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投资暴赚百亿美元,一文说透刘芹的 Niubility
中国风投历史上的第二个神话诞生了。
刘芹之于雷军,犹如张磊之于刘强东。巧合的是,刘强东、刘芹是笔者的中欧校友,张磊和刘强东是笔者的人大校友。这世界真小。
来源:刘胜军微财经 (微信号 caijingknowledge)
刘强东与张磊的风投神话
2010 年,人大师兄张磊的高瓴资本以 10 亿美元估值,投资京东 2.65 亿美元,是当年中国互联网最大的一笔投资,也是京东历史上的里程碑事件。不仅如此,张磊还是促成腾讯-京东联姻的关键推手。
刘强东是如何打动张磊的?这是中国风投历史上教科书式的一页。
2009 年底,张磊和刘强东在一个论坛上见面,张是听众,刘是演讲者。
刘强东演讲结束后,张磊主动找到他,问他是否需要融资。
刘强东说:
肯定需要钱,但不喜欢跟风险资本家谈,谈得很多,却没人理解他。
很多互联网创业者融资,总是拣投资人喜欢听的说。尽管刘强东为融资而一夜白头,但依然真我。刘强东说,京东是重资产,只有重资产才能保证客户体验。这种坦白,打动了张磊。
张磊说:
我们都特别简单,刘强东跟我从来都很坦诚直白。
张磊问刘强东,需要融资多少?刘强东报出的数字是,5000-7500 万美元。张磊告诉他,我要么一分不投,要么投 3 亿美元。刘强东拒绝了,3 亿美元足以让张磊成为京东第一大股东,协商结果是 2.65 亿美元,刘强东有董事会控制权,实行超级投票权。
四年后,京东赴美 IPO 时,高瓴持有的股权价值已经升至 39 亿美元。后来,京东上市后,张磊、刘强东各自向我们的母校-中国人民大学捐款 3 亿元,成为人大历史上的传奇。
一笔投资暴赚百亿美元的新神话
2018 年 5 月 3 日,小米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预计将成为今年全球最大规模 IPO。
上市前,小米前五大股东分别是雷军、晨兴资本、小米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林斌、DST 和启明创投。雷军持股31.34% ,晨兴资本持股约 17.19% 。
保守估计,小米估值将超过 700 亿美元,这意味着晨兴资本的持股市值达 120 亿美元。
▲刘芹与雷军
晨兴资本联合启明创投、IDG 资本等先后参与小米的 A 轮与 B 轮融资,合计投资金额 1.31 亿美元。因此,晨兴的投资低于 1.3 亿美元。也就是说,晨兴通过小米一笔投资爆赚百亿美元,堪称神话。
刘芹的独特成长路径
刘芹的职业起点并不耀眼,北京科技大学毕业后去了武汉钢铁,因为他父亲也是武钢的老职工。
从绝望中寻找希望。和俞敏洪当年一样,刘芹也梦想出国,开始准备托福 GRE 。在备考过程中,刘芹意外得知,中国还有一个国际化的商学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笔者在中欧从事教学研究长达 15 年,中欧的确是李岚清所期待的“不出国也能留学的商学院”。
1998 年,24 岁的刘芹考取了中欧 MBA ,这是他人生一次重要的分叉点。
商学院最有潜力的人未必是学霸,而是需要包括情商、胆商在内的综合素质。
与同班同学石建明(知名风险投资人)一样,刘芹也不符合优秀学生标准:英文特好、表达能力特别强、成绩一流。最“优秀”的毕业生大多去了工资最高的麦肯锡、投行或跨国公司。刘芹的一位晨兴前同事表示,晨兴早期的薪酬比较低,刘能忍耐这么多年,值得佩服。从事风险投资,伟大是熬出来的。刘芹回忆说:
• 我们跟很多同学有一点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我觉得我选了一个我自己有 passion(激情)的事情,我们愿意做一些新东西,内心深处喜欢的东西。我老跟 Ken(石建明)讲,从某种程度上说,那个阶段,我们俩是苦逼的 loser ,不是那种意气风发的 winner 。
