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变老,是从嘲笑潮牌和潮人开始的

百家 作者:新周刊 2018-09-21 01:31:22

2018年7月29日,香港,老少民众观看街头艺人表演。/ 视觉中国


每一代追逐潮流的年轻人最终都要老去,他们穿上西装,打好领带,然后回过头来,对着下一代人的奇装异服指指点点。 



对于时尚潮流不熟悉的人士,恐怕会看不懂一天一变的流行风格。


站在三里屯之类的地方,望着来来往往的红男绿女,看着他们身上高饱和度的拼接色块,用Logo在全身平铺出一种重复的美感来。低调一点的,要么是白底加一句内涵标语,要么就是厚重的深色布料往身上一套,翻译可能是“我不烦你,你也别烦我”。


再来顶渔夫帽、一个能装下iPhone xs的小腰包、一双运动鞋,全身下来可能超10万块也可能不过300块,但他们就这样清清楚楚地,和写字楼里穿着千篇一律的Polo衫和衬衫的人划清了界线。过两天再来这里转转,你会发现他们又喜欢上了新的颜色和款式。


而这所有的一切让人眼花缭乱的风潮,都可以指向同一个源头:潮牌。


北京三里屯,中国的时尚中心之一。/ 维基



01

潮的关键是理直气壮


无论大大小小哪个圈子中,似乎都会有这么一些潮人。他们对怎么展现颜的最大值十分上道,无论做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风格,从来只见别人模仿他们,而他们借鉴的灵感皆来自你从未想象过的地方。


有些潮流的历史,比你想象的还要早。/ 梦露身着的空军夹克,现在又再度流行。


早在还需穿校服来维持众生平等之假象的年纪,潮人就懂得暗搓搓地在校服尺码上做功夫——去修个裤脚腰线,可尽显身材;再故意买oversize的外套,领子后垂,就露出了纤细动人的颈部线条。甚至连还不知时尚为何物的小学男生,也会攒下一双双与自己梦想身高才更符合的巨型球鞋。


进入没有硬性服装要求的成人世界,他们自然而然地释放了自由天性,理直气壮地作妖。


潮人首先态度是理直气壮的,然后才有服装作为他们的发音器。前两年爆红的Anti Social  Social Club,就是创始人作为派对边缘人物的内心独白。一群厌恶社交的人,又不得不抱个团,相互交流自己对社交的厌恶,扭曲的艺术字体把这样纠结的情绪做成logo,哪印哪火。


Anti Social Social Club,名字里就写满了叛逆。


除了有态度的品牌logo,潮人还喜欢自我定义的slogan T


什么“时尚使我冷酷”“我就是我所穿”“我们都应该是女权主义者”,或者胸前写“宝宝”,后背就说“我不是你的宝宝”等等,无论是叛逆的、好玩的,还是撒娇的、恶搞的,只要它在令人费解的同时,恰好能引发某些人在一定时刻的真实情绪。


潮人遇见这些符合自身态度的衣服,就像那乾隆皇帝偶得一件惊世瑰宝,满腹都是弹幕,后者盖几个戳题一行字,前者理直气壮地把衣服穿上,那已算有所克制的了。


潮人做事也是理直气壮,比如说“抄袭”。


潮人从不抄袭,他们只会致敬。潮人最爱的Supreme便是一个靠致敬起家的品牌。它的logo风格借鉴了美国艺术家Barbara Kruger的系列作品,进而将艺术家本身对消费主义的批判思考化作了自己品牌的宣传点。后来Supreme想要“致敬”的人和品牌越来越多了,直接把梵高等艺术家的作品局部印在自家卫衣上,简单粗暴地把别人家设计好的款式拿来再签上自己的名字,似乎想把全世界的文化都纳入怀中。Instagram上还有一个账号专门记录Supreme和它“抄”过的东西,频繁更新。


今年,《纽约邮报》和街头潮流品牌Supreme合作,原价一美元一份的报纸被黄牛炒至一百美元。


乍听起来这个牌子就像一个不劳而获的潮二代,可话又说回来,如果它没把这些日渐被遗忘的老作品翻出来,人们也多半不会想起。所以它干的是潮牌的事,却操着一颗修词典的心,逻辑无懈可击。这时候,只要它再有节奏感地喊出一句,Respect!潮人就会分外感动,要排着队来买单。


好像许多你没有勇气尝试的事情,潮人都做了,然后他们遗世而独立。



02

潮牌是怎么给潮人立牌坊的


潮牌最早的源头之一,是美国街头文化。


潮牌老大哥Stussy的创始人原来是做滑板和冲浪板的,所以后来潮牌也是运动风、工装风偏多,从不掩饰那股“给我一片海和加州日落,我可以浪到地老天荒”的自由与自信,总是一句话、一个态度就能尖锐地刺激到消费者的瞬间购买欲,宛若现实主义大诗人。


据说在上世纪90年代初,布鲁克林的一班嘻哈人将Ralph Lauren的商标缝在其他品牌的衣服上,公然挑衅传统高级时装品牌的时尚神话,并试图以这样一种亚文化运动引起人们的共鸣。


