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买房困局:那些拒绝啃老的人,现在后悔了吗?

百家 作者:CEO商业内参 2018-06-11 12:43:53

■ 来源:凤凰WEEKLY(ID: phoenixweekly)


10年前,掏空父母的积蓄在一线城市买房,是这辈子最正确的决定。啃老啃得早,日子过得好。


前半生把孩子养大

后半生为孩子供房


在当下有个共识:有车有房,是年轻人成家的必要条件。


据统计,中国80、90后有房率达70%,居全球第一;而排名第二的墨西哥仅为46%。


80、90后的经济能力,和高企的房价间,存在巨大鸿沟。他们的父母乃至祖父母,往往舍身搭桥,帮孩子填平沟壑。


这代人的长辈,最该被授予“感动中国”奖。


养儿防老都是奢望。当下更多的,是养儿啃老。前半生把孩子养大,后半生为孩子供房。


郑州环卫工老张,在冬至那天,吃了顿公交站的免费饺子,感动得落了泪。


采访被问及时,老人说,自己很久没吃过这么好的饭了。



老张说,自己每月2120元工资,2000元都给了儿子还房贷。在这个100块破开就没的时代,老张要用120元度过一个月。


很难想象,老人平时都会吃些什么。


在向记者叙述的过程中,老人一直在说,自己是心甘情愿背井离乡,挣钱帮儿子还房贷的。


儿子没有逼他。


房子是啃老的万丈深渊


子女没逼父母,大多老人是自愿被“啃”。


据调查,97%的受访青年称,身边人买房都靠父母。捆绑父母买房,已成中国青年的常态。


2000年起,中国房地产喜迎高潮。建房手速赶不上买房手速,工资上涨速度,更远低于房价上涨速度。


2000年~2014年全国商品房平均价格走势


从2008年到2017年10年间:


广州房价翻了3倍

北京房价翻了5倍

上海房价翻了6倍

深圳房价翻了将近7倍。


一线城市10年房价走势图,图片来自网络


之后在国家的大力调控下,房价依旧稳扎稳打,步步攀升。


2018年1-4月,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均价为8585元/平方米,同比上涨8.7%。很快,全国新房均价将破万。


与平均房价鲜明对照的,是人们的平均收入。


2017年,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974元,折合每个月是2164.5元。


平均情况下,一个人不吃不喝,买套房子要花小半辈子。


对于20多岁的年轻人来说,仅仅依靠自己的几年工资,想买房,无异于痴人说梦。


从2000年开始,在上海、杭州、苏州、北京等地,房价一路狂飙


于是,这一代年轻人,不仅在家靠父母,另立门户还要靠父母。


买房、结婚、养孩子……这一整套的操作,差不多都得靠父母帮衬。


“为父母养老”、“反哺”这种传承千年的道德伦理,在房价的重压下,怕是只能靠边站了。


当年坚持不啃老的人

现在大多后悔了


曾有网友留言,以前觉得“啃老”买房的人是混蛋。父母辛苦了大半生养你,到头来退休了,还要为你掏空积蓄。


可是过了10年,回过头来看房价,发现自己才是混蛋。


我的同事顺子,他老家在大兴安岭大山深处,一个叫什么什么旗的地方。


几年前,顺子爹带着20万来了北京,想给儿子在北京买房。那时候,20万在大兴安岭是一笔巨款。


顺子和爹转了一圈,发现即使掏空爹娘养老钱,也买不起北京城里的房。于是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北京七环——河北燕郊。


当时,顺子说起自己的燕郊初体验,就一句话:“连坟都不会有人买在这。”


不过顺子就把房买在这了。20万块钱,付完首付,还有点富余。


燕郊房价如今已翻了好几番。


顺子这笔啃老的收益,我写稿十年都换不来。



07年还是08年,老杨刚毕业。他和同学一共6个人,挤在北京一个破两居里打地铺。


他爸来看过他一次,看到如此脏乱差,就跟老杨说,要不家里给你出首付买套房吧。那个时候,海淀知春路房价,大概1万一平。


老杨骨子里觉得,啃老是件可耻的事。


然后,他就做了人生中最傻X的决定,跟他爸说:“不用啊。北京现在房价高得离谱,急啥。”


那时候,还是玩新浪博客的年代。上面有房地产三剑客:时寒冰、曹建海、牛刀。老杨时常看三剑客抨击楼市。



三剑客揭露房市黑暗,道出百姓心声。他们反复告诉大家,不要买房、不要买房。


他们骂得有理有据酣畅淋漓,也收获了粉丝的如潮好评。



只是10年后再回望,老杨已经被现实打脸打到怀疑人生。


短短10年,再想买房也买不起了;父母的那点积蓄,也几乎被疯涨的物价稀释殆尽。


谁曾想,不啃老的结局,会落得钱物两空呢?