• 在所投项目没有结果的那些年里,对自己是不是适合做投资人有过怀疑,但从未放弃这个行业一定会给有能力的人回报的信念。
刘芹的另一个“差异化”之初在于他有 3 年的创业经历。从 2001 年到2004 年,晨兴做了一个平面媒体业务集团,引进/创办了《福布斯》、《哈佛商业评论》、《外滩画报》、《VOGUE》。期间,刘芹团队像 startup 公司一样,角色完全变了。刘芹管过《外滩画报》,亲自操盘的。刘芹说:
• 我们见很多创业者。很多时候,我们晨兴都是他们的第一个机构投资人。很多投资机构不愿意花时间见早期创业者,但我们喜欢,这和我们团队本身有过三年创业经历有关,我们乐于和创业者一起成长,也愿意花时间和他们一起讨论问题。时间久了,感觉就会有。
刘芹是很喜欢思考的人。他注意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个现象:
• 我是中欧 MBA98 级的。我回中欧的时候,听到这样一个笑话。很多同学和老师说,你们 98 级的毕业生,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基因。你看,你们班上做风险投资的特别多,比如晨兴的刘芹、石建明,红杉资本的计越,CDH 的陈文江,还有中国文化创业基金的陈杭。
• 我 1998 年从中欧毕业,紧接着 1999 年互联网浪潮爆发。不是因为我多么聪明,不是因为我多勤奋,因此机遇更重要。但是机遇不是运气,机遇是你对创业环境趋势的深度思考。
再造晨兴
晨兴(Morningside)来头很大,最早是香港陈启宗、陈乐宗兄弟的家族基金。陈氏恒隆地产是香港的龙头企业,在上海拥有恒隆广场、港汇广场。2014 年“晨兴基金会”向美国哈佛大学捐赠 3.5 亿美元(约 21.5 亿人民币),这是哈佛 378 年校史上金额最大的单笔捐赠。陈启宗当年捐助故宫修复建福宫,但其后因“会所门”事件,搞到心寒,他直言:
在内地行善,有时会自讨麻烦。做慈善最重要的不是钱,而是心血和精力。
晨兴早期投资了搜狐等创业公司,但与 IDG 等国际机构相比,缺乏灵活的机制。刘芹去晨兴还不满一年,互联网泡沫就崩盘了。公司业务陷入低潮,刘芹没事就打网球,很多同事选择了离开。2007 年晨兴在刘芹等人的提议下成为了开放式基金。
贵人雷军
刘芹的标签就是雷军,即使没有投资小米,这一点也成立。原因是,刘芹投过 UC 浏览器、YY 等,这些公司都离不开共同的投资人雷军。刘芹堪称投资雷氏概念最多的投资人。雷军对刘芹堪称亦师亦友。刘芹坦言:
我认识雷军是在 2003 年。我那时候给他推荐了一个叫迅雷的公司。与雷军相识,是我投资生涯成长过程中的幸运机遇,他是我的良师益友。与他的深度交流,打开了我的眼界,看事情的高度变得不同。投资 UC、YY 都是雷军介绍的。
像雷军这样的“有经验的连续创业者”是最稀缺的企业家。刘芹对此看的很透:
我认识雷军应该是从 2003 年开始,他是很有规划性、计划性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和人生。大家可能都以为小米好像是一夜之间变成了这么一个公司,其实大家忽略了一点。
雷军跟我聊过他怎么通过 8 年抗战把金山做上市的故事,这是一个不是一般人能够历练的过程。同时他有一个长达四五年的冷静思考期,以及通过做风险投资的方式去理解什么叫资本市场,什么叫创业的过程。我觉得这种长时间的积累和思考大家可能都忽略了,把它当成一种现象。我觉得有点儿把创业的事情浪漫了,我认为其实创业不是那么简单的。
当然,雷军推荐的项目不一定都能成功:创业有风险,投资须谨慎。雷军不止一次一起鼓动晨兴一起投资凡客,但每次刘芹都笑而不语。刘芹有自己的判断和投资哲学。
12 个小时的电话
雷军做小米前,曾经跟刘芹持续打了 12 个小时电话,打爆三部手机电池,从晚上 9 点钟打到早上 9 点半。大家一定很好奇聊了什么。刘芹说:
• 我那天晚上只是问他一个问题,那就是雷总你既然已经功成名就了,还需要跳下来拼一把吗? 之后雷军带着林斌几个来我们晨兴上海办公室来找我,我给他们一人一杯菊花茶,我问的还是这个问题,你们几个还能战江湖吗?
