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贩子的套路:李鬼冒充李逵,叫卖也要傍大款

百家 作者:懂懂笔记 2018-09-19 12:12:02

“那一刻真的有点儿冲动想去买。”


前不久,华住集团疑似5亿条用户信息外泄,在网上以37万元左右的价格兜售,让在某金融机构任理财产品销售总监的张杰(化名)食指大动。

文丨木子  编辑 | 秦言   

来源丨懂懂笔记(ID:dongdong_note)


尽管华住官方在日前公布,兜售该数据的嫌疑人已经被公安部门抓捕,但他对类似的海量用户数据还是念念不完。张杰坦言,类似的用户信息对于做销售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业务线索。平时他和同事也会经常在网上寻找甚至购买类似的用户资料,用于业务推销和陌拜。


“华住这个不算贵,网上有些号称链家、前程无忧、饿了么(用户信息)的一万条也要十几块钱呢。”张杰表示,尽管一些用户资料准确率不高,但也能够找到些许价值客户,性价比还算不错。


他核算下来,每一条所谓的客户线索,价值也才人民币一厘五左右,这么多数据能撞上几个肯花钱的,就“值回了票价”。那么问题来了,这些在网上很容易就可以买到的“廉价”用户信息,究竟是真的泄露于行业巨头,还是另有蹊跷?


号称企业外泄数据,却很难对上号



“前边的用户信息还好,后面就完全对不上号了。”


从事二手出销售工作的邹亮,前几天通过微信群购买了一套号称来自“途虎养车”内部的用户信息。一共50万条车主的详细资料,他仅仅花了800元。


他告诉懂懂笔记,为了避免被无良信息贩子忽悠,他还十分谨慎的随即索要了一些用户信息进行测试。在致电发现信息大致对得上之后,才分两期将款项支付给对方。


“这些资料中,好些个用户的车辆年限都比较久了。”这让邹亮感到有些喜出望外。然而,随着电话拜访的持续进行,他渐渐发现越靠后的用户资料,准确度越低。


有部分号码机主姓氏、性别对不上,更不是所谓的途虎用户,有的甚至连私家车都没有,更有一些手机号码直接就是打不通的空号。这让急于成单的他,开始感到郁闷。


“再次找到卖家,她竟然说我买的资料有点陈旧了。”如果想要得到最新活跃的用户信息,需要再加钱买新数据。邹亮表示,考虑到只需再加两百元就能获得一批新用户资料,他想都没想,就直接给对方转账了。


然而,这一批新资料却依旧让他十分失望。除了一开始几百个用户资料能够对的上号,其他的几乎没有任何有价值。不少手机号码还出现了“缺码”的现象,根本无法拨打。


“真假且不论,光是资料整理就太不走心了。”当邹亮再次找到卖家时,却发现自己已经被对方拉黑,联系电话也欠费停机。此时他才确信,自己被“李鬼”贩子给耍了。


他告诉懂懂笔记,在与一些同行交流之后发现,通过淘宝、闲鱼、微信兜售所谓用户数据信息的卖家并不少。有的说是顺丰内部信息,有的说是链家客户资料,更有的号称是淘宝流出的买家账号。每套售价几百至上千元不等,价格都挺低廉的。


“但几乎都是货不对版,受骗的人也不在少数。”有的同行已经被骗了好几回,却依旧不停在寻找新的、“靠谱”的用户资料,令他们哭笑不得。


不能否认的是,邹亮所购买的用户资料,有部分内容是属实的,但有用信息却并不多,更与途虎养车等企业扯不上任何关系。但作为违法买卖个人隐私信息过程中的买方,他也不敢声张,更不可能维权,只能默默吸取被骗的经验教训。


用户资料傍上“大企业”,只为卖得快



“和大企业扯上点关系,只是为了卖个好价钱。”


