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阶层都把钱花在哪了?
来自 | 拾遗(ID:shiyi201633) 编辑 | 小獠牙
精英阶层在有意识的控制“隐形消费”,
把钱花在哪儿,你就会获得怎样的人生。
1
有志阶级
“更好地做自己和做更好的自己。”
《炫耀性消费已终结,现在是无形消费时代》。昨日读完这篇文章,很是感慨。作者大范围调查后,发现一现象:现在的精英阶层已经不再炫富了,他们有了更高级的生活方式——隐形消费。
20年前,精英阶层喜欢炫耀:穿定制的设计师品牌,戴天价的名牌手表,挎奢侈的大牌铂金包,开限量版名车豪车……但2000年之后,渐渐地,精英阶层和土豪、中产阶级就有了区别。
中产阶级和土豪聚在一起,就喜欢炫耀谁的资产多,谁的别墅大,谁的车子好……而精英阶层聚在一起的时候,往往谈论的是时事、环保、学习、育儿、慈善……
他们不会谈论新车有多么华丽,他们关心的是这台车是否是电力驱动,是不是有利于环保。
他们不会讨论今天吃了什么豪宴,他们关心的是生活方式是否健康,这周有没有运动,有没有去健身房。
这些变化引起了作者的好奇心,他想弄明白:精英阶层都把钱花在哪了?于是他搞了一个大范围调查,结果发现——精英阶层都爱上了“隐形消费”。
所谓隐形消费,就是不再是物质层面的炫耀消费,而是把钱花在了别人看不到的地方:
花在了实现抱负上;
花在了自我提升上;
花在了育儿上;
花在了健康上;
花在了提升文化品位上;
花在了慈善上;
花在了旅行上;
精英基层不再追求奢侈和浪费,他们花钱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的——让生活更加充满意义。所以作者将其称之为“有志阶级”。
所谓“有志阶级”,就是他们的志向在于——让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今天,我就来谈谈“有志阶级”。
2
有理想有抱负
“如果你有梦想,就去捍卫它。”
这两天,小米即将上市的消息,刷屏了整个朋友圈。所以,我想谈谈小米总裁雷军。
1987年,雷军考上了武汉大学。“大一时,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图书馆看到了一本书,这本书就此影响了我一生。”
这本书叫《硅谷之火》,讲的是乔布斯等人的创业故事。“看完这本书,我的内心像是有熊熊火焰在燃烧,激动得好几个晚上都睡不着觉。”
他爬起来,在操场上一圈一圈地走,“在操场里我奠定了一个梦想:日后一定要干些惊天动地的事情,一定要做一个伟大的人。”
从此,他就戒掉了午睡的习惯,把所有时间都花在了学习上,只用了两年时间,他就修完了所有大学课程,拿遍了学校所有的奖学金。
武汉大学拿过“程序设计”满分的,20多年只有两个,雷军就是其中之一。大学毕业后,他投身金山,金山才迅速崛起成为“互联网标杆企业”。
2007年10月9日,金山上市这天,雷军辞去了CEO之位。因为这里已无法承载他的梦想。他的梦想是:要创办一家世界级的技术公司。
经过两年多谋划后,雷军决定创办小米科技公司。当时,很多朋友劝他:“你都40岁了,还折腾啥?”、“搞手机?你懂吗?疯了啊?”
但雷军说了这样一句话:“做了,不成,我心安了。但不去做,我一辈子不甘心。”
2010年,冒着血本无归的风险,雷军把钱砸了下去,于是这才有了今天的小米。
雷军经常说一句话:“人因梦想而伟大。”
▲长按图片可保存发至朋友圈
精英基层和一般人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他们有真正的抱负和理想,并愿意为此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我们大部分人都没有理想,或者走着走着就把理想弄丢了,不仅弄丢了,我们还嘲讽那些有理想的人。所以,我们成了庸众,而那些人成了雷军、马云、任正非。
雷军很喜欢电影《当幸福来敲门》,因为其中有一句台词:
“如果你有梦想,就去捍卫它。”
3
无比努力
“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
你知道大佬们几点起床吗?
