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们的高考志愿
导语:
最近各省高考分数陆续出炉,又到了学生们为填报志愿发愁的时间了,我们不妨看看大佬们当年是如何选择自己的学校和专业的。让大佬们的人生,照亮我们自己的前途。
来源:8字路口
29年前的这个时候,在广东深圳,一位姓马的同学正在为填高考志愿的事发愁。
他想报天文系。因为三年前,哈雷彗星出现在地球的上空。身为深圳中学天文兴趣小组成员的马同学拍到了照片,还写了篇观测报告投到北京的杂志。他获了奖,还拿到了40块钱的奖金,心里是相当地兴奋。
马同学为什么能获奖呢?因为再往前一年,他14岁生日的时候,家里给他买了一台八厘米口径的天文望远镜,花了700多元,相当于他父亲四个月的工资。
这笔成功的投资,给马同学留下了宝贵的人生经验,也让他对天文学心向往之。
本来家里是不想给他买的,嫌贵。但马同学曲线救国,写了一篇日记。妈妈有一天翻他的书包,读到了这篇日记:
我爸妈扼杀了一个科学家的梦想。
至今,马同学还在坚持订阅一本叫《天文爱好者》的杂志。后来有一年,董事会送给他一架精美的天文望远镜,作为生日礼物。
填志愿的时候,他发现只有南京大学有天文系,可是打听了一下,发现毕业生基本没有去天文台的,大都是去做了地理老师。
他有些担心,害怕自己没法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于是就放弃了,改成了计算机系。就在家门口的深圳大学。
后来,马同学创办了一个在全亚洲市值排名第一的互联网公司。他也变得很会投资,投了很多成功的项目。
其中一个项目,投了2.15亿美元。短短三年,就涨了40倍。
这个项目的负责人,叫刘同学。
01
刘同学比马同学小三岁,出生在江苏宿迁一个贫穷的村庄。
1992年的夏季,就在总设计师的南方之旅结束不久,他收到了一份大学录取通知书。封面上印着中国人民大学,里面写的专业是社会学系。
那时候的刘同学对未来的职业规划也没什么概念。读高中的时候,他最喜欢学物理化学,梦想是发明一个定律或者方程式,用自己的名字来命名。
但是,他的班主任老师,希望自己几个成绩最好的学生们能报人大,毕业后去从政。
老师说:
如果有一天,你们中有人能当上市长,就能让更多的人过上好日子。
刘同学是个实在人,一下子被老师的伟大理想给感动了,便立下志向,要做个好官。本来想考北大清华的他,这时把目标瞄准了人大。
当时,人大有22个系在江苏招人,刘同学一看,里面有个社会学系,就果断地填到了志愿书里。
他觉得,当官是一门社会科学,就是要治理社会的。这个专业叫社会学,肯定就是当官的。
收到录取通知书以后,学校的另一位老师碰到他,问:你知道社会学是干什么的吗?他说,不是研究社会的吗?当官的呀。
老师说:是去调查的。你去调查一个村子的男女比例多少,平均身高多少,平均寿命多少,等等。
一听这话,刘同学的心里凉凉的,香菇蓝瘦。
但还得去报到。9月初,开学的时间到了,他背着家里准备的铺盖、被子、蚊帐、脸盆等一堆家伙什,以及一个写着“人民公社”几个大字的大茶缸子上了火车。
刘同学同款茶缸。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当天晚上的卧谈会,一位年长的同学说:接下来的四年里,你们一定要学一个第二专业。刘同学问,为啥子?他说:如果只是学社会学,将来不好找工作。
大一下学期,刘同学宿舍的老大喜欢上了外语系的一个女生,天天陪着人家去上自习。一个月后,女生终于答应跟他一起去校园走走,有了单独接触的机会。
一人有情,全舍光荣。大家特别激动,集体期待着老大回来,讲讲和女孩相处是啥感觉。不一会儿,老大就回来了,一句话不说就开始抽烟,抽到了第二天凌晨6点。
你们社会学系的,不好找工作,不能跟你们谈恋爱。
这句话可太扎心了。不当官可以,没有工作也行,但是如果连媳妇都娶不上,那可就麻烦了。这是刘同学人生的至暗时刻。
他决心学一个第二专业。那么学什么呢?当然要学最能吸引女孩子的,看起来高深莫测的那种。
那时候,计算机刚刚兴起,很是神秘,刘同学决定就学这个。但人大毕竟是文科院校,没有计算机专业,他就买了套书,自学起了编程。
到了大三,他就可以接活写程序了。那个年代,写程序是非常能赚钱的。很快,他就成了班里的首富。
他买了个大哥大,两万六。而当时,北京二环的房价不到2000,还不如大哥大的一个零头。去餐厅吃饭,把大哥大往桌上一摆,不用招呼,服务员就会一路小跑过来:老板,What do you want?