布鲁克林大桥下眺望曼哈顿。/ 维基


同一时期,日本泡沫经济梦幻爆破,人们面对的是精心投资的房子成了摆设,大企业的价值观也没有了以往的说服力。而聚集在原宿的那一批年轻人,他们逐渐消化了前美军基地遗留下来的街头文化,创造出原宿的日本街头风格,收敛了一些个性,把态度融入质量和细节。


身着BAPE的木村拓哉。


或许是日本本土的匠人精神,或许是电视上太过帅气的木村拓哉同款效应,原宿成为了潮牌的代言地。藤原浩创Good Enough变身日本潮流教父,长尾智明取电影《人猿星球》中的一只猩猩的安逸(泡汤)生活作为BAPE的品牌标志,后来拥有一件正品迷彩鲨鱼服也成为了潮人之路上的里程碑。


霓虹闪烁的日本街头。


无论美潮还是日潮,它都代表着与精英文化对立的街头平民文化。


据说只要拥有这两样东西,一个牌子就能成为潮牌:T恤,显著的排他性。潮牌就是在精准纬度中给用户画像,设定出最扎心的品牌性格;接着再推出限量产品,以噱头掩饰自己产能不足的缺陷;最后如果再能有几位说唱歌手,或者常被街拍的人穿上,自诩为潮的牌子便能成为真正的潮牌,足够红几年了。


甚至,他们如果还能大胆地与各行业玩联名,产品也跳脱出衣服裤子、鞋子帽子和滑板的范畴,出回形针、轮胎、报纸、人体器官模型……包围潮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重新定义“乘号”价值,然后潮牌也能开始书写自己的传说。



03

潮流和土气,有时是个循环


在尝过疯狂卖货的甜头后,不少潮牌又从价格上脱离街头平民,向奢侈品靠拢。他们还跳过做“小而美”的生产过程,“概念+明星”的直接玩法才更符合当下快节奏的高端商业模式。他们想反正无论卖什么,都有一班死心塌地的homie挺我,然后再发现自己想得有点多。


昨天可能还是直男运动品牌,一转眼就冲到了潮流前线。


从街头走出的潮牌,一旦背叛了这个街区,追求起“上东区”的玩意儿,那便是要以失去弟兄们的忠诚度为代价。况且,先背叛的还不一定是潮牌本身呢!


潮人的心思难以捉摸,没准哪天他们又喜欢上别的牌子了。曾经叛逆朋克青年的理想Boy London,如今把门店都开到三四线城市了,似乎也只剩Tony老师在穿。曾经明星人手一件的HBA,开网店的也不怎么愿意仿了,只是前段时间好像有人看到庞麦郎穿来着,猜猜是不是正品。


随着泛滥和抄袭,红极一时的潮牌往往走上下坡路,被个性青年们所抛弃。2016年,庞麦郎在一场演唱会上。/ 视觉中国


还有一类潮牌,他们走“是兄弟就来玩”的套路,从街道土地里来,就一直呆在土里。他们在弗利萨大魔王色的短袖上,印下“全员恶人”四个字,还有繁体字、各种字号字体、再多加一行日文片假名等变形,这就和贝克汉姆掀开衬衫,露出腰肌上“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一样耐人寻味。


土生土长的潮牌全员恶人,一出生却遭到了网友群嘲。


北野武的《极恶非道》在2017年拍到了第三部,全员恶人的故事终于到了全员暴走的高潮,“全员恶人”T恤也在2018年成为最容易撞衫的一件。现实世界,潮人、潮牌之间也总是互相黑吃黑,有着种种复杂的纠结,“全员恶人”可以说是这其中最大的剧透。


街头文化层出不穷,潮牌也永不会有落幕的一天。小猪佩奇的IP据说2018年没过完已收入90亿人民币,而那些没走正常渠道的社会合作款又创造了多少价值,可以放胆猜想一下。


在x宝上,不止一家店把老干妈和王守义的头像印在了T恤和卫衣上。/比利屋believe, PANRSTAR潮品


有人会琢磨怎么把西红柿炒鸡蛋的颜色搭配好看点,就有人会想怎么让年轻人承认自己最爱的女人是火辣辣的老干妈,最欣赏的男人是香喷喷的王守义。再不济的,卖货链接上加几个Ulzzang、原宿的标签,潮人就会主动过来下单。


从青年潮到中年的人,很难得。


而每一位忙于追逐潮流的人,都有一条青春的死线在紧紧相逼。他们有人缴械投降,要么把头发染回了正常的颜色,朝九晚五地赚着奶粉钱,要么一边说要坚守“硬核”,一边又迫于生计下海捞参。他们也有人自己创立潮牌,成为了潮流本流,再来一次次地重申自己的态度,向过去的文化致敬。


潮流和土气有时是个循环,昨天还被嫌弃的风格,明天就可能会被竞相模仿。只是,每一代追逐潮流的年轻人最终都要老去,他们穿上西装,打好领带,然后回过头来,对着下一代人的奇装异服指指点点。



推 荐 阅 读

点击标题即可阅读全文


没有感情的广东人?广西人笑了


为什么有些朝代永远也上不了电视?


欢迎分享文章到朋友圈

新周刊原创出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作者/门纪,编辑/苏炜

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GZLWL306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