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52%关键材料靠进口!这位副部长给出的数据,给我们什么警示?

百家 作者:互联网思想 2018-07-21 16:18:30

对全国30多家大型企业130多种关键基础材料调研结果显示,32%的关键材料在中国仍为空白,52%依赖进口。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一论坛上的发言片段引发热议。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很多方面还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差距,这是现实,但数字以更具冲击力的方式让我们明白了何谓任重道远。


以下为演讲实录:

  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制造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总体规模快速扩大,重大创新成果涌现,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全球影响力不断提升。

  2010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高技术制造业发展势头良好,目前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12%,载人航天,高速铁路等多个领域实现重大突破,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一同进入国际市场第一方阵。高铁、航天、核电、信息通讯等具备全球竞争力。

  但是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创新能力依然薄弱,技术对外依存度高,发展方式粗放,结构调整滞后,整体上仍然处于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低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突出,相信在座的各位都有同感。

  值得关注的是一段时期以来,国内外评价中国制造业发展成就往往扬长避短,忽视存在问题,片面夸大成绩,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还不强,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等工业基础能力依然薄弱,关键核心技术短缺局面尚未根本改变。

  工信部对30多家大型企业130多种关键基础材料调研结果显示,32%的关键材料在我国仍为空白,52%依赖进口,绝大多数计算机和服务器通用处理器95%的高端专用芯片,70%以上智能终端处理器以及绝大多数存储芯片依赖进口。在装备制造领域,高档数控机床、高档装备仪器等,运载火箭、大飞机、航空发动机、汽车等关键精加工生产线上95%以上制造及检测设备都依赖进口。与发达国家有几十年的差距,建设制造强国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付出长期不懈的努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历史判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的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为推动制造强国建设指明了方向。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领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和关键,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眼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紧紧围绕制造强国建设目标,紧扣我国社会矛盾主要变化,适应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动质量变革、效益变革、动力变革,着力构建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现代化制造业体系,不断增强创新力和竞争力。

  一是必须把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作为当头炮,着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比如市场准入的限制较多,社会资本和民间投入进入部分领域,仍存在比较严重的“玻璃门”“旋转门”和“弹簧门”,市场分割现象比较严重,生产要素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亟需完善,市场机制决定性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等。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须首先在这方面发力,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国防工业改革以及垄断行业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影响制造业发展的能源、劳动力、土地等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和公开公平透明的市场规则,切实突破各种隐性门槛,促进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发挥好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针对近年来企业生产经营综合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推动降低企业增值税和所得税,降低融资物流成本,为企业松绑,让企业轻装上阵。

  二是必须紧紧抓住创新驱动这个“牛鼻子”,着力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依然薄弱,与高质量发展要求还很不适应,突出体现在基础研究薄弱,原创性技术少,对工艺、专用材料、专用设备重视不够。要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移转化,统筹用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工业强基等手段,综合发挥国内大市场优势,积极营造科技生态环境,深化国际创新合作,加快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

  当前有些地方急功近利,盲目跟风,炒作所谓新技术、新产业,我们必须高度警觉,坚决纠正。同时高度重视大力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加强军民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促进军民技术相互支撑,有效转化,增强科技攻关整体效果。

  三是必须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突破口,加快转型升级。制造业供给体系质量不高,不能有效适应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需求变化,已成为我国经济结构三大失衡矛盾中最突出的问题。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与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并重,加快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一方面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瞄准世界产业发展制高点,持续推进5G、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创新突破,推动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产业成长壮大。

  另一方面积极稳妥腾退化解旧动能,坚定不移化解过剩产能,去除无效供给,对标国际先进标杆,加快改进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全产业链整体提升。同时贯彻落实国家三大区域发展战略,优化制造业空间布局。

  四是必须着力发挥信息化驱动引领的新引擎作用,深化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时期,数字经济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能否抓住数字化发展的机遇,决定制造强国目标能否实现。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杠杆,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坚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寻找智能化、网络化发展路径,突破智能制造装备、技术,完善智能制造国家标准体系,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变。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实施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打造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构建一批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大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做大做强数字经济。

  当前,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网络信息安全形势日趋严峻,要把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摆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

  五是必须着力建设高质量发展承载体,培育一批优质、高效的制造业企业。企业是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体力量,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既需要顶天立地的龙头企业,也需要小企业,重组市场环境,支持鼓励企业聚焦主业,改革创新,苦练内功,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支持,发展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前景好的专业化小巨人企业,培育一批引领技术演进和产业生态的独角兽企业。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是我国企业优势所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互动协作,形成龙头企业带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良好格局。同时,还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建设一支专注追求卓越品质的企业家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过去40年中国经济的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我们要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顺应我国企业深入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积极主动提高制造业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更深、更广地融入全球供给体系。要落实好汽车、船舶、飞机等行业对外开放政策,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坚持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积极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

  同时要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完善走出去的公共服务体系,加强与沿线国家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中小企业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务实推进重要国际合作项目。

  当前贸易保护主义、孤立主义、民粹主义等思想不断抬头,我们将与世界各国一道旗帜鲜明地反对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坚定捍卫国家和人民利益,坚持维护国际贸易规则和秩序。

  建设制造强国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实业报国的伟大梦想,我们必须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一茬接着一茬过,希望继续发挥自身优势,组织专家学者加强重大问题研究,为制造强国建设提供更多智力支持。


附读: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中国公司表现亮了,仅比美国少一家……


2018年,在上榜公司数量上,中国公司达到了120家,同比增加了5家,已经保持了连续第十五年的增长。上榜中国公司的数量仅次于第一名美国(126家),远超第三名的日本(52家)。


一年一度的世界500强排行榜再次来袭。



7月19日晚间,《财富》杂志公布了2018年的世界500强排行榜。


与上年相比,今年上榜500家公司的总营业收入近30万亿美元,同比增加8.3%;总利润达到创纪录的1.88万亿美元,同比增加23%;销售收益率则达到6.3%,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0.9%,都超过了去年。《财富》杂志认为,这些全球最大公司的经营状况在明显改善。


但纵向比较近年来的数据,上榜中国公司的销售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两个指标处在下行通道上。2015年,上榜中国公司销售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5.6%、10.7%,而这两个数据到了2017年分别下降至5.1%、8.9%。


那么中国的公司具体表现如何?


