中,认知行为因素是其中备受关注的一条。


患者对于肥胖的恐惧以及自身形象紊乱的焦虑强化了病症,并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体重减重越多,由变胖引起的焦虑感越低;


于是想要变得更瘦,厌食症也就更加严重。


图片为1866年治疗前以及1870年治疗后的“A小姐(Miss A)”,她是现代医学中最早被研究的厌食症案例 / Collection of the Published Writings of Sir William Gull, MD


研究也表明,神经性厌食症在女性身上的发病率,远大于男性。

 

据西方国家估计,约 0.9~4.3%女性与0.2~0.3%男性曾在人生中某个时间点得过厌食症。

 

在这之中,约有0.4%年轻女性会患上厌食症,是年轻男性病例数量的10倍以上。

 

这种以自我挨饿和体重过度下降为特征的疾病,90%以上的患者都是女性;


其中可能有近五分之一(5%-20%)的厌食症患者会死亡,是致死率最高的心理疾病之一, 甚至高过广为人知的抑郁症


尽管与遗传因素有关,但社会文化因素在神经性厌食发生中所起的作用几乎是决定性的。

 

学术期刊《Panminerva Medica》上的一篇综述指出,厌食症主要见于13—20岁之间的年轻女性,其发病的两个高峰为13-14 岁和17-18或 20 岁。 


澳洲一名20岁的女孩拉夫曾因厌食症爆瘦到30公斤/Instagram


湖南衡阳的一名13岁少女,身高156厘米体重仅30公斤,性格也变得孤僻抑郁。


当地儿童医院的教授透露,她患上的就是神经性厌食症,因为爱美节食过度,导致需要住院进行治疗。


过去 AN 多发于以瘦为美的文化圈中,中国的神经性厌食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但是随着年轻人越来越多地接受西方审美,神经性厌食症的发病率正在不停的上升。


而且这种病症,除了“自我约束型”,还有“暴饮暴食型”。


葡萄牙的26岁女孩 Lilith the Cenobite 体重暴涨了约273斤,达到现在的380斤。她表示,“曾经我还患上过厌食症,食物成为了折磨我的存在。”三年前,她被诊断患有肝性脑病。从此,她决定靠食物慰藉自己 / 新西兰先驱报中文网


大量的媒体信息和营销策略营造出“节食促进成功的氛围,女孩在她们早年社会化过程中就认为:瘦的女性比胖的女性更具有吸引力、 更成功。

 

正如Kelli Jean Drinkwater在她的TED演讲《Enough with the fear of fat》中所说:

 

“我们生活在这样一种文化中,肥胖者被看作是坏人——懒惰、贪婪、不健康、不负责任和道德上的堕落。


我们倾向于认为瘦是普遍的优点——负责任,成功,控制我们的胃口,身体和生活。”

 


很多时候,社会文化在人们成长早期灌输给他们的观念将伴随他们一生。


据美国《纽约时报》,在学校,最容易让一个孩子被欺负的原因不是种族、信仰、身体残疾或性取向,而是体重。


康涅狄格大学人类发展和家庭研究教授普尔博士指出,如今人们太过于强调体重问题应归咎于个人原因;


肥胖者必须改变自己的行为,以至于形成了一种普遍的看法——那些体重超标的人若受到了不公正待遇都是他们“罪有应得”。


畸形的审美和社会压力,导致更多的女孩子迷失在减肥的浪潮之中;


却没有意识到,自己迷恋的“好身材”实则与死刑无异。



3


不以身材论优劣

才可能换来尊重


一部分男性也是畸形社会观念下的受害者。


比如传统观念对于男性的要求更多是强壮有力,于是男性的体象障碍一般表现为过度健身。也有一部分男性为了“瘦”不遗余力。


并不是说减肥、健美不好,科学的减脂健身当然值得提倡。


大连一名一米八小伙减肥减出厌食症,体重只剩八十斤,只能靠输液维持营养摄入 / 看看新闻


但可怕的是,对自我不明确的认知,单纯是建立在嫌弃自己、或被嫌弃的基础上。


这是对自我的否定,也是对人身的残忍摧残。


总能听到“你的身材暴露你的层次”的观点:


觉得胖是因为穷,穷人请不起健身教练所以才发胖;


胖是因为不自律,没有自控能力,于是就把胖打上了“低阶层”的标签。


其实说出这种的人,才是真正暴露了自己的智商。


各种减肥励志语录曾一度爆火


你长这么胖还好意思吃,别人有身材,你只有肉……


信了“要么瘦,要么死”的女孩,活该承受这个世界的敌意的“现实”。

胖不是罪,比保持身材更重要的,首先是对自我的接纳。


在尝试极端减肥方法后瘦下来女孩的周围,更多的是减肥不成功的姑娘。


于是,她们也心甘情愿给自己扣上“不自律,没能力”的标签。


社会学家 Emily Balcetis 曾对这样一群“不自律”的人做了研究,发现无法减肥成功的很大原因,是视觉


“我们可能用不同的方式看世界,有时看到的和事实并不相符,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中间某个人是对的,另一个人就是错的。”Emily说。


既然我们注定无法改变眼光,如果已经是健康的,又何必为了别人的看法,对自己的身材过分苛求。


演员 Jennifer Laurence 说过一段话:



“如今,我们用各种错误的方式,来谈论彼此,评价他人。


我们必须重新考量,我们谈论彼此的方式。


我们也必须改变,我们心中对美的定义。


想要改变别人的看法获得尊重,首先要自重,不以身材论优劣,是尊重的基础。


这个尊重不仅是外界给的,更应该是自己给自己的。


无论胖瘦,每个人都有旁人无法企及的优势,正视与接纳自己,不随波逐流。


无论是否决定减肥,但愿都是能源自于自爱。


爱美好的自我,也更爱真实的自我。


参考文献

[1]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Ⅳ)

[2]陈珏, 张明岛, 肖泽萍. 神经性厌食症的社会心理因素[J]. 上海精神医学, 2004, 16(5): 298-300.

[3]Sari Fine Shepphird. 100 Questions & Answers About Anorexia Nervosa. Jones & Bartlett Learning. 2009: xvi. ISBN 9781449630799.

[4]Gull W W. Anorexia nervosa (apepsia hysterica, anorexia hysterica)[J]. Evolution of psychosomatic concepts—Anorexia nervosa: A paradigm. New York: 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Press.(Original work published in 1873), 1964.


本文转自公众号“网易公开课”。网易公开课,分享你想要的知识。公众号:“网易公开课”(ID:open163)微博@网易公开课。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