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I/O 有感:我们被侵入着,也憧憬着去数字生活的自由
昨天凌晨 1 点钟开始,在 B 站直播的 Google I/O 大会,观察君瞥了几眼,看到Google 也追随苹果做新闻应用,利用 AI 技术简化信息、追踪事件,感觉这才是Geek 想要的;以前在使用 Android 手机时,接触了很多关键词订阅资讯软件,大多数是技术新闻类别,那个时候的我乐活技术、喜欢折腾新玩意。
不过,就在我凌晨3点钟酝酿睡意之后,iMessage 垃圾短信新变种连续 20 多条侵袭我而来,以群组模式发送的短信无法举报、很多人在凌晨恼怒咒骂这些发送垃圾短信的人,而我则因为突如其来的打扰无法再次入睡。
这件事让我下定决心不再使用更加方便的网络短信,也让我重新思考 Google I/O 以及科技产品,联想到前些日子 The Verge 发布 iOS 和 Android 两大平台通知系统弊病,巨头们不修补体验短板,却大道人文将新功能继续逼近我们的生活,我开始对它们的“炫技”转变了态度。
科技公司产品同质化已然是老生常谈,背后原因有多重,但是我觉得最根本的缘由是大公司垄断。苹果的 iOS 和 Android 愈加相像,从交互细节到软件产品,从硬件类别到理念倡导,本质上都成了同道中人。
至于为什么很多科技媒体仍赞美、说这新鲜,大概是缺乏思考,做“传声筒”做久了吧。
在 iPhone X 发布之后,褒贬不一有争议的“刘海儿”被 Android 手机抄了个遍,从旗舰机到低端机,面部识别可用的要上,没有面部识别没必要的也要上。最后 Google 也屈从了这股潮流,Android P 加入了虚拟“刘海儿”(包括“美人尖”和长短不一的异形屏)让开发者进行调试。
这一举动,让拥有百花齐放创新势头的 Android 阵营失去了差异化优势,就连一直对屏幕有独特理解的 LG 也开始加入没必要的“刘海儿”(LG G7),拥有屏下指纹的国内厂商也上了“刘海儿”,这让很多测评人感到失望。
为什么?为什么你还有大下巴、还非要上“刘海儿”?为什么你没有人脸识别还要上“刘海儿”?
在硬件设计上存在妥协之外, Android P 还去掉了具有前瞻意义的“三大金刚”(多任务、主屏幕、返回 虚拟按键),适应全面屏手势操控,靠拢苹果 iPhone X 交互形式,由一个“短横杠”和一个适时隐藏的返回键所替代,“短横杠”和苹果的“长横杆”,交互手法完全一致。
这不禁让我想到 YouTube TechAltar 频道科技评论人 Martin 那句话———苹果正在变得愈加像 Google ,Google 变得愈加像苹果。你可以看到 Google 不再像过去那样依赖 OEM 厂商,而是倾向于自制硬件搞“软硬一体”,你能看到苹果像 Google 那样不再追求完美体验,而是像做互联网产品一样,推出很多满是 Bug 的软件产品。
过去很多功能自家产品 Pixel 优先,如今仍是如此。例如本次 I/O 大会上提到的“Dashboard”、“App Timer”、“Shush” 和 “Wind Down” 都是 Pixel 专享。这些功能其实在应用商店,本是第三方应用所主宰。例如 “Dashboard” 和 “App Timer” 这两个统计 App 使用时长、帮助用户减少使用手机时常的应用,在第三方可以做到更加细分和极致,很多“帮助你自律”的应用可以直接帮你锁定屏幕、无法使用手机、无法打开 App ,这远比提醒来的更加有效;
“Shush” 这个加强版勿扰模式,可能是借鉴 Moto 翻转静音铃声所来,“Wind Down” 对于一加手机用户来说也是非常熟悉的阅读模式。
在搞什么?怎么全是老东西?这本应是边角料的更新,却已经成为主要内容。过去国产厂商这么搞我还理解它们没有创新点,可是手握核心技术的头部巨头也这样?真的说不过去了。
愈加侵入用户生活,却又倡导健康生活的科技巨头
坚持 RSS 阅读新闻、用 Markdown 语法写作、不厌其烦用效率软件搭建 Workflow ……Geek 的数字生活与普通人大不一样,同时它们对数字生活的反思也非常多,如何断离舍、实践“Minimalism”(极简主义),似乎越是每天与科技打交道的人,越是希望减少使用数码产品的时间,让其地位退化为“工具”。