老杨坚持不啃老的10年,是理想背离现实最剧烈的10年:


理想是


毕业白手起家,靠能力买房买车,步入中产。身边人赞赏,父母也安心。


啃老族会啃成废柴,财富不能持续。在父母老去后,终将重返贫困。


现实是:


不啃老的,不吃不喝也赶不上房价飞涨。找不到老婆,付不起房租,被挤出一线城市。


啃老族早早买房,三年结婚,五年生娃,十年房价翻十倍,家产迅速过千万。


时代上演的,是一场荒诞现实主义戏剧。


现在回头再看,曾经房产中介说的都是真话,买房就是买未来。


可当年坚持不啃老的信念,把老杨拦在了未来的大门外。


不想花父母的钱了,父母该安享晚年了。谁曾想转眼10年,父母存在银行的积蓄,在通货膨胀中,早已贬值。


当年能全款买下一套房的钱,现在连个厕所都买不起了。


老杨终于发现,孝顺和骨气,在没钱的时候,一点用都没有。


迅速得到第一桶金,然后钱滚钱迅速增值,或许才是最入世的选择。


在资本原始积累的时代,还坚持要当谦谦君子的人,大多还没有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与其把钱放在银行贬值

不如科学啃老,理性投资


印象中的啃老,是孩子游手好闲,靠着父母辛苦赚钱,才养尊处优地过活。


但如今,更多人的啃老,是被迫啃老。


樊纲前不久提了个“6个钱包买房”,瞬间登上热搜榜。6个钱包是指,一对夫妻要买房,除了靠自己那点钱外,还得靠双方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2代人,6个钱包。



买个房子要“啃两代之老,举三代之力”。掏空老人的养老钱,再搭上自己的下半辈子。




有人评论:“这是不是我们的悲哀?”


也有人质问道:“这样的人内心丑陋到何等地步?”


只是,这是他们的错吗?


王思聪还开过问答:如何看待年轻人花光父母积蓄、贷款买房现象?


他的回答是:“年轻人花光父母积蓄贷款买房,愚蠢!”



可是他却没法回答,在一个房子是刚需的时代,如果不啃老、不买房,年轻人真有更好的选择吗?


托房价的福,谁不啃老谁就输了。


试想,一个不啃老,只能35岁才买房的男人,他27岁时就无法结婚。并且中国地产的戏剧化,导致啃老早买房的人,占了大便宜,不啃老迟买房的人吃了大亏。


搞了半天,及时啃老、科学啃老,才是避免中年危机的捷径。


得利于啃老,中国人首套房的平均年龄,已被哄抬到了27岁。


各国首次购房者平均年龄,图片来自网络


那么,从父母那里拿钱啃老,究竟对不对呢?


本质上,“啃老”是家族财产的再分配。


· 跨越阶层是一场家族接力赛


目前,我们处在接力的三棒、或四棒位置。


过了最初的原始积累,本就该到拼爹、拼爷爷、也就是俗称的啃老阶段了。


只不过我们这代人,有幸还认识起跑的第一棒。第一棒起跑线大抵相同,到目前,有些阶层刚刚拉开,有些阶层差已望尘莫及。


2016年清华大学的报告《从收入差距到财富鸿沟:社会不平等的新趋势》指出:


中国城市家庭的财富积累,开始于改革开放以后;而在此之前,中国城市家庭几乎没有私有资产。


改革开放打破了家庭财富上的平等,阶级区隔和贫富差距逐渐拉开。

正常来谈,阶层跨越是个漫长的过程。而改革开放之初的大变动,使得一代人之内,阶层跨越的概率提高了许多。


· 阶层固化才是社会的常态


幼儿园孩子讲起跑线,成年人社会讲拼爹。“阶层固化”这个词,越来越常见。


富二代、官二代天生自带优势,而穷二代、农二代,处于尴尬无奈的劣势。


弱者愈弱、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让许多人感叹,无法摆脱的阶层,是社会一大弊病。




