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指借患癌幼女王凤雅诈捐,家属把剩余1301元捐款交还

百家 作者:澎湃新闻 2018-05-26 11:08:11

澎湃特约评论员 史洪举


<iframe class="video_iframe" data-vidtype="2" allowfullscreen="" frameborder="0" data-ratio="1.7647058823529411" data-w="480" data-src="http://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e0666lumrd6&width=352&height=198&auto=0" width="352" height="198" data-vh="198" data-vw="352" style="display: none; width: 352px !important; height: 198px !important;"></iframe>

澎湃新闻记者:李蕊 编辑:林蓉 部分视频来源:央视新闻移动网 责任编辑:林蓉


一篇题为《XX雅小朋友之死》的自媒体文章在网上引发舆论风暴。文章质疑一对夫妻疑利用重病幼女,骗取网友15万元捐款后,不带女儿去治病,致其死亡。并称,在女孩患病期间,家属曾带其哥哥前往北京治疗唇腭裂,质疑家属拿捐款“弃女救子”。目前该文章已被删除。 


被指借患癌幼女诈捐的家属告诉澎湃新闻,已于下午将所剩筹款共计1301元还给慈善机构;网络筹款共3.8万非网传15万,其中约3.7万用于治疗。


多家媒体的报道部分还原了事实:5月4日,河南省太康县一对夫妇的重病幼女王凤雅去世。此前,其母亲曾在水滴筹等多个平台筹集资金,为女儿治病。此后,一些网友及公益组织质疑家属救治幼女不力,并认为所筹资金未全部用完,要求资金去向,又有人扒出幼女母亲曾发过一条带儿子去北京看病的朋友圈。对幼女的同情、对捐款去向的质疑、加之对“重男轻女”思想的谴责,瞬间点燃了网友的愤怒之火。 


不过,事情随后出现了一些反转。幼女爷爷称募捐金额共计3.8万余元,而非网传的“15万元”,都用在为幼女治病上。给幼女弟弟(并非网传的哥哥)治病的钱,是嫣然天使基金项目和医院方支付的。随后,水滴筹发布官方声明,王某雅家属实际筹款得35689元。北京嫣然天使儿童医院证实,幼女弟弟的确是通过申请嫣然天使基金进行的免费手术。当地村主任表示,据他所知雅雅的家人并不像网友说的那样虐待小孩。


当地公安局调查后称,“目前我们掌握的情况是,筹来的款大部分都用在孩子的治疗上了”,并表示,这一事件不构成诈骗,也非刑事案件。对于筹款数额,警方给出的说法是:经调查,确认女童家属通过水滴筹获取善款35689元,通过网友微信红包、火山小视频直播打赏获取善款2949元,共计38638元。目前,警方和当地村镇干部已多次和家属沟通,要求“一定要把花出去的数额说准确,一定要给社会一个交代,剩余的钱一定要退还。”


虽然此事目前还有一些细节——比如幼女家属与志愿者的冲突从何而来——有待求证,但单凭目前已披露的事实,就指责幼女家属“诈捐”、“弃女救子”,有失公正。同样,幼女家属也难以推脱公布筹款去向以释群疑的义务。


此事无疑折射了这一现实:科学合理的监督才是平息募捐疑虑,呵护本就脆弱的慈善事业的抓手。尤其是在 “互联网+慈善”大背景下,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监管介入,现有的募捐模式很可能割裂募捐者和捐赠者间的信任,伤害慈善事业。 


所以,在真相大白前,与其陷入无休止的口水战,不如思考下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怎样的募捐? 


悲怆的文字、无助的眼神、让人害怕的“绝症”,最容易触动网友的恻隐之心,进而慷慨解囊。这些也成为求助者募集资金的常见方法。但无论何种形式,诚实守信,如实报告困境及费用,合理使用善款应是最基本的底线,否则就是对慈善事业的伤害,更可能触犯法律。现实中,一些诈捐事件的发生,总是很容易让爱心人士寒心,也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更添无助。为了防止爱心被利用,一些捐款者要求受助者公开筹款去向,这不难理解,也可以接受。  


但这种诉求很容易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即拿人善款的求助者似乎就低人一等,就应该站在聚光灯下接受各种曝光和质疑,稍有不合理的言行,便要招致指责。但人们好像忽略了一点:多数求助者本就是弱势群体,缺乏应有的医疗资源、社会资源,募捐到善款后也未必能够让患者得到及时、合理的救治。此时,仅仅因为家属的反常行为以及“重男轻女”的怀疑,就随意扣上“弃女救子”、“诈捐”的帽子,显然不合适。


当前,解决类似问题的较好办法是强化对募捐行为的事前审核、事中监管和事后审计。网络募捐平台应在发布信息前尽到审核责任,而非像撒小广告那样随意。其次应掌控善款流向,如与医疗机构合作,直接与其结算扣除医保后的费用,而非任由求助者支配善款。此外,应注重审计和反馈,在治疗结束后由第三方介入审核善款使用情况,并反馈给捐赠人或者向社会公开。 


这样方能既避免“诈捐”现象,又保护募捐者不陷入莫须有的道德指控。让慈善领域充满暖心和信任,而非充斥着狗血剧情和声名狼藉。进而让捐赠者和求助者都能摆正位置,求助者既无“诈捐”机会,又不必像得了实惠的乞讨者那样小心翼翼,捐赠者能够及时了解善款去向,不至于担忧善心被辜负。




本期编辑 邢潭


推荐阅读


特……没谱?

57岁李小琳卸任大唐集团副总经理,临别感言提及父母

魏则西事件两年后,百度高仿医院卷土重来

古巴客机坠毁,超百人死亡(最新消息汇总)

中国富豪组团乌克兰打“续命回春针”,号称400万年轻30岁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