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后再看订阅号改版:效率未满、习惯尽失

百家 作者:互联网观察 2018-06-28 10:32:08

曾在滴滴顺风车事件中先人一步,“神预测”产品改进方向的观察君,对很多产品有着不同的看法,不过“为我所用”和“哲学至上”的视角,有时候会和互联网公司的发展至上理念相悖。也就是说:理想过于美好,现实过于骨感。

上周微信改版走上“信息流”道路,媒体们一片哀嚎。称这是“品牌窗口功能被弱化”“标题党的春天”,后来微信官方澄清改进是为了提升读者阅读效率、淘汰更多不佳内容,观察君在喧嚣中没有发声,决定使用新版继续观察。

因为我的习惯无法代表大多数用户,作为从业人关注了太多号,为的只是接收突发新闻、观察效应,大多数情况下80%的号我都不会打开。当我尝试忽略自己作为媒体人角色的需求时,我逐渐看清了不足,此次改版形成了“效率悖论”、忽视了积淀已久的用户习惯。

潜移默化的,我开始不愿意打开订阅号了。


循序渐进式创新,反客为主式改

在微信上次改版加入“悬浮窗”优化阅读体验时,我曾写过一篇历史回顾文章,其中“社交巨舰”和“微信OS”概念被我称为:表面克制、实际为场景为基础的创新;它的优秀之处在于不打扰、边界分明。

订阅号从诞生以来,对于普通用户来讲大型改动甚少。因为它本身的逻辑就是聚合器,被发现的途径依赖的是朋友圈和群组内分享,它的原始性让流量更加具有价值,这也是为何广告商愿意投放的原因。

不过随着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微信自身也开始遭受虚假繁荣的危害,刷出来的10万+、刷出来传播链开始触及平台根本价值,数次打击之下,订阅号本身也开始进入新阶段。

这个阶段以垂直内容和品牌媒体大发展为背景,新晋者面临着众多壁垒,等于说进入成熟期的平台,好内容都被挖掘殆尽,小号的空间被限在本地、社群和服务类别领域中了。这就需要官方出手,提高小号曝光率,提升订阅号打开率。

上次改版加入了“悬浮窗”,同时也把搜一搜和看一看功能搬出“实验室”,成为发现页面的一项正式功能,利用社交关系推荐内容成为一大话题,但根据地理位置和兴趣爱好推荐细分领域内的小号,也暴露了微信的用意。

根据官方数据,看一看贡献的传播度仅为整个平台的1.53%,这个功能虽然是名副其实的“算法信息流”,微信将其一步到位取代订阅号的机率却很小,虽然搬出了“功能实验室”,但实验意义未变。

此次订阅号改版,可算作是实践想法的一小步,利用实验意义功能探索出的通路,开始扮演新的角色。


从窗口变为通知,从内容变为推送

虽然订阅号改版不是一蹴而就,但未能深入顾及效率和习惯,也让这次改版颇受非议。让小个体成为品牌固然重要,但还需更多努力。

观察君觉得,此次改版最主要的问题在于“通知”二字,“订阅号”变为“订阅号消息”,将窗口功能向后推却没有处理好内容展示功能。

在iOS和Android对垃圾通知下狠手的今天,微信的逻辑有些过于简单化了,它默认用户关注的公众号就是日常想要接收通知的公众号,而在展示内容时也未能考虑到空间利用率问题。

过去,用户下意识的逻辑是“找到想看的公众号——找到想看文章”,公众号如对话框列表符合微信的IM软件基本效率逻辑。而如今是“在被折叠的通知内容中不断滑动——展开更多消息”才能完成操作,虽然被我简化为两步走,但实际上非常混乱不友好。

其次,置顶功能被隐藏的更深改名为“星标”后,整理众多公众号的途径变的非常复杂被边缘化了,即便是普通用户,也有不愿意日常接收通知的,这类公众号频繁推送,只会加剧用户反感,而非提升效率。这两大改进上的考虑不周,让内容真正成为了推送,不断提醒用户减低关注量、不要做“囤积癖”。

这样做不好,可以借鉴Instagram的首页交互设计,将用户常打开的公众号置顶成头像悬浮在顶部、让用户选择是否接受通知,其次,展示内容需要找到一种高效的方法,因为现在头位文章占据页面过大、折叠内容的方式太过于粗暴。

结语:作为一个吃饭生活都离不开微信的从业人,当然希望它更上一层楼,这些只是一家之言的建议,希望抛砖引玉为读者和同行寻找到解决良策。

wwwgx2016互联网观察

每天精选深度互联网业内文章

整理最新互联网业界资讯,欢迎分享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