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军备竞赛时代如何武装自己?
8月11日,深圳,第一届创新地图大会。
在大屏幕上播完《碟中谍2》里汤姆·克鲁斯甩出太阳眼镜爆炸的镜头后,主讲者、海银资本创始合伙人王煜全登上了讲台。细心的观众留意到了王煜全戴着跟汤姆·克鲁斯相似的高科技眼镜。
“大家不用担心,我不会像阿汤哥那样把眼镜扔出去,它也不会引起爆炸。”王煜全用一句玩笑话开场。
他戴的是能实现远程交互的增强现实眼镜——当他看着台下观众的时候,眼镜会为他在现场叠加更多虚拟的内容,也就是说,每位观众在他眼里,都带着数据信息介绍。
而这副科技感十足的眼镜,也伴随着王煜全连续三个小时与创新相关的演讲。“我们把这个时代叫做科技军备竞赛时代。”王煜全说,这个时代已经没有不是科技企业的传统企业了,掌握先进科技未必能够获胜,不掌握先进科技一定会失败。
而在这场创新军备竞赛中,竞争者需要一张攻城获胜的地图。不打无准备的仗永远是必要的,所以,我们不仅要会看地图,还要会使用指南针。
在这场大会上,王煜全不仅将一张中美创新的地图缓缓展开,还一板一眼地示范如何利用指南针将地图“活起来”。“如果你是有雄心壮志、渴望有一番作为的企业家,祝贺你,你的时代来了。也许再过20年,你的企业就是世界五百强。”透过王煜全戴着的AR眼镜,依然看到他的眼镜放出光亮。
以下内容摘编自王煜全当天演讲。

一、美国初创企业成了创新主力军
1980年通过的拜杜法案是当今美国初创企业风起云涌的源头。
在拜杜法案实施前,高校的科研因受到各方面的资助,在最后确定科研成果归属权时,往往有很多争议,以至于这些科研成果会被搁置,不能被有效利用。
所以美国高校的科研全球领先,科研成果很多,但能够实现产品化推向市场的少之又少。
1980年实施的拜杜法案,明确了不论出资方是谁,发明专利都属于高校,高校具有自由处置权,更重要的是,通过拜杜法案,各高校都加强了对技术转让的支持,并形成行之有效的操作规则。
拜杜法案主要有三个重要意义:
1. 提高了高校转让技术的积极性
因有自由处置权,拜杜法案大大提高高校转让技术的积极性,它将权责利划分的很清楚,专利仍属于高校,但是高校可只转让独家商业权益,不会再像以前转让专利,导致教授都不能搞研究;
2. 科技的商业化、产品化速度大大加快
拜杜法案出台后,各高校纷纷成立知识转让办公室,使得科技的商业化、产品化速度大大加快。
3. 专利转让的费用大大降低,小公司也可拿到专利的使用权
专利转让的费用大大降低,小公司也可拿到专利的使用权,而且因为重视程度也大不相同,大公司要谈转让知识产权,撑死也就派个律师来谈,再给点转让费了事。而小公司的CEO们往往亲自出面,表达自己会全力做产品开发的诚意,还会邀请研发专利的教授到公司来兼职做首席科学家,给他们很好的股权或者期权。
拜杜法案出台后,突然之间整个科技创新的生态重心变了,大公司反而拿不到最先进的科技,最先进的科技都聚集到了小公司手里。
因为拜杜法案,美国产业研发经费迅速上升,从1981年的年投入500亿美金增加到了2016年的年投入4000亿美金,更重要的是小于500人的研发型小公司的研发投入占比从原来<5%提高到了20%以上。
正是这些数以万计的小公司成了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他们不光使科研成果推向社会的速度大大加快,而且企业自身发展也极其迅速。
二、描绘美国创新地图
美国的创新中心早就突破了硅谷。
