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新典型到国民唾弃,滴滴做错了什么?
还记得顺风车刚刚成为风尚的时间点,央视曾在新春节目中,夸赞过这种创新模式。央视把这种回家方式与其他温暖归乡手段并列报道,并采访了滴滴官方人员。
这种报道效应,我不知道到底有多大,反正这这款产品的低价特征、便利特征、社交特征,让很多人跨城、跨区时首选顺风车业务。
因为出租车空驶费、过路费、高峰时段低速等候费等一系列费用都是需要乘客买单的。跨城、跨区交通选择出租车在很多城市显然是一种奢侈行为。从这层面来看,顺风车解决了刚性需求问题,不光用技术手段提升了便捷性,更为很多有车一族提供了省油钱的渠道。
直到空姐遇害案发生前,大家对其印象仍是认可的。而这次温州女孩被害案件,再次提醒人们:滴滴顺风车业务不可信任。
如果你对欧美文化有了解的话,你就应该知道“顺风车”和“拼车”在他们历史中的重要性。
新华网名为《美国的“拼车”文化》的文章写到:美国的拼车文化始于上世纪40年代,二战前后,原油及橡胶的短缺限制了个人车辆的使用。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让美国汽油价格大幅上涨,为节约用车成本,许多大公司给雇员提供集体拼车服务。统计数字显示,当时几乎1/4的美国人上下班都要拼车,有些州的“拼车族”能占到全部驾车人的半数。
直到如今,很多影视作品中仍能见到美国人伸大拇指拦车的场景。这种文化一定程度上与社会美德是挂钩的,因为绝大多数人都默认这是互助行为,根本不涉及任何金钱交易。
腾讯科技名为《美国人对掏钱搭顺风车不感冒?Lyft新业务熄火》的文章写到:需要指出的是,在专车公司的顺风车服务推出之前,美国人日常生活中已经存在“免费顺风车”或“汽车分享”的习惯。根据美国许多州的法律,在一些高速公路等路段,设置了专门的“Carpool”车道,只有在车内人数超过一定数量之后,才能够在这种车辆比较少的车道上行驶,从而大大提高出行速度。
不过,假如你还对欧美文化了解够深的话,你就应该知道这是文化习惯残留的痕迹。因为从石油紧缺到如今几十年光景,在欧陆、美洲大陆,因为拼车搭顺风车导致的悲剧足够多了。
探索频道内播放的连环杀手专题片中,法国军官劫杀年轻男孩的案件、美国南部妓女拦车虐杀司机的案件,都是典型代表。
所以,如今这种文化在被网约车、分时租赁服务所取代;只有极少数人在特殊情境下会选择这种方式出行。
“顺风车”在中国从不是美德
在滴滴引入顺风车模式之前,我们的私家车文化仍是保守和封闭的。对于外人搭车出行,除非是同事与朋友,否则我们的戒心会放弃“载人一程”的想法。
那些平时喜欢“载人一程”的黑车司机,其实更多时间是在“宰人一程”,这是我能想到的、与顺风车意涵最相近的一种模式。我们的社会是熟人关系社会,决定了我们不愿意冒风险分享私人空间,这点是无论如何也没法改变的。
滴滴固然也深知这一点,在顺风车出事死了两个女孩后,媒体也挖出了一些引人深思的社群运营手段。
例如空姐案之后,媒体提到的“性暗示”评价功能,例如温州女孩被害案之后,媒体提到的“司机群饿狼言语”。除此之外,滴滴管理体制僵化、未能第一时间发挥监督作用,也是导致悲剧发生重大原因,这是他们自己都承认的问题。
从各种层面问题来看,顺风车业务的确不适合我国文化,从商业模式上滴滴也没有将其当作是文化,重点放在了利益和人性驱动上。
首先评价功能充满性暗示这点,已经是非常说明问题了。在空姐案整改前,搭车社交甚至被做成开屏广告视作吸引司机群体的一大手段。
在早前专车司机开豪车泡妞新闻被网友调侃后,这么做的目的显而易见,希望调动司机群体的社交欲望,将更多的私家车资源引入到平台上。
我曾经体验过一次顺风车,也发现过机制被滥用情况。对方明明是男司机、明明是有目的地出行,却要求乘客必须为女性,这不禁让人联想。
其次,在我早前的体验中,顺风车已然是不能够符合司机“赚钱”需求的产品了。很多司机因为平台抽成过高,会执意劝说乘客取消订单、私下交易逃避平台抽成。
一个是社交欲望、一个是赚钱欲望,虽然在春节时节、跨城交通上提供了便利性,但是很多人刻意的行为将拼车变得不那么纯洁,滴滴官方当然也明白这种需求的价值,也刻意强化了社交、盈利宣传点。
但是滴滴在营销的同时,入门把关、后续服务却又没有到位,这让平台上的资源鱼龙混杂,司机素质参差不齐。
温州女孩被奸杀新闻过后,媒体一方面对滴滴官方司机群的露骨越界言语感到愤怒,一方面也对黑金产业链感到恐惧。当他们发现作伪途径可以帮各种犯罪份子通关入门顺利开上顺风车后,也对滴滴顺风车平台性质看法开始产生转变。
虽然绝大多数人仍是通俗意义上的好人,但是越来越多以开顺风车为生的人进来后、社会闲杂人员进来后,这个平台已然是商业服务性质的平台。
因为你是实质意义的抽成盈利方、让平台愈加具有逐利性质,那么消费者要求你达到专业服务标准也是合理的。应该像专车那般安全,虽然专车并不是一定安全,但是仍应该是底线。
虽然人性是幽微不可控的,无法避免意外,但是错误不应该是低层面的平台把关不严问题、服务配套低效问题。在上次滴滴看似用心的整该过后,仍未通过技术解决实质问题,如今我们要考虑的应该是滴滴企业文化的问题,它如何抵御自身的机制僵化、面对大公司的本位主义,这不是朝夕之间就能做到的,因为难度堪比改天换地。
wwwgx2016∣互联网观察
每天精选深度互联网业内文章
整理最新互联网业界资讯,欢迎分享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从习近平的凝思感悟“何以中国” 7979429
- 2 甲流高发 有儿童医院排号1000开外 7964864
- 3 美国洛杉矶山火完全失控 7853517
- 4 驰援西藏 大家都往一个方向赶 7735744
- 5 新婚夫妻20年前曾在幼儿园同框 7668305
- 6 华妃一睁眼天塌了 7551909
- 7 中国高铁车厢里全是老外 7411996
- 8 向佐换发型了 7354623
- 9 韩国人来旅游 上海豪车全上街了 7211106
- 10 周杰伦rap还是那个味儿 7169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