但纵观历史,阶层的相对稳定,不是弊病,它就是社会常态。


历史上,只有战时,才是阶层快速流动时期。


秦时的“无军功者不受禄”,就是一次典型的大规模阶层流动。战时不分出身,只要杀人多,就能步入高层。


但这样的状况很少。多数时候,阶层的上升有限且可控。


而当代各国,阶层同样相对固化。


《美国财富分配:20%的富人拥有8成以上的社会财富》中显示,美国财富分配的差距,一直都在越拉越大。



英国的研究表明:“自1800年以来,尽管英国发生了巨大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变革,但社会阶层结构,整体而言几乎毫无改变。”


一般来讲,社会制度越完善,阶层剧变越少。


我们这两三代人,碰巧遇上中国数百年间,变动最大的几十年。有很多个体、家庭、整个家族,经历了跌宕起伏的世态。


许多人把阶层波动、起跑线公平,当成了常态。


清朝覆灭的王孙世家,民国时期的官宦商贾,建国初期的土改翻身,十年动乱的重新洗牌。


这些历史离我们都还不远。


几次推翻重来的历史经验,让我们忘记了千年来,个体很少能以己之力,跨越阶级。


还觉着白手起家才公平的人,思维迭代慢了一步。“啃老”这个词,正在去道德化的普及。


中国九大阶层划分,图片来自网络


当年那些啃老买房,拿下人生第一桶金的人,房价已经带着他们,实现了阶级跨越。


而当年家中小有积蓄,却没啃老买房的人,不仅错失攀升时机,自己甚至后代,都可能受困于同一阶层,甚至出现阶层下滑的窘境。


这个年代,啃老不是耍流氓。不以财富增值、理性投资为目的的啃老,才是耍流氓。


· 啃老内含的贬义,是针对穷人的恶意


清洁工老张的孩子小张,家庭本身拮据。父亲帮他还贷,直接导致了生活降至底线,甚至底线之下。


人们目睹了父母的辛酸,看待小张的目光,便充满了厌恶:你爸妈已经很苦,还要节衣缩食为你还贷。这么大了还啃老,真无耻。


可是王健林给王思聪投资几个亿的时候,也没人说王思聪啃老啊。


为什么呢?


因为王健林扔了几个亿,也不用节衣缩食啊



有多少人,不是一边喷小张不要脸,一边又羡慕王思聪有个富爹呢?


同样是从父母手中拿钱,评论却一个捧上天、一个贬到地。区别只是在于,家庭贫穷还是富有。


很多因啃老被鄙视的人,其实是因为父母身上,实在没什么资本让他们啃。


富人家孩子拿父母钱,叫做继承家业。穷人家孩子拿父母钱,才叫做啃老。


目前,中国处于大变革的下半场,阶层还没完全固化。这个阶段依然有机会,利用家族积蓄,通过正确的投资和理财,实现阶层跨越。


就算发不了财,至少能保住当前的阶层地位,不至于下滑。


我们的父辈,因为经历过食不果腹的年代,所以有储蓄习惯,喜欢把钱放银行。但财富随通胀缩水,是一件太常见、也太容易的事。


长期高储蓄率,意味着财富的白白损耗。


市场经济,带来了多元化的投资渠道。买房,也仍是一种稳健的抗通胀手段。


如果家中老人尚有余力,也不妨将现金,用于房产或其他投资。适当让儿女理性啃老,也比盲目地储蓄要好得多。


这个时代,被迫啃老很无奈,有老可啃很幸运。



年轻人该不该啃老买房?

老父亲的一番话值得所有人深思


01


五年前,大学毕业后的祥子选择在北京工作,对此父母也没有过多干涉,全凭他自己决定。


不过,刚来北京的时候,父母为他租了一套一居室,结清了半年的房租,还在北京陪了一个月,那段时间每天早上、晚上,母亲都做好可口的饭菜叫他起床、迎接他回家。


这在旁人看来是多么滋润的生活,可对祥子来说却是相当不自在,上大学后在外面自在惯了,想做什么、几点回去都能随心所欲,但是跟父母住一起,晚上出去玩还得报备,回去晚点就会被催。   


不过,最让祥子耿耿于怀的是父母发起的“被动式”啃老,工作不比上学那会,现在自己也是能挣钱的人了,再让父母掏钱,总觉得是在啃老。


自尊心膨胀的他在租约到期后,毅然决然地退掉了房子,搬到了一套合租房里,三个人住一套两居室,摊到他身上的房租是1300,相当于他工资的三分之一,还在他的接受范围之内。   