像硅谷、波士顿这样的创新环境,在美国已经非常普遍了,甚至在全球都越来越多,成为了全球创新的主流模式。美国著名的智库布鲁金斯学会把这样的创新环境定义为创新区 innovation district。
你想要有更长远的发展,必须要拥抱科技,第一步就是要知道科技创新都是在哪发生的,能够找到真正先进的科技才行。
我们梳理了美国20大创新中心。当前,硅谷仍是创新的核心区,20个创新区仍含有硅谷,但已和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
今天硅谷的高校有斯坦福、圣何塞也已经变成了一个人口密度很大的大城市,周边的大企业更是数不胜数,可以说规格是从原来的草根创新到今天的创新区转变的最佳范例。
虽然硅谷依然创新,但在全美国创新全面展开的背景下,硅谷已经不再一枝独秀。例如,科罗拉多的丹佛。千万不要小看丹佛,那可是美国创业密度最大(人均创业公司数最多)的城市。
除此以外,美国还有几个一直保持创新的大城市,像纽约的布鲁克林区一直到60年代还是脏乱差和治安混乱的代表,但现在已经成了充满活力的城中城,布鲁克林原来的军港改建成的科技创新区Brooklyn Navy Yard更是远近闻名。
另外,纽约市中心曼哈顿的创新区叫Silicon Alley硅胡同,也很有名。洛杉矶的市中心Downtown Los Angeles、西雅图的南湖区South Lake Union、芝加哥的世纪公园Millennium Park 也都是著名的科技创新区。
费城的 University City Center是美国第一个科技创业园区,过去几年随着费城外迁人口增多,有老化的迹象,但这几年借着科技创新的机会和宾州大学等优秀大学的支持,正在卷土重来。
纽约州的首府Albany,纽约州政府在那里建立了研发中心,只要付研发人员的成本,第三方企业就可委托政府的研发中心做研发,研发成果归企业所有,再加上纽约州政府的招商引资措施,这里聚集了大量科技公司,形成了科技谷Tech Valley。
此外还有依托华盛顿大学的圣路易斯、依托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麦迪逊、依托杨百翰大学、犹他大学和犹大州立大学的盐湖城。
三、紧密跟踪高校科研成果
这20大创新区,让我们理解美国的创新正迅速扩散,创新源头是高校。
从高校的科研成果到产品研发完成需要5-8年,产品实现量产并推向市场需要10年甚至更长时间。我们往往希望别人把研发都做完,到量产时再交给我们,但天下哪有把小鸡辛辛苦苦养成了母鸡,开始产蛋了,还会把母鸡卖掉的道理。
所以我们看到,中国在海外进行的收购母鸡式的并购活动往往因为各种原因而受阻。
企业要想利用前沿科技建立自己的优势,就要足够前瞻,早早投资于小鸡,甚至参与孵化,至少提前五年布局前沿科技,才有胜出机会。
所以,要真正成为行业领军企业、真正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对前沿科技的早期布局是必不可少。
要多早?最好从对高校科研成果的跟踪开始。
现在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转化机制,有这方面的专家专门负责把高校的专利转让给产业界,我们会联合全球顶级技术转移领域的专家,一起挖掘全球最有价值的专利技术,帮助企业实现更好的科技产业布局,这就是我们要推出的美国30所高校300项可供转让的科技的数据库。
这个数据库包含美国最好三十个大学科研成果。民间科学家的时代结束了,现在的科技都已经是师出名门了,紧跟著名高校科技的进展,应该就不会有太大的意外。
为什么只选30所,每所大学只选10个科技,一共才300个呢?