曾经从事过信息灰产交易的王浩宇(化名)告诉懂懂笔记,尽管用户资料泄露的事件层出不穷,但销售途径却十分隐蔽,普通人是比较难以接触到的。


而在一些电商平台、二手平台上兜售所谓用户资料的信息贩子,一般都没有一手数据,大部分都是二手三手,甚至好几手的陈旧数据,内容的年限也比较长。


“如果隐私数据真那么唾手可得,也就不神秘了。”王浩宇笑着说,有部分信息贩子,为了让陈旧数据也能卖个好价钱,常常宣称这些资料是来自某某大企业内部。


兜售之前,他们还会提供部分信息供买家进行测试。而这些所谓的测试信息,一般都是贩子自导自演的一场戏,接听电话的所谓“用户”,也大多是同伙、熟人扮演的。


“这样不管买的人怎么问,内容都绝对都对得上。”他表示,在连续测试了好几条信息均没有问题之后,不少缺乏相关经验的信息买家就会掏钱了。


一旦交易完成,买家就会发现几乎大多数用户信息根本不是来自“行业巨头”内部,不少用户甚至是子虚乌有。


“这些销售陈旧资料的贩子,还算有点业界良心。”王浩宇告诉懂懂笔记,有一些信息贩子甚至不找旧资料进行“包装”,而是直接采用一些软件随机生成的用户信息糊弄买家。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邹亮所购买的的资料中,常常出现电话号码缺码的现象。这些都是软件随机生成,有时甚至还会出现不少令人啼笑皆非的用户姓名。


据他透露,那些被倒卖了好几手,内容出现偏差的陈旧资料,如今几乎都卖不出价钱。只有被冠以某某企业内部外泄信息等名义,才会有买家愿意搜索、关注并购买。


如今信息贩子也学会了蹭热点,尤其新闻爆出某企业用户信息外泄等新闻时,信息贩子们就会借机“傍大腿”。近期就有一些信息贩子在微信群、QQ群上兜售所谓的“华住集团40GB”用户信息,要价几百至上万元不等。


说白了,这些关乎企业信息泄露的新闻,对于信息贩子来说,只是“生意上”的噱头罢了。


“能够花这点儿钱就买到手的信息,想想都知道不是真的了。”但让王浩宇感到费解的是,有一些买家即使知道这些廉价的资料可能是假的,却依旧不厌其烦地寻找和购买。


这又是怎么玩的哪一出?


销售购买信息成“病态” 钱多闲的?



“每个月花在买用户信息上的钱,少说也一两千。”


从事贷款业务的胡俐(化名)告诉懂懂笔记,她每个月都要完成公司制定的销售目标,但公司并没有提供任何潜在用户的信息或资料。因此,她只能自行挖掘新客户的信息。


 “同事都在买(资料),肯定不止我一个,不过这些数据也越来越水了。”这半年多来,胡俐发现在网上购买的用户资料质量大不如前,能够打通电话的更是寥寥无几。


早在坊间爆出顺丰用户信息泄露的谣言时,她就在网上购买到了一套售价300元,号称是从顺丰内部流出来的用户资料。但在验证之后发现,资料几乎都是假的,自己彻底让信息贩子给摆了一道。


但这并未让胡俐得到教训,而是继续寻找新的卖家,每次都更加谨慎地验证其兜售的资料。她坦言,做销售的购买这些用户资料已经成了一种惯性,更是一种“心病”。


“资料质量差点,起码还有机会可以挖掘。但要是没有资料,就什么也做不了。”胡俐无奈表示,随着用户越来越重视隐私信息,如今跑业务的想要在互联网上搜寻免费的用户资料,几乎不可能。因此,做业务的人只能通过购买泄露的用户资料等“特殊”途径,逐一去尝试。


而她每个月在购买用户资料上的开销,还不算是最多的。她了解到有的同事甚至每个月会搭进去了近一半月薪,但换来的有效线索依然寥寥无几。或许,这只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增加业绩考核的“安全感”罢了。


据王浩宇透露,有些信息灰产,来来回回就只有那两三套百万数量级的用户信息,而且内容已经十分陈旧,近乎失效。但每个月却能反复忽悠很多从事销售工作的买家,获利高达数万元。


“这实际上就是赤裸裸的欺诈,利用这些买家的侥幸心理。”他表示即便买家发现被骗,也不敢声张。再加上交易所涉及的金额并不大,取证维权成本更高,这些“李鬼”贩子才敢如此肆无忌惮。


没有需求就没有“伤害”。庞大的信息灰产背后,是不少职业群体对于用户隐私的渴求。也正是这种近乎病态的需求,让信息贩子、信息骗子有机可乘,进而敛财无数。


如今,企业内部信息的“安全隐患”,加之信息贩售市场的活跃,造就了一种信息交易“顽疾”。在线上获客更为艰难的当下,这种顽疾如何破解,也成为所有市场参与者的共同难题。


     推 荐 阅 读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