在脱离了父母接济后的前期,祥子彻底放飞了自我,打游戏不再有人管,夜不归宿都没问题,父母偶尔打电话过来叮嘱,他附和几声就能蒙混过去。  


02


就在祥子沉浸在独立后的自在生活时,父母提出让他在杭州买房的要求,那会是2014年,杭州房价出现了回落,2万多一平方米就能在西湖买房,父母出首付,自己还一部分,让祥子还一部分房贷。   


对于这件事,祥子的内心是抗拒的,他本想靠自己出大头买房,但事业和收入都还没什么起色,还没能在父母面前证明自己。


而且是在杭州买房,自己在北京工作,买了不能住,得边交房租边还房贷,父母肯定明面上让他顺便还一部分贷款,背地里肯定又会帮他交房租,祥子的自尊心说:“都这么大的人了,还靠父母接济,真不像个男人。”    


听了这句话,祥子的脸通红通红的,为了挽回自尊心,他再一次毅然决然地拒绝了父母资助买房。而正是这个举动,让他至今后悔不已,恨不得把自尊心杀了。 


03


在大学毕业三周年的同学聚会上,祥子以前的同桌顺子端着酒杯,借着酒意跟大家谈起了自己的买房经历,几乎是在跟祥子父母提出买房的同一年年底,顺子爸妈出首付在杭州西湖买了房,当时是22000/平方米,月供由顺子自己背,刚开始的时候压力有点大,后来央行降息,收入也涨了些,就不觉得压力大了。   


到2016年的时候,顺子的这套房子涨了100多万,连他父母都夸赞说,多亏了儿子配合着还贷,让家里赚到了他们几十年才能赚来的钱。   


说完这些顺子脸上写满了自豪,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而对面的祥子,紧紧地握着拳头,仿佛手里握着的是他的自尊心。   


毕业这几年,祥子的租房生活也不尽人意,先是因为房东要急着卖房子,没等租约到期就让他们搬家,导致他们找房子很仓促,手忙脚乱的时候,把钱包丢了,里面有身份证、工资卡、公交卡,搬一次家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有的是因为跟室友生活习惯不太搭,曾经有位奇葩室友,从来没打扫过卫生,吃剩的零食、饭盒随意丢放,还经常把自己的臭袜子扔到祥子多的脸盆里,给祥子恶心的不行,最后只住了半年,祥子就把房子转租搬家了。


至今,他仍在北京租房住,就算是在杭州买房,不仅要满足各种限购条件,预算也比几年前多了近百万,收入赶不上房价,祥子已经意识到,单凭自己买房是不太现实了。   


04


在地铁的轰鸣声中,祥子似乎又听到了父亲曾经对他说的话:“啃老”并不可耻,我们也反对无节制地索取,更反对明明可以不用这么费劲,却偏要走远路吃苦找罪受、最后还要后悔的


家是一个集体,大家需要团结配合,让日子越过越好。我们的规划和建议是为了让你少走弯路,给你钱不是让你“啃老”,而是让你有投资自己的资本。


如果其他人觉得你这样是“啃老”,是因为没有足够的钱可以“啃”,自己有钱谁还会 “啃老”啊,其实,包括咱们家在内,大家怕的是过度透支父母。


路是你自己选的,有些道理只有经历了才会明白。   


祥子的心里五味杂陈,是后悔?还是愧疚?他有些分不清了…


广告营销界
百万营销人在读!一天不看,浑身难受!