那一年,刘同学已经开始创业了。他买大哥大比黄宏老师还要早几年。
当然,刘同学也没有忘记学第二专业的初衷——他成功地交了个女朋友,并且还是北京本地人,家里是从政的。
如果他继续想当官的话,这是个很好的机会,但此时他的想法已经变了。
在他入学的那一年,因为总设计师在南方的一番话,全国掀起了一股下海潮,很多公务员都辞职去经商了。看来,赚钱要远远比当官的快乐来得多。
后来有一次,他去人大对面的商场停自行车,看车人说,开票的话五分钱,不开票两分。他明白了,如果不要票,这两分钱就被看车人贪污了。
连一个小小的看车人,只要手上有点权力,都会为自己谋利。他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改变这一切,对当官失去了信心。
他不想当市长了。他要创业,做一个牛逼的商人。
他去中关村摆摊卖起了光碟。但他的女朋友不干了,看着他每天站在街边发传单、朝电线杆上贴小广告,觉得丢人。
即使刘同学把女友的名字写进公司的名字中,也没有挽回这份爱情。他终于还是失去了她,在拥挤的人群中。
当然,后来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功成名就后,他娶了隔壁一所更有名的学校的女生,而且是校花。
当时,住在他们社会学对门宿舍的是人口系的学生。人口系也不好找工作,但大家都认为自己是鄙视链的倒数第二环,而对方是倒数第一。
同学们的吐槽,也传到了领导的耳朵里。多年后,一位被同学们亲切地称呼为“宝宝”的校长,干脆把社会学系和人口学系合并,成了社会与人口学院。
这回,没有谁再鄙视谁了。
事实上,学什么专业与做什么工作,没有多大的关系。
回头看,有多少人高考填志愿时,出于一个良好的目的,最终却走向了另一个方向。
02
1974年,也就是刘同学出生的那年,千里之外的上海多了一位新的数学老师,姓李。
李老师也是江苏人。他的父亲老李是一位老革命家,20岁的时候加入共产党,之后被派到苏北地区搞暴动,当过宿迁的一把手,后来被调到上海工作。
李老师就是在上海出生的。他18岁的时候高中毕业,正好遇上大学停招、知青上山下乡的年代,他被分到江苏一个农场干活。
后来,大学对少部分的工农兵学员开放。毕竟是高干子弟,他得以回城,在上海师范大学数学系念了两年书。毕业时被分配去中学当老师,教的也是数学。
当时,社会上很多人以为数学家就是生活不能自理的书呆子。
当1977年恢复高考的时候,放弃工作去考大学,是需要很大勇气的。但那时候李老师的梦想就是当个学霸,最后做个科学家。考试那天,他上午请了假去考试,下午回来继续上课。
报志愿的时候,他填的是复旦的数学系。当年中国最有名的四所大学是北大、复旦、清华、哈军工。对上海人来说,复旦就是“上海的北大”,要考当然就要考这个。
至于数学系,可是当时最红的专业之一。自从数学家陈景润写了那篇论文《表达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把哥德巴赫猜想又往前推进了一步,他就成了国民英雄。
入学报到时他已经28岁,从李老师变成了李同学。一个师姐来接他,扎两条小辫子,脸蛋红红的,一问,才15岁,是高中应届生。李同学的心里掠过一阵沧桑。
同班同学不少都是奔着当陈景润、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来的。没想到上第一节课,老师就说:
你们千万不要碰哥德巴赫猜想,这东西害人的。
这本书鼓舞了一代民科。中科院数学所收到几麻袋的论文,个个都说自己攻克了哥德巴赫猜想。他们认真看过,最后结论是没有一篇靠谱。
当时,李同学的打算是,上大学,学好了数学,继续回去当老师。但是等真进入大学,情况就不一样了。
入校后,他就被安排做了班上的团支部书记。后来,又是数学系的团总支书记。等到大学毕业要重新分配的时候,学校又内定他留校做校团委的副书记。
为什么总是把重要位置给他呢?一句话,自己人,信得过。
李同学不仅成绩很好,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而且,他的父亲是上海市政协的副主席,而另一位副主席是位数学家,叫苏步青,此时正是复旦的校长。
毕业一年多,他就被调进北京,委以重任。毕业第二十年,他又回到老家江苏,当上了一把手,跻身封疆大吏。一生再也没有当过老师,搞过数学。
想当初,高考结束后,第一批通知书邮来的时候,正巧没有他的。他以为自己没考上,自我安慰说:
人是不能超越社会的,尽自己的努力就行。至于能得到什么,是社会给你的。
03
在中国的应试环境下,学生们在填报志愿的时候,主要考虑的还是毕业后的就业问题。所以,这就出现了冷门专业和热门专业之分。