我们也知道,现在有些技术转让的网站动则声称有上万甚至几万个技术。但其实多很容易,少才是最困难的。因为这上万个技术不可能都重要,真正重要的也就是这么几百个。
前面我们介绍了高校的专利技术库,大家可以看到大部分全球前沿科技是从高校转化出来的,现在很多科学家也都愿意参与自己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
但目前更多是靠高校来帮助科学家来实现成果转化,科学家在这其中能够参与的并不多,如果不能把科学家的成果转化成产品推向市场,科学家的成果再伟大也只是学术层面的,不能造福社会。
四、中国的科技创新优势指南针
第一个优势,是我们反复讲的中国制造优势。
其实不光是产业集群优势,而是创新产品的第三方制造优势,就是帮助创新科技企业实现量产的能力,这个能力就是大规模的、复杂产品的开放制造能力。我们的这个能力不光是全球第一,而且是全球唯一的。这才是为什么苹果手机不在日本、不在德国,而在中国制造的原因。如果我们能把这个能力加上我们的市场优势和资本优势,对美国科技创新企业的吸引力是相当大的。
中国的第二个优势是群体加速的创新。
当有大量创新者参与同一件事情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在别人创新的基础上继续创新,很快就能把创新的水平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深圳就是群体加速的创新的典型代表。
第三个优势是中国人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和对科技的信仰。
北大新闻传媒学院副院长刘德寰教授长期在中国做社会学调研,他说中国现在是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不分职业,全面赶时髦追潮流。而科技是一个重要的潮流,这也是为何现在中国手机支付的程度如此之高,吃饭、坐车、买东西都可以用手机支付,基本上出门都不需要带现金了,连小偷都快失业了。
五、中国企业家进军全球创新的机会
这三个优势给中国带来了三大机会:
第一个机会是,为全世界的科技创新解决量产问题的机会。
科技创新已扩散到各行业中,全球的经济也越来越多地由科技创新所驱动。而这样的科技创新更多的是硬科技,跟实体产品相关,硬科技的实现需要有量产能力来支持,所以量产能力是科技创新生态最有价值的部分。
各行业创新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是大量的创新企业不是死在研发过程中,而是在研发之后不能实现量产,死在黎明前的黑暗里。因为创新企业在研发期投入只有几百万美元,一旦需要建厂,投入高达几亿美元。企业很难募集到足够资金;
同时,建厂成本都是沉没成本,缺乏对产业的了解,投资机构往往不敢做这方面投资,造成创新企业,即使获得投资,往往也造成股权被大量稀释。
而中国一方面建厂成本更低,另一方面因为有大量的制造业人才,投资者更能做出合理评估,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更敢于投入建设。而且,中国市场对科技产品更加接受,使得科技企业在中国的估值更高,这些都使得科技企业在中国建厂,是最优的方案,甚至是唯一的方案。
中国的制造能力不是低端制造,中国应充分利用自己优势,积极跟全球科技企业对接,成为全球创新生态的核心力量。这其中既包括,欢迎国外创新企业来中国为他们提供制造能力,也包括中国企业积极主动走出去,在海外建立自己的制造能力。
第二个机会是中国企业从应用出发,利用科技解决市场需求的机会。
第三, 要看如何和中国优势相结合,尽量把软的人工智能整合到硬的机器人上,形成应用解决方案。我认为,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最大的机会是和机器人结合,尤其是商业服务机器人。
六、结语
企业的未来就是科技。企业的科技创新战略,应建立在对前沿科技足够了解上,前沿科技是企业家手里的武器。只有在对前沿科技了如指掌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有效的科技战略。就像有了坦克,还要能打出闪电战。若没有坦克,只有骑兵,在机枪面前,闪电战是毫无效果的。
文 | 王煜全
图片 | 王煜全创新地图大会
排版 | Siss
《快公司FastCompany》2018年“中国商业最具创意人物100”重磅发布,近期会推送部分创意人物的创意故事,敬请关注。
完整榜单请点击这里查看
封面创意说明:2018年MCP100构成的以“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驱动战略意图的嬴政形象,代表着《快公司》提醒诸位,一些标准之争正在影响未来。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订阅杂志~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推动少先队事业不断取得新成绩 7904693
- 2 国防部回应歼-10CE击落多架战机 7809445
- 3 国台办:公安机关将公开通缉台黑客 7712887
- 4 端午将至 “龙舟狂欢模式”开启 7615889
- 5 东莞高架路4车道变3车道致车坠人亡 7521419
- 6 中方回应印度疑获得未爆炸中国导弹 7427462
- 7 年轻人开始爱上端午挂艾了 7332981
- 8 中方回应“美将吊销中国学生签证” 7236496
- 9 央视主持人朱迅在景区救人 7137079
- 10 狗主人回应农村狗狗因霸气走红 7043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