• 我需要听到的是敬畏之心,雷军说他自己对创业还存在敬畏之心,他说不是因为他叫做雷军,就不会死的这句话的时候,我觉得其实这个电话已经 over。
当然,投资不光看人还要看模式。对于手机这个似乎并不性感的产业,刘芹是如何思考的?
• 我自己觉得当时的手机行业,其实是在重演一遍八十年代 PC 机在美国的崛起。苹果、安卓手机其实不是手机,它是个PC,和传统手机完全是两个东西。如果IBM 知道 PC 机市场这么大,一定不会把这个东西丢给别人干的。
• 当时这个行业里,山寨机都能卖那么好,那么我觉得我们是发现了一次巨大的变革机遇。它可能是产业机遇,可能是几十年一次。那天晚上我跟他讲,这事做成了,肯定是百亿级别的。
既然有机会,小米如何把握机会?按照战略大师波特的理论,关键是要差异化。刘芹分析道:
• 小米既有硬件还有软件,还有生态系统,它的打法,我觉得即使是很多巨头也不适应。它有颠覆度,它有创新度,使得你不能舒适地切入到它做的方向上。这是第一点。反过来讲,我们做“米聊”,就离腾讯的核心业务太近。
刘芹的投资哲学
像小米这样的投资机遇,可遇而不可求。问题是当机遇摆在你面前时,你能否把握住?这就要求投资人要有独特的投资理念和思考逻辑,这才是刘芹最值得我们学习之初。概括而言,刘芹的投资哲学如下:
• 在大量的项目筛选过程中,每次逼问自己,这个项目背后的历史逻辑是什么。比如说互联网到底是什么,流量是什么,互联网技术的核心到底是什么。如果你对每个项目都有极强的求知欲,它会让你对每个项目产生很多你自己的想法,你还可以用时间去验证自己的想法:这个公司你没投为什么?人家后来怎么样了?如果这个公司你投了,哪里是你当时想对了。
• 投三把:创业失败是正常的,成功本身就是个低概率事件。提高概率的唯一办法就是增加次数。投资人有很多方法识别这样稀缺的优秀创业者,一旦他第一次创业失败,第二次成功的概率是这次的 10 倍;如果第二次还失败了,第三次成功概率是第二次的 10 倍。每一次失败都会让他的能力模型更加强大。为什么“投三把”?“三把”是给三次机会,一个人的创业黄金期在 8 年左右,找到一个优秀创业者,连投三把,如果三把都不行,就是“烧烧香看看祖坟”,这就是认账。
• 识别有特质的创业者:创业者要具备两个核心能力,一个叫以身作则的犀利杀手气质;另一个是你有传教士能力,能聚一帮牛人。杀手的气质就是解决公司业务发展中的短板,就跟打仗一样,你要拿下这个山头,就要有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能力。传教士是什么?就是深入思考和能影响到什么样优秀的人跟你一起的能力。传教士传教一定是你不信我的时候我来传。所以你身边聚一群什么样的人,基本就能衡量你的理念。雷军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投资哲学背后的哲学
一个优秀的投资人一定有自己的投资逻辑。但这只是表层,这些逻辑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换言之,投资哲学背后的哲学又是什么?