苹果公司CEO库克,是每天早上3点45分起床。
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是每天早上4点起床。
联想创始人柳传志,是每天早上5点起床。
万达董事长王健林,是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
香港首富李嘉诚,是每天早上5点59分起床。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是每天早上6点起床。
传奇股神巴菲特,是每天早上6点45分起床,这几乎已是大佬里起床最晚的那个。
《经济学人》做过一个调查,发现了一个非常反常的现象:
中产阶级和贫困阶层的工作时间,近30年在大幅下降,而精英阶层的工作时间却在大幅提升。
胡润调查了大量亿万富翁,发现很多人每天睡觉——都不足6小时。
“库克每天第一个到达办公室,最后一个离开。”
“美国人每周平均工作时间是47小时,而马斯克每周工作超过100小时。”
“脸书CEO扎克伯格,经常熬夜到早上6点。”
精英阶层信奉三句话:
所有捷径都是弯路
努力是世上最高明的诀窍
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雷军有一句名言:“连睡觉都是浪费时间。”
这世上最可怕的事情,不是有人比我们优秀,而是比我们优秀的人还比我们更努力。
4
自我教育
“一切教育本质上都是自我教育。”
3月16日,李嘉诚终于退休了。他这一生,极富传奇色彩。记者问:“你成功的最大秘诀是什么?”
他回答:“靠学习,不断地学习。我是一个终生学习者。”
他是怎么学习的呢?
“每天晚上坚持看书,坚持了60年。”
“有用的书,即使没趣味,也要看,而且要看出趣味。”
“每天坚持看上市公司的财报。”
“我担心英语退步,所以每天都要看BBC电视节目,并大声朗读。”
就是因为不断学习,他成了亚洲最精明的投资者。
《纽约时报》做过一个调查,这个调查结果非常震撼人心:
从2007到2017这10年期间,中产家庭的教育开销几乎没变化,大概占家庭年收入的1%。而最富裕的1%精英阶层,教育开销却增加了3.5倍,占了家庭年收入的6%。
为什么越成功的人越愿意学习?
因为他们尝到了学习的甜头,知道了“自我教育”的重要性。
▲长按图片可保存发至朋友圈
而相反,越是贫穷的人,越是喜欢抱怨阶层固化。
他们并不知道,当自己在看综艺、打麻将、玩游戏时,那些精英阶层却正在挑灯夜读。
所以,某种程度上说:寒门难出贵子,其实是对奋斗者的公平。
阶层与阶层之间,最根本的差距是什么?
其实就是自我教育,很喜欢周国平的一句话:“一切教育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学习本质上都是自学。真正做出大成就的人都是自学者,他的主要力量都花在了自学上。”
5
精心育儿
“一对好父母胜过100位好老师。”
最近听了两个故事。
一个是听朋友讲的李嘉诚的故事。
“饭桌上,李先生讲了一个故事。
讲之前,他对儿子李泽钜说:Victor,你要听好了。古代一位将军,带兵和敌人打仗,结果被打败了,兵败如山倒。为了掩护大部人马安全撤离,将军带领一小队人马阻击敌人。当他回到自己的营寨时,部下问他为何迟迟才回来。
他拍打了一下自己的马,骂道:畜生,跑得这么慢,差点丢了我性命。
这个故事的主题很明显,谁都听得出,就是“不要居功”。李超人就是这样,每时每刻都不忘教育儿子。
讲完故事,朋友说了这样一句话:“在香港,大家都很羡慕李嘉诚。但羡慕的主要不是他的财富,而是他教育有方,教出了两个出色的儿子。”
另一个故事是从报纸上看到的:
影星谢霆锋挣钱之后,没买豪宅,而是为两个儿子购买了3亿教育基金,“保证他们将来能去任何地方读书。”
大儿子Lucas一岁的时候,谢霆锋把自己拍危险动作戏的镜头,剪辑整合成了一个视频,然后送给Lucas做生日礼物。
他要让儿子明白一个道理:“爸爸就是这样卖命拍戏养活你的。所以不管你今后长大从事什么工作,都要有上进心、好人品,这样才会有好前途。”
现在很多中产阶级和贫困阶层,对子女的教育完全不上心,“孩子教育是学校的事情。”
“我这么忙,哪有时间管孩子。”
