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哈啰出行CEO杨磊:与滴滴短期像,长期走的路不同
关注并标星36氪
每天3次,打卡阅读
更快更深刻洞察互联网商业
━━━━━━
滴滴又来了竞争者。
文 | 高小倩
哈罗单车升级为哈啰出行,像三年前滴滴打车更名为滴滴出行。
虽然两家公司从不同的出行角度切入,但都在尝试提供一站式的出行服务。“从骑单车到助力车、打出租车、打网约车、坐公交、坐地铁,以及到坐长途巴士,希望可以满足用户出行各个方向上的需求。”哈啰出行CEO杨磊接受36氪专访时如是说。
既然如此,哈啰出行岂不是将与滴滴直接展开竞争?
杨磊不同意这样的说法,因为哈啰出行没有假设谁是竞争对手,也没有刻意和谁去竞争。至于两者的关系,他认为:“可能短期看起来比较像,但长期走的还是不一样的路。”
哈啰出行接入服务不需要很大的投入,但他也不否认这是一个持续变化的过程——如果有的业务自己做,就需要更大的投入。去年合并后,哈罗单车曾完成超33亿元的D1和D2轮融资。今年除了上海云鑫增资20.60亿元外,也曾两次传出融资的消息。
谈及新一轮融资,杨磊没有给出明确的回复。“我们在做公司投资架构的调整,随着今年一二级市场人民币投资人没有钱了,我们只能向海外市场敞开。四月份开始搭建VIE架构,周期大概需要6-7个月,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与此同时,哈啰出行也在做各项准备工作,以等待时机成熟很快实现上市,但目前没有具体的计划。
回过头来看,共享单车从早期的烧钱混战,已经逐渐走向精细化、平台化和生态化。不过共享单车商业模式究竟成不成立,大家仍旧在探索。毕竟,投入美团怀抱的摩拜被称为是“天坑”——依旧入不敷出;一心想要独立发展的ofo,尝尽各种变现方式,也没有摆脱艰难窘境。如今的哈啰,想通过互联网的玩法,将单车高频的流量转化落地。
以下是对杨磊的专访内容,经36氪编辑:
不想过早划清自营或合作边界
36氪:在整个哈啰出行服务中,共享单车和助力车是自营业务,其他主要都是合作,之前的设想是这样的吗?哈罗更多扮演流量入口的角色吗?
杨磊:至于哪些业务自己做,哪些业务接入第三方服务,都不是最重要的。这个也是走一步看一步,也许哪一天发现,某个业务需要自己做,有的也许不需要自己做,这都是一个持续动态和变化的过程。我们没有这么早给自己设立边界。
几年前大家都在说深度思考,对行业有很深入的思考当然很重要。但我觉得今天,企业更应该具备快速迭代、敏捷的能力,所以我们会不断的快速的试错。很少有生意从一开始就是被设计出来的,大部分都是被迭代、优化出来的。大主线不变,路径是可以一个持续迭代的过程。
36氪:这些业务是已经内测一段时间了吗?效果怎么样?
杨磊:是内测了一段时间,从数据来看还不错,只是暂时还不方便公布。
36氪:做这个事情,投入有多大?这一部分的帐是怎么算?比如像阿里生态的饿了么和非生态里的首汽约车、嘀嗒拼车有什么区别?
杨磊:接入服务的帐算的很清楚,没有花很多钱,主要是研发和开发的费用,也希望接入伙伴的信用体系做的比较好。因为做单车和助力车有一定的积累,重新开始做确实需要花很多钱。
比如像嘀嗒拼车,接入流量是很乐意的一件事。如果让出租车装他们的App,那需要花很多钱,装完也会发现没有足够多的订单支持司机,也会慢慢流失。两家会形成流量协同,我们也不会在每个单子里收钱,也不赚他们的钱,只是希望用户有更多的选择。
如果未来自己做的话,那需要重新评估市场情况和公司的业务情况——多少用户、流量、运力。
短期与滴滴挺像,长期走的路不同
36氪:在公开信中,有这样一句话——过去我们在共享单车行业已经NO.1, 王兴曾说哈罗会是最大的竞争对手,这一战略出来后,你们会觉得摩拜还是对手吗?
杨磊:还是做好自己,没有假设谁是竞争对手,更多去研究哪些是学习对象。我们的出发点是,不要过多关注竞争对手,可以做一定的了解,但不要把精力放在上面,应该关注自己想成为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应该怎么发展、应该怎么服务好用户、应该怎么提高效率。
36氪:以前我们哈罗的竞争对手非常清晰,主要是ofo或者是摩拜。如今升级后对标哪家公司?