在禅宗的顿悟过程中,往往外力会创造顿悟的契机。刘芹的顿悟,就来自雷军的猛推一把。
• 雷军给刘芹打电话问道:
我一直认为你做投资是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你能不能告诉我,到底怎么样才能做一个成功的投资者?你为什么投资能做得非常不错呢?
• 刘芹回答:
我相信我极其勤奋。我相信天道一定能酬勤!我相信如果勤奋的话,一定能做一个非常好的投资者。
他本以为这个答案至少能得到雷军的部分认同,结果没想到,雷军给了他一个让人惊讶的反馈。这个答案就是天道并非一定酬勤。这个观点当时给了他非常大的刺激。后来他慢慢明白了,可能勤奋是必要的,但是勤奋是远远不够的。
刘芹顿悟的结果是:深度思考比勤奋更重要,深度思考决定人生。且听刘芹详解:
• 什么是深度?深入理解事物本质是深,只了解事物表面是浅。马云对电商的深刻理解及远见成就了阿里;周鸿祎对流量的深刻理解,带领奇虎发生天壤之别的变化。
• 深度思考并不是深不可及的,通过不断练习,是可以获得这项技能的。一旦深度思考成为习惯,人生将大不同。
• 深度思考需要的前提:1)内心有意愿才能开启思考之门。2)深度思考是自己的事。长大后才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人和人的差距也是在毕业之后发生的。那些把读书当成自己事的人、懂得自学的人,通常混得都不会太差。3)没有决心就会给自己找各种借口。“我没时间,工作都累个半死还有心思想这个。”今天不下定决心深入思考、研究,明天迟早是要还的。
• 不能深刻思考的根本原因是见识少,知识积累量不够。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都产生大量信息,但并不是每条信息都有价值。对信息首先要做的就是甄别有无价值。无价值的可以不看,重点是看有价值的。真正聪明的人都是下苦功夫的,曾国藩读书的原则是一本不读完决不读下一本书。真正的好书不能求快,快即是慢,快即是无,理解最重要。
• 李小龙曾经说过:不怕一个人会 100 种功夫,只怕一个人把一个招式练 100 遍。对一个问题若想深刻想个一两遍想不明白了,通常都是很痴迷的状态,除了睡觉不想,其他时间都在思索。
• 写东西是整理思路最好的方法,把所思所想出来与他人分享才能变成自己的。写东西是深度思考的过程,它会把存储在大脑中不同区域的零散知识点调取出来,组合成有深度的思想体系。
深度思考,从细节出发
深度思考,必须深入到细节。刘芹说:
• 笑傲江湖第二季有个表演者叫沈小龙,他把打喷嚏分解开来演,很好玩。有时候我们对问题认识不深,一定程度上是对细节不掌握,仅仅了解个笼统的概念不往深里追求。追得越深认识就越深刻。事事不求细节,很难想象他能优秀到哪儿去。
刘芹投资 UC 的分析过程,是深入细节思考的经典范例。
• 在 2007 决定投资 UCweb 时,很多人不理解你为什么要投资 UCweb 这个手机浏览器。
• 在美国,是雅虎首先出现——这是一个人工分类的导航列表——而后谷歌出现,把整个雅虎的价值给打没了。但在中国,却先有了百度,很多年以后才出现了一个叫 hao123 的导航页,为什么?