1

中国增长最快


2018年,在上榜公司数量上,中国公司达到了120家,同比增加了5家,已经保持了连续第十五年的增长。上榜中国公司的数量仅次于第一名美国(126家),远超第三名的日本(52家)。


在排名位次的变化上,在500家公司中,今年上升最快的是中国的国家能源投资集团,跃升175位。


值得一提的是,排名跃升最快的前十家公司中有八家都来自中国,除了国家能源投资集团,其余七家是:阿里巴巴(上升162位)、腾讯(上升147位)、山东能源集团(上升138位)、厦门国贸(上升134位)、美的(上升127位)、厦门建发(上升126位)和碧桂园(上升114位)。

其中,阿里巴巴、腾讯、碧桂园在2017年才第一次进入世界500强排行榜。


2

前十名和新上榜


2018年,在上榜的中国公司中,前三名为国家电网、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名次与去年保持一致;第四到十名分别为中国建筑、鸿海精密、工商银行、平安保险、建设银行、上汽集团、农业银行,名次与去年略微不同。


今年,13家中国公司首次上榜,它们是:招商局集团、雪松控股、象屿集团、兖矿集团、鞍钢集团、首钢集团、纬创集团、台湾中油、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富邦金融控股、泰康保险集团、河南能源化工集团、青岛海尔。


其中,新上榜公司最多的行业是保险(3家),青岛海尔则是电子与电子设备行业唯一一家中国新上榜公司。


3

银行:上榜最多的行业


在世界500强排行榜上,上榜最多的行业是银行:商业储蓄(51家),中国也不例外。


上榜的中国银行有10家,分别是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集团,数量上超过了上榜的8家美国银行。


其中,浦发银行的营业收入为462.95亿美元,排名从245位上升到227位,上升最快。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10家银行平均利润高达179亿美元,远远高于全部入榜中国公司的利润水平(31亿美元),而这十家银行的总利润更是占了111家中国大陆上榜公司总利润的50.7%。


除了金融业,中国上榜最多的行业分别是19家能源、炼油、采矿公司和14家房地产、工程与建筑公司。


4

房地产公司均来自中国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的世界500强排行榜上,所有上榜的房地产行业公司均来自中国,分别是碧桂园、恒大、万科、保利集团和绿地控股。



在这五家房企中,恒大以460.19亿美元的营业收入位列第一;碧桂园335.72亿美元的营业收入虽然在位居最后,但其增长最快,名次相比去年上升了114位。


5

唯一一家中国民营车企


今年在汽车制造业领域,中国有7家上榜公司,美国仅有通用汽车和福特两家。


这7家中国汽车公司分别是上汽集团、东风汽车、北汽集团、一汽集团、广汽集团、吉利控股、怡和集团。


其中,吉利控股是中国大陆唯一一家上榜的民营车企,该公司过去一年跨越了百万销量门槛,在销量增幅和500强排名跃升幅度上位于国内行业首位。在排行榜上,吉利控股的名次也从343位上升到267位。


6

华为较上一年提升11位


伦敦政经学院最近指出,ICT行业的创新溢出效应最为明显,为其他技术创新的两倍。在最新公布的2018《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华为以893.114亿美元营业收入排名第72位,较上一年的第83位提升11位。主设备商中,诺基亚以260.917亿美元排名第457位、爱立信以235.563亿美元排名第500位。



站在智能世界的大门前,各种机会与挑战正以更快的速度扑面而来;ICT亦从一个垂直行业演变成全社会的平台性产业,使能各行各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驱动新一轮工业革命。2017年,华为提出了新的愿景与使命,立志“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根据华为3月30日发布的年报,其2017年全球销售收入达人民币6036亿元,同比增长15.7%;实现净利润475亿元,同比增长28.1%。旗下四大一级业务单位均呈现积极稳健的上升势头。在运营商业务领域,华为创新解决方案挖掘现网潜能,抓住视频、IoT、云通信等机遇,实现销售收入2978亿元,同比增长2.5%。在企业业务领域,强化云计算、大数据、企业园区、数据中心、物联网等领域的创新,推动在各行业广泛应用,实现销售收入549亿元,同比增长35.1%。在消费者业务领域,华为与荣耀双品牌并驾齐驱,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智能手机全年发货1.53亿台,实现销售收入2372亿元,同比增长31.9%。在云业务领域,新成立Cloud BU,上线14大类99个云服务及50多个解决方案,发布EI(Enterprise Intelligence)企业智能,发展云服务伙伴超过2000家。


相关文章:

资中筠最新演讲:我们不能幻想美国的力量真在衰落下去

施一公南科大毕业演讲:中国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还是少的可怜!

杨伟民清华演讲扎心了:美国一断货就休克了,好意思说基本实现工业化了吗

终于有人讲清楚了中美贸易战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应吸取什么样的教训!

任正非最新讲话:未来30年,是赢者通吃时代!中国最大武器是13亿人民的消费!

许小年:未来五年在中国最赚钱的不是股市、房地产,而是......

中国终于有人讲清楚中美贸易战下的人才战:千人计划,美国已经感觉到痛了!


每天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
重构思维方式,
AI+时代,读互联网思想
(wanging0123)

联系方式:投稿及内容合作|271684300@qq.com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