而精英阶层却恰恰相反,他们再忙再累,也要抽时间教育和陪伴孩子。
《经济学人》做过一个调查,发现精英阶层一般是这么做家长的:
舍得为孩子花钱
舍得为孩子花时间
经常思考教育的目标问题
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
精英基层喜欢给孩子做榜样:“我很拼,你肯定也是好样的。”
而中产和寒门的大多数父母,则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我没实现的梦想,你要帮我实现。我偷的懒,你要帮我补回来。我输了,你要赢。”
6
有教养
“所谓教养,就是要让别人舒服。”
“之家哥”写过一篇《我在五星级酒店做前台时看到了什么》。
其中有一个故事很有代表性:那天下午,酒店排起了长队。忙了半天,终于只剩下最后两位客人。一位是穿着普通棉布衣服的老人,他在办理入住手续时十分安静,笑容亲切,回答也彬彬有礼。
我突然发现——他竟然是某集团董事长。这么大一个集团的董事长,竟然自己排队,也没有要豪华套房。
而跟在他后面的最后一位客人,显然是一位土豪,因为5米外就能看到他的LV大标志皮带,脖子上还挂着一根硕大的黄金链子,走到前台,还没开口说话,就把GUCCI钱包往台子上一拍。
第一句话就是:“我是会员。”
“之家哥”很是感叹:虽然两人都非常有钱,但一开口,素质之分立判高下。
吴小闲讲过他们老总的故事。
“那天跟老总出去办事,中午和客人用完餐后,老总将吃剩的菜打了包,载着我驱车出了酒店。一路上,老总将车开得很慢,四下里打量着什么。
我正纳闷时,他停了车,拿起打包的食物,下了车,他走到一位流浪汉跟前,将那包食物递给了他。我当时惊呆了:真是有教养啊。
《华尔街日报》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发现精英阶层跟以前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他们更在乎品位、教养和社会责任了。”
以前他们非常在乎“名声”,就是有多少人知道自己。现在他们更在乎自己是否是“名流”,就是有多少人为自己着迷。
他们不再炫耀物质和金钱的优越感,而是“炫耀”自己的品位和教养,柯蓝有一句话说得很到位:“做一个君子,就是我最深层的优越感。”
7
崇尚健康
“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
1982年秋天,33岁的村上春树,萌生了一个想法:“我要当小说家。”
自从诞生这个想法后,他就为自己设定了一个雷打不动的写稿模式:早上四点起床,泡咖啡,吃点心。
吃完就写稿,写稿十页,四个小时。写好十页还想写怎么办?不写了,坚决不写。写了七页写不下去了怎么办?不写了,坚决不写。
然后开始跑步,跑10公里。跑完休息一会,做翻译。下午两点,结束工作,然后随心所欲地安排时间:看书,看电影……晚上九点,上床睡觉。
这个写稿模式一坚持就是35年。33岁之前,因为吸烟和熬夜,村上的身体已经胖成了一个球。
但当他立下当小说家的志向后,他知道这种生活习惯是不可能实现梦想的,他必须改变生活习惯才能达到目的。
“当你做一项长期工作时,身体健康才是最大的资本。”村上说。正因如此,村上成功了。
“无形消费时代”的作者伊丽莎白,研究发现了一个有趣现象,就是相比于中产阶级和贫困阶层,精英阶层更喜欢运动和健身,更善于控制饮食、控制体重,也拥有更健康的生活习惯。
比如王健林,即便工作再忙,他每天起床之后,也要花半个小时锻炼身体。比如马云,即便工作再忙,他也要抽时间打打太极拳。
因为精英阶层懂得和坚信一点:“时间才是真正的Big boss,再有才华的人,最后拼的也是身体。”
8
相信规则
“你相信什么,才能看见什么。”
《南方周末》纪念改革开放时,邀请王石做了“地标性人物”。
《南方周末》给了三个标签让王石选:第一个标签是企业家,第二个标签是登山家,第三个标签是不行贿。王石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第三个”。
大家就问:“搞房地产不行贿,你怎么做的?拿地怎么拿的,报批怎么报的?”
