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评滴滴命案:每个“假如”都是滴血的漏洞
新华社
新华社杭州8月26日消息,日前,浙江温州乐清市一名20岁女乘客乘坐滴滴顺风车遇害。此时,距今年5月发生的河南郑州空姐搭乘滴滴顺风车遇害案不过百日。愤怒之余,人们不禁要问:顺风车为何屡屡发生恶性刑事案件,滴滴的安全底线在哪里?
从滴滴自身的道歉声明、警方的最新通报回看此案,这个年轻的生命原本是有那么多的机会被挽留在这美好世界的……
假如前一天,滴滴能高度重视侥幸逃脱类似命运的女士的投诉,第一时间调查处置,第一时间报警,那么,第二天的惨案就不会发生。
假如案发时,亲友接到被害人发出的求救信号,第一次向滴滴寻求帮助时,滴滴能够第一时间报警,而不是以“将有相关安全专家介入处理此事,会在1小时内回复”搪塞,那么,悲剧可能不会上演。
假如,在亲友们一次次向滴滴平台确认进展,滴滴不是一遍遍机械地回复“一线客服没有权限”“在这里请您耐心等待,您的反馈我们会为您加急标红”,甚至在一小时还差十分钟的电话里表示“一小时未满,请继续等待”,而是及时报警,那么,还在实施的犯罪仍有可能被中止。
对逝去的花季生命而言,每个“假如”都是一个滴血的安全漏洞。在逝去的花季生命面前,滴滴事后给出的每个理由都是苍白和荒唐的。
近年来,除了乘客遇害这样的恶性事件,滴滴因平台车辆、司机相关证件不全而被处罚的事例不胜枚举。去年11月至今,仅温州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就已对滴滴公司做出行政处罚244次,处罚金额达100余万元。然而,对滴滴司机投诉难的问题,至今仍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屡罚不改甚至屡罚屡犯,折射出企业对安全底线和社会责任的漠视。
没有安全,何谈“顺风”?逝去的生命,岂是道歉和赔偿能够挽回的?对乘客生命安全的冷漠搪塞,不仅要受道义上的谴责,也应受到法律上的严惩。
26日,滴滴出行公布了关于乐清顺风车事件的自查进展。然而,当悲剧重复上演,监管部门不能仅寄希望于企业自身整改,而应该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监管措施堵住漏洞。
网约车行业的发展为乘客提供了出行便利,但接连发生的恶性案件一再给这个行业敲响警钟——网约车企业必须把乘客安全置于首位,从一个个“假如”入手,坚决堵住滴血的漏洞,决不能让悲剧重演!
本期编辑 郦晓君
推荐阅读
警方通报“顺风车司机奸杀案”:两次向滴滴索要嫌犯信息被拒
国务院任命徐麟为国新办主任
这是我在七夕听到的最佳情话
高官夫人的“砂金”生意:持股公司9个月非法采砂获利3亿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为奋进新征程提供强大精神支撑 7904102
- 2 哈佛近7000名留学生怎么办 7809201
- 3 外交部回应美政府拿哈佛开刀 7714667
- 4 外部冲击下中国经济何以这么稳 7617500
- 5 张学友演唱会撞期高考遭多人投诉 7520327
- 6 王楚钦孙颖莎晋级混双决赛 7424411
- 7 网警重拳打击侵公犯罪 7329559
- 8 马斯克:很多人不了解中国有多强 7239197
- 9 传重庆一贪官祖坟挖出3公斤金砖 7141855
- 10 曝蔡依林彭于晏已复合6年 704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