杨磊:也谈不上对标,因为这个行业里与非常多优秀的公司,比如美团、滴滴、Uber、Lyft等,都是值得学习的对象,但还没有与他们产生直接的竞争。
36氪:如果我去给朋友介绍哈啰出行,该怎么去介绍和描述?
杨磊:未来讲到哈啰,希望大家有任何出行需求,都可在该平台上得到满足。从骑单车到助力车、打出租车、打网约车、坐公交、坐地铁,以及到坐长途巴士,希望可以满足用户出行各个方向上的需求。
36氪:这不是和滴滴的目标很像吗?
杨磊:不知道是像还是不像,也不知道他们要做成一家什么样的公司,但我们比较清楚自己会做成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原因很简单,满足用户不同场景的需求,也没有刻意和谁去竞争。可能短期看起来比较像,但长期走的还是不一样的路。
36氪:双方的不同点有哪些?
杨磊:现在还谈不上来。像支付宝从支付维度去做很多出行,它里面也有打车服务、租车服务、公交服务、地铁服务等,大家都是在用不同的方式提供不同的服务,我们提供给我们的用户,他们提供给他们的用户。其实最好的例子,就是拼多多和淘宝。
出行是一个比较割据的市场,一线城市限投不影响其他城市
36氪:一线城市已经暂停投放单车,之前深圳说是违规投放,北京目前有进展吗?
杨磊:北京是允许投放的,有一定的配额,目前在试运营,主要在郊区,稍后会有公开。深圳这边应该也在和监管部门积极沟通,而且政策也越来越明朗。
36氪:之前摩拜也表示将推出助力车,哈罗助力车未来会进入一线城市吗?
杨磊:他们还处于研发阶段,我们已经覆盖了100多个城市。一线城市对助力车的监管比较严格,仍然相信政策会开放,因为大部分的出行有这个场景和需求。原来相对比较封闭,是因为行业管理还不够成熟,带来监管上的挑战。
36氪:一线城市投放受限,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不会影响到公司4+2战略的实施?
杨磊:我觉得还是不要着急,慢慢做。正在加紧沟通,相信时间很快就会到来。在做好自己事情的时候,别人可能越做越差。而且出行还是一个比较割据的市场,一个城市对另一个城市没有特别大的影响。在山东做好单车、助力车、出租车也一样,当然北京也是一个这样的市场。
四月份开始搭建VIE架构,目前还没有明确的IPO计划
36氪:除了增资和公开的融资,传言的融资也比较密集,有没有新一轮融资的计划?
杨磊:我们也不是特别缺钱,不是靠融资活着。一个创业公司更重要的是,做业务而不是融资。所以真希望有天,我们可以不用花太多时间去融资,甚至完全不融资。目前我们有了更大的想法,最近几年可能都不会实现。
我们在做公司投资架构的调整,以前既可以融美元也可以融人民币,但随着今年一二级市场人民币投资人没有钱了,所以我们只能向海外市场敞开,未来我们也打算去海外市场。所以先搭建VIE架构,但这个周期是非常长的,需要6-7个月的时间。从4月份开始准备,现在已经三个多月了,所以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36氪:三个月前已经开始搭建VIE架构,之前CFO接受采访称不排除IPO,目前是不是已经有比较清晰的上市规划?
杨磊:作为公司来说,还是希望把准备工作都做完。哪一天觉得机会到了,利用几个月时间就可以完成了,肯定是从这个方向努力的,对于立马上市还没有具体计划。
我们比较幸运的是,虽然每一轮融资都相当困难,但都找了长期支持和看好我们的投资人。这个很重要,否认你找了很多短视的投资人,做了两年财务向好就抓紧推动上市,然后套现走人。
推荐阅读
哈罗单车的野心不只共享单车,品牌升级汽车和公交都要涉足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准确把握守正创新的辩证关系 7962507
- 2 中国黄金原董事长家搜出大量黄金 7964453
- 3 空调英文不会男生盯着考场空调看 7811446
- 4 消费品以旧换新“加速度” 7739667
- 5 被铁路售票员的手速惊到了 7674683
- 6 网红赤木刚宪爆改赵露思 7592113
- 7 县委原书记大搞“刷白墙”被通报 7419193
- 8 山姆代购在厕所分装蛋糕 7303556
- 9 马龙刘诗雯穿正装打混双 7285812
- 10 刘强东提前发年终奖 7174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