王石说了这样一段话:“不知道大家发现没,万科拿的很多地都比较偏。拿不到好的地块怎么办,我们就专心致志地做好房子,让消费者忽略交通上的不便,而着迷于我们营造的环境。”
因为专注于品质和口碑,万科很快崛起成为中国最大住宅开发商。
而且,王石还坚信一点:“我之所以坚持不行贿,是因为我相信规则,相信并坚持规则的人才能走远。”果然,和王石同时代起步的房地产商,很多都住进了牢房,但王石一直安然无恙。
前段时间看过一个调查,这个调查很有意思:
越是精英阶层,越相信规则。
越是贫困阶层,越相信潜规则。
越是精英阶层,越崇尚公平竞争。
越是贫困阶层,越喜欢勾心斗角。
不是绝对,但大都如此。
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抱怨:
“他做得这么好,还不是因为有个有钱的爹。”
“上次加薪是她,这次升职是她,一定有背景。”
“他儿子读了北京四中,不知道送了多少钱。”
▲长按图片可保存发至朋友圈
精英阶层的思维习惯是——不由自主地学习他人。
“你做得好,我要学习你,然后比你做得更好。”
而贫困基层的思维习惯是——不由自主地鄙视他人。
“你做得这么好,一定是用了什么见不得人的手段,我鄙视你。”
麦基有句话说得特别好:“一个人相信什么,他未来的人生就会靠近什么。”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你相信什么,就会看见什么;你看见什么,就会拥抱什么;你拥抱什么,就会成为什么。
很多人的人生之路之所以越走越窄,
不是因为不够聪明,而是因为不再相信。
9
“你现在的选择,决定你未来的样子。”
我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呢?因为我发现真正的现实是反过来的。
以前一碗碗鸡汤告诉我们:富人们都为富不仁,阴险狡诈,骄奢淫逸。而穷人们都心地善良,勤勤恳恳,教子有方。
但真正的社会现实却是相反的:越是优秀的人就越努力,越是智慧的人就越谦卑,越是富有的人就越勤奋。
▲长按图片可保存发至朋友圈
针对这个问题,作家密斯桃,前段时间也写过一篇《精英阶层们把钱都花哪去了》。
她在文中讲到了一个故事:这几年,网络“直播”很火,不少女主播藉此赚得盆满钵满。赚了钱之后,她们怎么消费呢?
很多人就开始买各种奢侈品,把自己打扮成“名媛贵妇”模样,好像从此就变成了“人上人”。
但有一个女主播不一样,她把赚来的钱花在了去英国留学上。因为她深深明白一点:“我与我想要成为的那种人之间,相差的,真的不是几只包几双鞋。”
是啊,你把钱花在了哪里,你就会收获怎样的人生。
作者:拾遗。公众号:“拾遗”(ID:shiyi201633)。一个有趣、有品、有态度的文化生活微刊。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去“三好”邻邦家做客 7904402
- 2 央行1万亿元大红包对普通人影响多大 7809164
- 3 “始祖鸟平替”要IPO了 7713116
- 4 一文梳理这场国新办发布会 7617394
- 5 三德子赵亮卖土鸡商标为“德子土” 7522726
- 6 全红婵成“带货女王” 7425799
- 7 50多年来首次 印度大规模民防演习 7331666
- 8 最先混进老年徒步团的已经进骨科了 7233427
- 9 两国禁止武契奇乘机飞越领空 7141095
- 10 远隔万里的共同纪念 7041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