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拟修控烟令引争议:文化禁烟远比管制禁烟更加重要

百家 作者:互联网观察 2018-06-19 11:42:52

中国的很多社会问题都可以归结到文化割裂上去,在禁烟问题上,中国存在着不同的平行时空,人们虽然坚持己见,但却无法阻止身边的人戒烟。

去年九月,大象公会曾发布一篇文章指出这一文化是如何从早期党政军流行至普罗大众当众、成为“民俗文化”的,除了敬酒这一糟粕文化,还有独有的“敬烟文化”,这已然是我们无法逃避的一种社交礼仪。

新入道的小镇青年假如不懂拿手遮住别人火机的火头,一定会被对方给教训一顿,告诉他这是礼仪,只有大哥才能免俗。

而在一些欠发达地区,香烟会被当作男孩的成人礼,每年拜年不能免俗除了“夸对方长得快”之外,问对方几岁了,然后觉得是时候教抽烟也成为了一大重要事项。这是教会男孩进入社会与人打交道的一大基本技能,学不会甚至还会被嘲笑没有男子气概。

(《烟民都是活雷锋? | 大象公会》)


不过中国作为烟民最多的国家、“对吸烟者最友好的国家”,燃烧自己生命的人们带来的后续重大损失是无可估量的。在美国一项调查中显示,烟民贡献的税收和后续患病支付的社会成本,其实可以互相抵消,这还是高税收加烟草公司定期支付社会成本(部分州)将其视作“烟民早死是附加收益”的情况下,中国相对低的税收和不够发达的社会保障体系,可能这部分损失会转化为适龄劳动力寿命减短和家庭重大负担上去,等于说中国烟民是在用短暂的愉悦酝酿自身、家庭和国家的经济损失的悲剧。

杭州拟修控烟令:室内吸烟究竟是妥协还是进步

最近两年来京出差的烟民一定有所不便,因为自15年实行“最严禁烟令”以来,各个酒店都撤走了烟灰缸,因为你所住的房间也被划为“公共场所”不得吸烟,更别说人来人往的大厅和走廊了。

但是,很多酒店并没有把它当作金科玉律,对于客人来说能闭一只眼就闭一只眼,毕竟关了房门之后还是成为了私人空间。

对于很多公共空间的管理机构来讲,禁烟是个难以持续投入进行控制的东西,成本是一大考量,人情世俗上的压力也是无法逃避的现实。

(界面新闻 吴朝香文章)


此次杭州控烟令修改草案拟允许室内设吸烟区只不过是讲出了事实而已,不过这一举被专家指为妥协和让步,让过去的“成果”付之东流。

观察君并不这样认为,控烟当然要制度先行晒出存在感,但更重要的是“文化禁烟”并行,让人们有意识的减少吸烟、认知到吸烟的危害,过去对二手烟概念的普及算是一个良好的开始,但是仍不足以引起足够的共鸣。

这关乎到我提到的一个“平行时空”的概念,公司走廊中吸烟社交和老婆孩子对吸烟的不让步,并未改变很多人的习惯,反而成为吸烟一族社交的话题。

(吸烟同为文化的日本,难以推行严格禁烟法案)


交替在平行时空下的烟民,可以做到一定程度上的“场合自控”,但是根本上没有将其作为准绳努力戒烟,因为这是社交文化、氛围环境问题,戒过烟的朋友都知道环境隔离的重要性,假如旁边有人吞云吐雾,你是无法靠毅力压制住瘾头的。

我觉得杭州拟修订的草案问题出在为烟民提供了便利性,假如公共场合吸烟区实行收费制度,会抑制住很多烟民的冲动,让他们认知到这不是自身的权利,需要为社会成本买单。

去除酷与社交属性:从择偶文化和公司制度改变习惯

凡是涉及到中国“特色文化”,我们都无法免俗比较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在美国禁烟运动中,文化环境迅速跟进使得吸烟者背负了道德压力,很多人认知到这是陋习开始戒除烟瘾。

虽然美国吸烟文化整体上有扭转之势头,但仍有很多低收入群体存在长期吸烟的问题,这时候一些NGO组织仍在帮助这一群体认知问题,它们面对的问题就像中国很多烟民的问题一样,信息不对称、环境隔阂问题。

(《硅谷》中,湾区人们对吸烟视作禁忌)


改变那些看港台古惑仔长大的孩子、从“吸烟成人礼”长大的成年人,可想而知有多困难。在影视片和电视广告上禁掉烟草形象虽然值得鼓励,但仍有进步空间,要以进为策,让先觉形象确立、远离烟草,不尝第一口。

因为烟草不再出现在荧幕上,让“酷文化”最大化减低影响力相对容易,而职场和社会中“老带新”的问题难以根治,所以预防接触树立意识是关键。

(TruthInitiative Foundation 宣扬大型烟草公司设计更容易上瘾的产品)


其次,在择偶观和公司文化上宣传禁烟,我发现最为有效。因为这样可以最大化减低烟民进行吸烟的频率,从形象和守规矩这两个最基础道德层面下手,改变的不仅仅自己,更是相对抽象的文化。

身边就有这样的案例可以说明效果:曾与“大家闺秀”约会的小李,有抽烟的陋习,但是对方明确表达过不喜欢抽烟的男人,小李为了不将烟草带进二人世界,在约会见面之前就养成不带烟草出门的习惯,怕对方发现身上的烟味,甚至还养成了养好的分类习惯。

对于他来说,意识到社会上有不同的人,对烟草有抵触心态,渐渐的他出席公共场合开始形成忍耐力,抽烟慢慢成为私人空间的一种消遣,不再那么重要。

(BBC揭露调查数据文章)


而小张从事文案一行,职业生涯从低到高,不同公司文化的适应改变了他的吸烟习惯。早前在小团队,几乎每个人的案头都摆着一盒烟草,憋创意的时候来上几支作为减压已然是默认的文化。

但是当他跳槽后来到大型公司,公司对吸烟的不容忍态度,逐渐让他把吸烟习惯转化为更健康的替代品———浓咖啡,前者可能加剧他患心血管疾病和肺癌的风险,而后者副作用只是多跑两趟厕所,得失高下立判。

我觉得现在禁烟最大的悖论是“人情味”,很多人不想出头宣扬或实践自己认为是对的意见,这造成了烟民的惰性,根源上还是认知度不够和关系文化根深蒂固。

假如我们都能严肃区分公共健康和个人社交,那么改变就有机会发生,观察君作为烟民一份子已经多次参与戒烟行动,尤其是在意识到家族中心血管疾病风险过高后,所以奉劝各位从科学视角看待自身习惯问题,不光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家人。

wwwgx2016互联网观察

每天精选深度互联网业内文章

整理最新互联网业界资讯,欢迎分享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