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计算机成为老司机?路还很长
在学车的时候,我们脑袋后台会把教练的话和书本内容转化成可以存取的资料。记忆中的存货结合往后经验,让我们逐渐游刃有余,最终进化成老司机。
交规不是真理,有些事故正是因为老手适度违规才得以避免、减轻。除了特例之外还有许多只能靠经验应对的日常状况:岔道入主道,车流密集时怎么挑选时机?这么多违停,按剧情是不是会有鬼探头?这些东西全都只能靠自己熬清楚。
这里头的千头万绪,正是自动驾驶系统开发的主要难点。因为自动驾驶车在不久将来会长时间跟人类司机分享公路,设计者们都希望自动车能平顺融入当前的交通环境,同时在安全性上远超人手。
明显,首要工作是写一份智能系统能“看懂”的驾驶守则,但这事刚刚起步就已经有麻烦:各大公司都在率先编写自己系统的专用版本,然后抬头一看才想起来这样发展下去,每款自动车所学的规矩都会有点不同。这工作比一开始设想的要庞杂得多。再者,能让自动车完全弄懂的驾驶守则——包含超常应变,酌情违规——是不是真的能编写出来?各种状况都可以量化成数字?事故不可避免时该保护乘员还是途人,人命如何分重轻?
无论如何,只有某部全国统一电子驾驶守则能完成,对应的法规才能砌稳,自动车才会真正进入人们的生活。
在这事上业界巨头之间的合作已经开始了一段时日,但要磨合出一套公用标准估计还得好多年,期间仍要根据科技进展做各种更新细化。
各家合作,最受益的领域是自动驾驶系统“特殊应变”能力的开发。邻近司机的神奇操作、高速飞来的垃圾都需要有精确应对,但这些危机事态发生的频率不高,所以最优解就是意外事故数据的业内共享。虽然同行是冤家,不过眼下自动车这块,无论谁出事都是大家一起背锅,几年内互相提携才是好选择。
自动车安全性的争议是由情绪主导的,不管同一天里有多少车祸,都抵不过一单自动驾驶车的事故。
实际上这类车的安全性只需要比人类司机高10%,三十年里光美国就会少死五十万人。不过这种算数在宣传上不会有用,因为不论自动车的统计/理论成绩比人类司机好多少,它们在未来的实验中多数还会犯错,人们的恐惧始终会有新鲜材料。所以这堆纠缠成球的技术绳结就算都能解开,最后还有个关底Boss是我们人类的偏见。
原文标题:《How do you define "safe driving"in terms a machine can understand》,May 10th 2018
本文译自 economist,由译者 梁兵
公众号内回复“1”带你进粉丝群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static/img/ewm.jpg)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习近平主席出席哈尔滨亚冬会开幕式 7926767
- 2 第一批买哪吒金镯的人已赚麻了 7932502
- 3 中方回应巴拿马退出“一带一路”协议 7840396
- 4 燃情冰雪 “尔滨”不眠 7703567
- 5 《哪吒2》全球影史单一市场票房第1 7688307
- 6 车厘子开始下架了 7542082
- 7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逝世 7486685
- 8 哪吒导演签名竟然是画哪吒 7386199
- 9 刘诗诗你一定是把中药停了 7213061
- 10 见证冰雪经济“燃”起来 7139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