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落败的贵族?

百家 作者:创业财经汇 2018-05-05 15:02:56

上海,一个浪漫、奢华的城市,一个令无数人憧憬、向往的魔幻之都。但是,随着近年互联网行业的兴盛、高科技创业的崛起,上海的光辉不再耀眼,上海的实力频遭质疑,始终有一种声音在唱衰上海:一个正在掉队的一线城市,一个正在过气的一线城市,一个还未到达顶峰就已经开始落败的昔日贵族!




01

落败



上海的人才正在加速流逝。


2017年,上海市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18.7万人,比上年增加9000人,其中,非上海生源应届生留沪比例为60%,呈持续下跌态势,而最高时曾达到90%。虽然非上海生源逐年增多,占比已经达到三分之二,但是毕业后愿意留在上海的人却在逐年减少。


2015年,上海常住人口为2415.27万,比上年减少了10万。2017年,上海常住人口为2418.33万,比上年减少1.37万。


《2017年高校毕业生招聘报告》显示:2017 年毕业生简历投递量前十位的城市依次为广州、成都、北京、重庆、深圳、郑州、上海、长沙、杭州、贵阳。上海仅排名第七为,竟然被二线城市成都、重庆、郑州超越。


2018年3月,领英发布了《2018中国人才招聘趋势报告》,最新的城市人才吸引力排行榜单显示:杭州、深圳、成都、苏州、厦门、东莞、武汉、重庆、南京等城市均超越上海,更能吸引人才的流入。


上海的强势经济正在滑坡。


GDP方面。1952年,北京GDP7.88亿元,上海36.66亿元,上海相当于4.65个北京。1980年,北京139亿元,上海312亿元,上海相当于2.3个北京。2017年,北京28000亿元,上海30133亿元,上海仅相对于1.08个北京。


资金总量方面。2017年,上海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11.25万亿元,仅次于北京排名第二。不过,上海的增速只有1.8%,远低于北京、广洲和深圳的4.1%、13.3%、8.17%。


独角兽企业方面。2017年全国独角兽企业共164家,其中数量排名前四分别是北京70家、上海36家、杭州17家、深圳14家。上海只相当于北京的一半,并且面临杭州深圳的奋起直追。


上市公司方面。2017年底,北京上市公司总市值为23.59万亿,深圳达到10.04万亿,而上海仅仅为7.5万亿,差距可谓巨大。而且,上海市值排名靠前的基本上都是央企国企,而深圳则是民营高科技互联网企业为主,比如腾讯、平安、万科等。


社会消费贸易方面。2017年上海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万亿元,全市货物进出口总额3.22万亿。而仅仅一个阿里巴巴公司,2017年全年平台成交额就高达3.767万亿,着实令人汗颜!


民营企业方面。2017中国民企500强榜单中,上海只有13家入围。而浙江有120家企业上榜,单单是杭州的萧山区就有15家上榜。


富豪排行榜方面。2017年胡润百富榜排名前50人中,上海只有4位,郭广昌第25名,史玉柱第26名,刘永行第30,刘益谦第41名。



02

辉煌



如果你问一个外国人,中国最著名的城市是哪个,得到最多的答案一定是:上海。上海近代历史的辉煌,近代地位的显赫是无人可以企及的。


解放前,上海是远东第一大都市、世界金融中心,远东文化艺术中心、新闻媒体中心。世界四大都市之一,排名仅次于伦敦、纽约和巴黎,远在东京之上,此时的香港、新加坡还只是个渔村。


解放前的上海,无论股票,黄金,外汇等金融市场规模全部雄踞亚洲第一。总部设在上海的国内银行占银行注册会员的81%,所收存款额占全国存款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上海当时是仅次于纽约和伦敦的全球第三大股票市场、第三大债券市场和第三大黄金交易市场。


1936年,上海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51%。1949年,上海工业产值占全国的36%,航运业占全国的84%,进出口额占全国的66%,70%的国内贸易和金融交易也发生在上海。按城市规模来说,1945年上海市区常住人口500万,而第二大城市天津不过100多万,汉口、哈尔滨、沈阳等城市只有70万左右。


1950年-1976年,上海国民收入占全国六分之一,钢材、机床、棉纱生产量占全国的25%,缝纫机产量占全国66%,手表产量占全国90%,地方财政收入占全国15.4%。从1952年-1978年,上海实际上缴中央的财政收入总额达2000亿元以上。解放后的三十年里,上海向全国所提供的积累相当于全市固定资产净值的25倍,基本上是一年上缴一个上海。