我相信很多科技巨头也是明晰这点的,就像苹果公司高层、微软的比尔盖茨他们不愿意给自己的小孩过早使用科技产品一样,很多人在反思的同时,也在批评数码产品、互联网产品成瘾,对人的产生不良影响。
这种反思声音的崛起,让国内外的科技巨头都开始付诸行动,国内有腾讯这类企业领头,国外有苹果领头。
目前已经在 iOS 上线“家长控制”功能的苹果,践行了自身过去想要用户少使用 iPhone 的承诺,如今 Google 的跟进可看作是健康生活理念成为主流的象征。不过这种倡导之下,科技产品侵入生活的步伐并不会减慢,实际上,它们互相矛盾存在,AI 功能让人们变懒的同时,我们平均与科技产品交互的时间会继续增加,甚至完全离不开它们。
未来这种趋势便利我们生活的同时,生活趣味的缺失可能会让人感到厌倦,就像 Geek 们厌倦云服务一样,讨厌被绑定在大公司账户体系上一样,人们可能会对“越俎代庖”的 AI 功能感到不悦。
这次 I/O 大会,许多落地实际场景的 AI 技术令观众欢呼,但是短暂愉悦之后,又有多少用户真的持续使用呢?Google 显然没有深度思考这个问题。这些功能在观察君看来“炫技”成分多,实用性仍需要加强。
自动帮助你键入邮件内容的 “Smart Compose” 功能,它用 AI 技术识别邮件内容,帮助你写敬语、根据用户键入内容方向自动填充下句,它比语法拼写纠错软件 Grammarly 更进一步,但面对复杂的工作内容邮件,究竟有多大帮助就很难说了。之前我在给 Tim Cook 写邮件反馈苹果客服问题时,里面的技术词汇、俚语句式和分段立论写法,对于 AI 来说是艰深的挑战。
即便是如今,使用邮件的人大多数仍是工作关系、公事关系,学生与老师交流学术、员工给上司交代进展,消费者与客户服务日常沟通,AI 对内容的把控程度很难说能够成为你的“私人秘书”。
“起个女人的名字装秘书”,这是罗永浩戏谑 AI 的金句。对于 Google ,它语音助手的能力远超同行,理解上下句语义、而不用每次机械式问问题很赞。但是它语义理解能力加强的时候,成为你的“秘书”,开始成为了方向。
“Google Duplex” 就是这样的功能,用户可以直接对话语音助手、让其完成订餐厅座位服务,当用户下达命令后,语音助手会在后台自动拨打餐厅电话,以非常逼真的“真人声音”与服务员交流,即便是外来移民英语程度很一般的服务员也能搞定。
这个功能听起来就像活在未来,但是问题是:你把服务员放在了什么位置?不值得你打一电话,更加靠谱的定一个位置吗?语音助手真的像演示的那样搞定复杂多变的人类对话场景吗?
把与人打交道的事交给 AI ,观察君觉得现在是不靠谱的,很多功能即便是尝鲜也会带来不必要的困扰,之前腾讯翻译在博鳌论坛“翻车”就是个非常好的例子。
总体来讲,这些功能与很多 AI 分析功能一样,打着人文的标签获得了掌声。Photos 可以提醒你分享给相关好友照片、自动提示最佳调色;Lens 可以搜索同款商品和 ORC 扫描;它的无人驾驶汽车也开始上路运营了…………
其实,这些初衷尽是好的,倡导人文理念也是 Google “不作恶”口号的最佳体现,但是从始至终,Google I/O 大会都在自我矛盾,人文悖论的背后正是所有科技公司们的困境,如何把名声尽收、又能继续以发展之名侵入生活?这是个它们面对股东时候需要解答的问题,而对于我们用户来讲,智能越来越成为累赘,是我们想要摆脱却又无法断离的一样东西。
要明白,凡是依赖,都是不自由。
wwwgx2016∣互联网观察
每天精选深度互联网业内文章
整理最新互联网业界资讯,欢迎分享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总书记对反腐败斗争提出明确要求 7960242
- 2 25岁模特在泰缅边境失联 7996825
- 3 女生素颜艺考被擦妆5次终成状元 7843749
- 4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再提速 7782025
- 5 刘亦菲王力宏深夜聚餐拥抱道别 7663188
- 6 工资8000一年攒下72000 7508471
- 7 得了甲流可以自愈吗 7464619
- 8 赵樱子自曝曾对成毅因戏生情 7388955
- 9 被颜十六骗去泰国灯光师还没回来 7227860
- 10 洛杉矶大火多位明星豪宅被烧毁 7147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