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下九流到成为“神明”,从“神明”到上班族

百家 作者:互联网观察 2018-05-07 09:18:26

从17年就一直关注中国造星产业的观察君,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培养艺人,在产业没有成熟之前,难以真正形成粉丝、艺人和资本三方共赢局面。

稚嫩和轻狂毁了嘻哈艺人的前途,也让我们明白中国语境难以承载欧美文化舶来品,从现实意义上来讲,任何一个东方国家都比较警惕这种文化入侵。

对于原创能力匮乏的中国娱乐产业来说,拷贝和借鉴进行本土改进几乎是无法逃避的发展路径。选秀节目都充满相邻国家日韩的影子,但是却又没有成熟厂牌体系限制艺人个人行为,让广告主等资本端愈加担忧自身决策。

除了更加保守启用代言人,观察君也看到更多日韩体系艺人培养策略上扬,对于魔幻混沌的中国娱乐产业来讲,艺人的地位将不再是一步登天成为资本家的“偶像”,而是会像日韩国家的同行一样,成为一个“上班族”一样的偶像。


PG One史上最短复出背后,虚幻消费主义主宰命运

中国企业家杂志今天刊载了一篇名为《资本不欢迎污点艺人》的文章,文章报道了PG One “史上最短复出”事件,并联系中外艺人因为个人行为不端被资本摒弃,指出产业力量正在借助网综产品打造更加安全的艺人IP。

PG One的复出行动蛮搞笑的,过去我批判其年轻自负,此次复出仍显现出对监管力量的理解不足,甚至他的经济公司也认为短短几个月就足以让大家忘记他的污点,可以用“艺人心路历程”和“成长之后拿作品说话”打幌子混过去。

在PG One 和经济公司发文后,网友炸锅、监管部门迅速删除了相关微博,理由是违反相关法律法规。

没有内涵靠节目人设出道的这些艺人,就像安迪·沃霍 的“金宝汤罐头”,在被赋予意义之前,只不过是消费文化流水线上的一个没有个性的罐头罢了。在当今世界,服从包装和安排、不成为“变质的罐头”是艺人最安全的生存之路。

因为当今艺人的角色已然被丰富,在消费文化赋予他们“神明”地位之前,偶像只是演员职业意义而已,而如今,消费者希望对方是“圣人”,从作品到个人生活方方面面的关注,让艺人就像是透明橱窗里的模特一样。

而这种文化进入中国,是由80、90年代港台艺人称霸荧屏所成就。作为华人地区与国际接轨完成度最高的两个地区,港台既受欧美影响、又受日韩文化影响,所以你能看见那个时代即有小虎队、又有各种天王天后存在。

虽然两种偶像一种求个人IP巨大影响力,一种求组合经济覆盖更多受众,但是对艺人要求仍是具有共性的,那就是必须满足粉丝的无尽幻想,成为“梦中情人”和“完人”。

虽然如今很多艺人已然不像过去对自己的私生活遮遮掩掩,但是鲜肉一代炒作婚恋和私生活话题时,仍有典型追星文化惯性,喊着要取关、甚至自杀。

这种无脑追星、献祭艺人的文化,在养成类艺人团体中,更加明显。我曾在朋友圈吐槽TFBOYS不够阳光和真实,一位30多岁喜欢音乐的大叔竟然与我发生争执与我断交,可见包装文化的力量。

 

属于天王天后的时代已经逝去,艺人将成为“打工仔”

一个时代诞生巨星是天时地利人和因素催生的低几率事件,很多港台艺人成为天王天后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香港娱乐产业大爆发,庞大市场和草台班子原始历练出的金子,就如同改朝换代兵荒马乱时代的天选英雄一样。

当下,火热的选秀造星网综,都在背靠产业做IP,无论是街舞还是女团,素人成为明星的几率都在下降,艺人功底需要经过专业培训、在温室内进行孵化,这像极了日韩艺人培养体系。

正如文前观点,产业和广告主们为首的资本端需要可控的艺人,需要在饱和的娱乐经济环境中不断适应,用新鲜度和培养体系遴选。未来,资本将会愈加垄断,成为艺人无法脱离的渠道,就像当下日韩艺人一般,就是公司的产品、就是一个上班族一般。正因为资本端在向前,艺人在向后退被资本主宰,未来一段时间将不会出现天王和天后,人们也不会再看到一个艺人通过娱乐产业成为大资本家的故事。

就像《美国众神》极具想象力的将人类启蒙旧神和现代名人对立起来,称之为“旧神”与“新神”一般,名人经济被神话背后是产业体系是分发体系,资本主宰着新神产生。

幻想色彩的作品,其实说明了当今世界的很多问题,就像历史上的“喜剧之王”卓别林的人生跌宕一般,资本给予了他创作的自由,但是资本却又夺走了他的自由。

他从英国到美国,在百老汇从观众席出场制造笑料,别具一格被电影业相中去到好莱坞,经过摸索他成功塑造了流浪汉形象大火,全美国各地粉丝争相到他出差的火车上与他握手。

实现经济自由做成资本家的他,追求艺术,反思人性,不拘一格。以一个外国人的身份在美国讽刺社会、体制甚至司法,与之相随的是他喜欢未成年少女,被报纸和舆论指责、被FBI视作左翼分子推波助澜。

对于这个瑕不掩瑜、一生都在父母阴影中的艺术家(流浪汉形象源于艺术事业不得意、酗酒的父亲;喜欢未成年少女是母亲抑郁成为精神病后,他对那个年轻貌美艺术才华俱佳母亲形象的依赖),就像《鸟人》电影中的主角一般,在外界质疑和自我追求上,陷入了半癫狂的境界。

在默片的最后时代,他不顾经济大萧条和当时世界意识形态拍摄《大独裁者》和《摩登时代》讽刺纳粹和资本主义制度,这在今天看来非常振聋发聩具有时代意义的影片,在当时却为其带来了无尽麻烦,最后被驱逐出美国。

消费主义文化,将其捧上天,最后却被FBI和小报的花边新闻轰出了好莱坞。在多年后重新获得认可,被授予奥斯卡成就奖时,他落泪了,但是身边的人却说,他这是逢场作戏,这个地方令其恶心和不适,拿了奖很快就离开了好莱坞和美国。

从某个角度上讲,也是千万个你我在毁灭艺术,你我的好奇心和消费思维,在改写艺人的命运,他们正在成为产品,不再具有灵性。

wwwgx2016互联网观察

每天精选深度互联网业内文章

整理最新互联网业界资讯,欢迎分享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