收外国男人的钱,骗中国妹子的炮?天朝竟有这样一帮「女权组织」 2018-03-19 INSIGHT视界 From 酷玩实验室 微信号:coollabs 其实我读书的时候 也曾经想过做一个女权主义者 但是后来发生了一些事情 让我选择了放弃 简单来说是这么一个事情: 我发现 女权对于一些中国人来说是信仰 但是对另一些中国人来说是生意 所谓的“伪女权”“女权癌” 大概就是这么回事 尽管早就有这样的思想准备 但让我没想到的是 这两天,知乎上曝光了一件大事 还是让我三观震碎 我没想到,这些“伪女权” 竟然已经形成了黑色产业链 让人细思恐极—— 国内竟然有一群人 打着“女权主义”的名号 从事着组织卖淫的事情 在中国女生不知情的情况下 把她们卖给外国男人! 事情是这样的: 根据知乎用户伊利丹·怒风的爆料 他在知乎和一个伪女权主义者 吵了起来 一开始,他可能以为这只是一个 脑子比较轴的伪女权主义者 所以两人就吵了一通 本来,他以为就是撕个逼而已 没想到的是 这个伪女权主义者 可不是什么好惹的主 这个自称为“玛丽女王”的人 竟然在半个月中 持续不断地骚扰他 而最夸张的是 玛丽女王声称 自己有能力 让伊利丹的QQ号 在5天之内被封掉 到这里为止 伊利丹一直以为 他不过是碰到了一个杠精 但是万万没想到 5天之后 他的QQ号竟然真的被永久封禁了! 说真的,这就有点吓人了 这个不起眼的玛丽女王 竟然还能操控别人的QQ账号被封? 难不成,她真的背后有人? 伊利丹这才意识到 自己好像惹到了一个组织 他去扒了扒这个玛丽女王的QQ空间 这才发现 自己简直捅出一个马蜂窝: 这个人平时干的 竟然是把中国女生 卖给外国男人的皮肉生意! 真的,我本来以为 我是一个见过不少套路的人 但没想到 这一套操作 真的是惊为天人 简单来说是这样的 首先,玛丽女王自称是“女权主义者” 但是实际上她的言论 宣传的却是 中国男人配不上中国女人 她甚至恶意辱骂中国男人 恨不得中国男人全部死光 连自己的爸爸都不放过 但是,这么做对她有什么好处呢? 很简单 骂完中国男人以后 接下来她就说—— 既然中国男人这么差劲 那就找外国男人吧! 于是,她就经常发布外国男人的介绍 看起来是一个热心的媒婆 还在各种QQ和微信群里 散播此类信息 但是看到这里 我们不难发现有点问题 看看其中这些不堪入目的措辞 这并不是普通的介绍男友啊! 这简直是在拉皮条啊! 果然,伊利丹发现 玛丽女王真的在 拉皮条的过程中 收外国男人的钱! 下面是聊天记录实锤: 而且,请注意—— 在这个过程中 她会收外国男人的钱 但是钱不给中国女生 却落到了她自己的腰包 于是一个诡异的情况出现了: 中国妹子 并不知道收钱这回事 还以为是正常交友 而外国男人 却都交了钱 很可能认为自己是在买春! 额,也就是说 在中国女孩不知情的情况下 她们被“卖”给了外国男人 而好处费 却全都进了玛丽女王的腰包... 我真的是没见过这种操作 这说轻了是骗炮 说重了,已经可以算是卖淫了吧? 我想请熟悉刑法的朋友们看看 这个玛丽女王 至少应该算是个 介绍组织卖淫罪吧? 而且,从伊利丹曝光的资料看来 这个组织规模不小 玛丽女王甚至把外国男生的信息 建了一个完整的表格 有详细的个人资料、照片 可以说 是一条非常完整的产业链 那如果按照这样操作 外国男人都是来嫖的 中国女生却不知道 还以为是要跟他们谈恋爱 那双方难道不会穿帮吗? 恩,在这方面 玛丽女王早有对策 根据知乎一位 从事过这个产业的匿名用户提供的信息 针对这种情况 玛丽女王们 还会手把手地教外国男人 怎么快速摆脱女生的纠缠 怎么调教中国女生 怎么让女生觉得自己很可爱 可以说 各种套路一应俱全 甚至还可以开发票! 看到这里 她们背后的产业就非常清楚了 这个玛丽女王 她根本就不是什么女权主义者 而是打着女权主义的口号 贩卖中国女生的人贩子 一方面 她们通过辱骂中国男人 吸引对外国男人感兴趣的中国女生 另一方面 她们向外国男人收钱 然后把中国女生卖给他们! 图片来源:知乎@渭水徐工 而可怜的中国妹子们 还以为自己是在 追求男女平权 其实,不过是沦为了 这些老鸨的赚钱工具 伊利丹把这整个事情 写出来以后 在知乎、微博引起了巨大的关注 关于其中提到的 伊利丹的QQ被永久封禁的问题 腾讯经过核查 目前也有了结果: 经调查,是玛丽女王利用伪造证据 恶意举报了伊利丹的QQ号 目前,腾讯已经将伊利丹的QQ解封 同时封禁了玛丽女王等人的 两个QQ账号 警方也就此事立案侦查了 相信很快就会有结果 这个事情算是告一段落了 但是在我看来 却有一件事让我无法释怀: 为什么“女权主义”竟然会和 辱骂中国男性等同起来? 