• 这就存在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核心细节。这说明在中国,大量的网民是不知道怎么用拼音的,不知道怎么用键盘的,甚至是不知道怎么用搜索引擎的。拉丁字母打一个字做搜索非常简单,而中国用拼音写汉字输入到搜索框是很困难的。这说明,第一,流量在互联网里很核心;第二,流量的实现不一定纯粹是中国照搬美国。
• 2007 年,没有安卓,没有 iPhone ,是塞班的时代。塞班的特点是用手机键盘输入汉字,更加痛苦。用手机键盘,要去按住搜索框更加痛苦。所以我们发现我们的答案很简单,UCweb 在 2007 年塞班的无线互联网时代是流量聚合核心。
• 这就是我们 2007 年投资 UCweb 最核心的一个观点。这个决策的核心点,来自于我们对 hao123 这个不起眼的现象的思考。
理解小米的价值
小米千亿美元级别的估值,引发巨大争议。根据招股书披露,小米 2015 年至 2017 年收入分别为 668.11 亿元、684.34 亿元和 1146.25 亿元;经营利润分别为 13.73 亿元、37.85 亿元和 122.15 亿元。参照同样在港股上市的腾讯 58 倍的市盈率,小米的估值为 6960 亿元(约为 1100 亿美元)。
对于小米的独特性,关键在雷军一句“不可思议”的承诺:
从 2018 年开始,每年小米整体硬件产品(包括智能手机、IoT 及生活消费产品)的综合净利率不会超过 5% 。如有超出部分,都将回馈给用户。
这一承诺背后的逻辑是:小米不靠手机赚钱,靠的是流量思维和生态圈。
• 2017 年,小米智能手机业务的收入占总营收比重为70.3% ,同时 IoT 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的营收占比则逐年增加,2015 年至 2017 年,小米该业务的收入分别为 86.9 亿元、124.1 亿元、234.4 亿元,2017年同比增长 88.8% 。
• 2015 年至 2017 年,小米互联网服务收入分别为 32.4 亿元、65.4 亿元、98.9 亿元;毛利分别 20.8 亿元、42.1 亿元、59.6 亿元,毛利率在 2017 年达到了 60.2%。
• 截至 2018 年 3 月,MIUI 月活用户超过了 1.9 亿,用户每天使用小米手机的平均时间约 4.5 小时。同时,小米拥有超 38 款月活用户超 1000 万的 app ,以及 18 款月活超 5000 万的 app ,包括小米应用商店、小米浏览器、小米音乐及小米视频等。
• 小米投资或孵化了 210 家生态链公司,其中超过 90 家是专注于发展智能硬件及生活消费产品的公司,构建起了手机周边、智能硬件、生活消费品三层产品矩阵。
• 小米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消费级 IoT 物联网平台,连接了超过 1 亿台智能设备(不含手机和笔记本电脑)。消费级 IoT 硬件全球市场份额占比小米为 1.7%,其次是苹果 0.9%,亚马逊 0.9%,三星 0.7% 和谷歌 0.6% 。
这一“低利润率战略”就是小米最大的“护城河”。刘芹以此来分析小米:
雷军提出了一个非常宝贵的价值观,他认为小米要始终做感动人心的好产品,要始终和用户做朋友,要始终坚持性价比。
小米坚持做性价比这个定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我们碰到的困难不是性价比的问题,而是过去两三年技术积累不够,我们需要补课。
今年我看到小米产品越来越好,技术问题解决好之后,我觉得小米的定位没有任何的问题。我认为性价比一定是最稀缺的、最有竞争壁垒的价值定位。
来源:刘胜军微财经 (微信号 caijingknowledge)
每天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
重构思维方式,
AI+时代,读互联网思想(wanging0123)
联系方式:投稿及内容合作|271684300@qq.com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新型消费点燃内需“新引擎” 7910945
- 2 00后小伙把大学班主任娶回家 7924593
- 3 充电宝公司494名员工年入超百万 7873928
- 4 记得和生活Say Hi 7716527
- 5 百万网红停播备考3个月考研过线 7673049
- 6 独身女子病逝房产收归国家 7518973
- 7 58岁王祖贤近况 在加拿大开艾灸馆 7484295
- 8 男子酒后去考科目三惊呆交警 7388835
- 9 马航MH370搜索重启 家属发声 7286642
- 10 男子30万买宇树机器人:有点失望 7186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