但是在不同的时代,冷热门的专业又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国家的产业结构在不断调整,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没有绝对的冷热,只有相对的选择。
在高考恢复后的那几年,最热门的专业是文史哲等基础学科。因为思想刚刚解放,人们对理论性的知识特别饥渴。那个时代,也是文学最盛行的时代,最好找女朋友的是诗人。
1978年高考的时候,有个来自湖南的肖同学,平时喜欢写点朦胧的小诗,梦想是上中文系。所以,他的语文学得特别好,但是数学却很差,平均下来,总分就不高了。
当时是采取分批录取的方法,文史哲的学校先挑学生,自然他落选了。最后一批才轮到财经类院校,于是他就被录到了湖南财经学院的金融系。
虽然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也得硬着头皮学呀。但是,他在这里认识了一位同班女生,就开始死命追求。
这是很不容易的。金融班共40个同学,34个男生,6个女生,难度可想而知。肖同学不仅成绩不好,还不是帅哥。按他的话说,那位女生是才貌双全。
肖同学最后成功地抱得美人归。他一直按照自己学的专业在工作,在金融系统工作了几十年,当过中国银行的董事长。
他夫人也在金融系统,但却是在民生银行。民生银行的薪酬标准远远高于国有银行。比如2008年,肖同学的薪酬是151万,夫人则是590万。
所以,肖同学一直有满满的自豪感。在一次接受电视台记者的采访时,他把夫人的一本著作送给记者,笑呵呵地说:
我这一生唯一做对的事就是娶了她。
肖同学这句话现在很出名。
过了几年,他当了证监会主席,很快就碰上了股灾。成千上万的股民赔得血本无归,很想知道是什么样的人在管理中国的股市,就上网去搜肖同学的根底,很快发现了他这句浪漫的名言。
股灾过后,肖同学黯然下马,两年多没露面。等到今年再看到他的名字时,他只是一名政协的委员,并且是130名经济界的委员之一。用句老话说,泯然众人矣。
肖同学没有能够上自己喜欢的文学专业,是因为成绩不够好。而更多的学子,还是因为考虑到未来的就业,忍痛改行。
在中国,很多学校的专业设立、实力强弱、就业前景,都与特定的历史背景有关。
比如,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国家批准把位于陕西西安的西北工业大学建成一所国防专业院校。这个学校,就成了全国唯一一所研究鱼雷、水雷等兵器的普通高校。
在1980年,一个重庆妹子,出于对科学的信仰,就考上了这里,专业是鱼雷。大家可以想想,一个皮肤白嫩的妹子,天天研究怎么用鱼雷炸沉军舰,那是多么美的画面。
学鱼雷,做记者,搞地产,成首富,没毛病……
鱼雷很重要,大家都知道。但,那是打大仗的时候。下一次大仗什么时候打,谁也说不准。
所以,等到毕业的时候,她并没有干自己所学的专业,而是回到重庆,在一家名叫《中国市容报》的报社当起了记者。这家报社,是建设部城建司和重庆建委共同主办的。
因为这层关系,她开始接触到房地产行业的相关信息,后来干脆自己成立了一家房地产公司。那是1995年,中国的房地产行业正在襁褓之中。
十几年后,这位学鱼雷专业的重庆妹子成了中国女首富。她的身价,是272亿人民币。
大仗一直没有打起来,房子的价格倒是蹭蹭猛涨。全中国人民已经明白了,房地产,比打仗有前途。她明白得更早。
她没有守在自己高考志愿上的专业,却取得了更大的成功。
人生如一个8字,兜兜转转,循环往复,最终都会回到原点。一个人不管选什么专业,只能陪伴四年的时光。四年之后呢?又会是新的选择。
高考只是人生的一步,未来还有无数步和无数次的选择,都可能会改变你的人生方向。
王家卫老师的《一代宗师》有句台词:“宁可一思进,莫在一思停。”意思是说,人要不断向前看,向前走,不能停在原地。
2018,我很喜欢这句话。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外部媒体,不代表互联网圈内事观点,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重温习近平主席澳门之行 7972387
- 2 大学老师卖鱼丸 一年大赚14亿 7975974
- 3 32岁妈妈辞职考研5个月上岸清华 7867631
- 4 遥瞰“掌上明珠”澳门 7765526
- 5 吴奇隆好友出面曝光婚变真相 7617717
- 6 32岁男飞行员在海口一大桥失联 7509202
- 7 冬至是陈奕迅最忙的一天 7446834
- 8 男子文面6年处处碰壁决定洗文身 7326996
- 9 用8000块半年赚了130万 7210224
- 10 2025年中国经济聚焦“双引擎” 7156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