为什么“和外国男人交友” 竟然还能演变成 一个免费的陪睡组织? 我想,这个玛丽女王 也许只是一个 发现了恶性赚钱模式的生意人 但是在这背后隐藏的 其实是一个很深的问题: 为什么有不少中国女人 越来越看不上中国男人 甚至觉得嫁给外国男人 是一种时尚? 这里面的原因可能非常复杂 我这里先提供一个思路 供大家讨论: 我发现 现在中国很多大型的女权组织 背后都有着西方势力的影子 她们打着女权的名号 为自己谋取暴利 为西方国家从事破坏活动 而那些真正为女性平权而奔走的人 却得不到应有的帮助 我之所以这样说 并不是信口开河 而是有充足的证据 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民间女权组织 叫做“女权之声” 它一再声称 自己只是一个自发的民间组织 致力于促进男女平等的 它所有的微博账号、微信账号 全部都是由一个 叫做妇女传媒监测网络的创办的 而这个妇女传媒监测网络 有这么多媒体产品 那它的钱都是哪里来的呢? 从她们介绍的合作组织里 我们可以清楚地找到 她们的资助者—— 竟然有西方的福特基金会 有人也许会问 收了西方的钱怎么了? 中国的组织不能收西方的钱吗? 然而,她们不只是收了西方的钱而已 女权之声组织里 有一个人叫做郑楚然 她除了女权运动之外 没有任何其他工作 表面上,是一个全职的女权工作者 在2015年的时候 她还因为寻衅滋事 被警察拘留过30多天 甚至在她被拘留的时候 希拉里还借题发挥 指责中国侵犯人权、压制民主 一个中国的小小民间组织的首领 在互联网上的粉丝还没有我多 竟然能得到希拉里这个级别的关注? 我真的是惊掉了下巴 这样看来 我离希拉里也不是很远了?? 而不止是希拉里 这样一个明明思想上毫无建树的人 却被西方媒体BBC评为了 全球百大思想家 图:郑楚然在王宝强事件中发表的言论 除此以外 更让人匪夷所思的 是她们平时就喜欢攻击政府 甚至于,她们还会试图分裂我们国家 比如,女权之声这个组织里 著名的女权斗士洪理达 就曾经转发著名的港独媒体 Hong Kong Free Press的言论 甚至曾公开发表过 支持藏独、港独、台独的言论 她也经常和郑楚然混在一起 我很想不通 如果她们真的只是单纯的女权主义者 为何要发表分裂国家的言论? 为何要支持藏独、港独、台独? 我只能说,这大概就叫 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软吧 以前,我在接触中国的女权组织时 我就觉得很奇怪 她们都喜欢声称 自己是不盈利的非政府组织 但是她们无论是宣传 还是组织各类活动 都需要大量的钱 如果她们真的不盈利 那这些钱都是哪里来的呢? 而这些外国的金主 他们也更加不可能是什么慈善组织 大发善心来给中国人投钱 每一分投出去的钱 一定都是要有回报的 那么,他们的回报是什么呢? 他们给中国的“女权组织”投钱 能得到什么利益呢? 联想到中国网络上 如火如荼的对中国男人的讨伐 我只能说,细思恐极 我绝不是危言耸听 因为我们就看不远的邻国日本 近些年来日本对于西方的崇拜 可谓深入骨髓 已经到了崇洋媚外的程度 而这其中 当然也包括对白人男性的崇拜 甚至在2016年一个瑞士白人 发了一个视频,赤裸裸的说 “在东京,只要你是白人, 做什么都可以” 视频里面他在日本便利店 随意的亲吻不认识的收银员女孩 在酒吧把不认识的日本女孩 按向自己的裤裆 而日本女孩回应的却是谄媚的笑容 我想,并不会有那么多中国人 真正被西方伪女权主义控制 但是,我们要警惕的是 别在你自己都没有察觉的时候 被别有用心的人洗了脑 更有甚者 别在你自己都不知道的情况下 被别人卖给了外国男人 还去帮他数钱 本文系授权发布,From 酷玩实验室,微信号:coollabs,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经许可不得转载,INSIGHT视界 诚意推荐 Forwarded from Official Account 酷玩实验室 酷玩实验室 Learn More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采集文章采集样式近似文章查看封面

?欢迎小伙伴在底部发表神评,与我们交流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