改革开放之初,广东省作为改革的前沿阵地,迅速崛起。而上海由于需要肩负经济体制转型中稳定整个中国经济的重任,曾一度发展滞后,直到1990年浦东开发,才重新步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03

本性



近几年,关于上海的争论从未停息。有人说,上海即将被深圳超越,还有人说,不久之后上海即将沦为环杭州的城市,甚至有人叫嚣国家应该以杭州为中心大力发展杭州大湾区,让上海服务于杭州,边缘化上海。


当然这些论断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由于近十年来上海没有足够重视互联网科技的颠覆性革命,失去了先发优势,导致发展后劲不足,处于较为被动的局面。相对于深圳,上海缺少的是创新和开拓,而相对于杭州,上海只缺少一个阿里巴巴。


上海是央企,国企,外资三分天下,民企创业环境和土壤并不优越。创业公司起步阶段需要的是友善的政商关系,低廉的房租,开拓性的政府扶持政策,这些都是国企重镇上海曾经无法给予的。


为什么上海出不了马云、马化腾呢?归根结底,是因为上海人骨子里的性格决定的!


与生俱来的地缘优势,唾手可得的各类资源,源源不断的资金、人才,造就了上海曾经的辉煌。见多识广、眼界开阔的历史塑造了上海人养尊处优、安于现状、小富即安、讲究生活品质和格调的高贵姿态,缺乏出人头地的勇气和拼劲,骨子里缺乏拼搏、开创、背水一战的草根精神。而创业、创新的行业正是上海人最不擅长的,客气点说是不具备,准确来说其实是不屑于。


上海人守信用、讲规则,性格温顺、绵柔,不喜欢冲突,不喜欢突破。上海人喜欢排队是出了名的。买早餐要排队、坐公交地铁要排队,买喜茶可以排队3小时,2010 年世博会参观沙特馆、石油馆可以排队4-5小时,而且还会互相监督、主动维持秩序。也许你在上海生活10年,都看不到上海人打架,他们会花一个小时来吵架、讲道理,却极少会动手,最后还是打110来解决纠纷。上海人擅长的是通过法律和规则来解决问题,因为上海有长期形成的信用和忠于职守的文化。所以,对于需要突破传统,打破常规的互联网创新企业,上海人骨子里瞧不起,也不接受。


都说上海人排外,严格来说并不假。不可否认,相对于绝大多数国人来说,上海人文明素质更高、文化涵养更好,这主要与历来江南都属于富庶之地有关,鄙视蛮夷、崇尚礼节。上海人更容易接受新鲜思潮、更愿意接纳舶来文化,但是对于本土的后进文化缺乏兴趣,所以,导致很多年来,崇洋媚外就是上海的代名词。上海喜欢拿来主义,利用自身长久以来的地位和优势,吸纳高端企业、吸引外资,却漠视草根企业、忽视初创企业。上海人更愿意去外企、央企、国企工作,因为收入高、待遇好、体面、有腔调,不乐意去民企、私企。而成功的创业公司大都是从一穷二白逐渐发展起来的。简言之,上海更欢迎、更接受已经成功的企业,而对于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小公司来说,上海显得更缺乏耐心和扶持。与其说上海人排外,准确的说其实是排穷、排异、排low,导致自己丧失了破茧成蝶的机遇。


上海人礼貌、客气、谦逊、懦弱、听话、好领导、好说话,缺乏闯劲、缺乏敢把皇帝拉下马的革命性。所以,历来上海都是中央最放心、最暖心的大儿子。上海也习惯于听从中央的各项安排,从发展规划到目标定位,从城市发展到为国奉献,上海都是言听计从。所以,中央把很多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都放在上海,上海历来都是承担着国家经济稳定器、国家经济命脉的重任,不敢有任何闪失。在这样的环境下,上海也逐渐丧失了自主创新、自觉发展的拼劲和能力。对上海来说,其实一直在得到,但也必定会有所失去。


在上海,人与人的界限划分非常清楚,我从不占你便宜,也绝不允许你来占我的便宜。吃饭、娱乐、消费都是AA,公私分明,与人合作提倡共赢、互惠,互不相欠,不伤和气。对于在创业初期,完全依靠信赖支撑、完全需要信仰奋斗、没有收入、没有盈利,只有付出的创业公司来说,上海人这种品性,完全不匹配,当然也就没有扎根的土壤。



04

门槛



近年来,上海高校非上海生源应届毕业生留沪比例持续下降,已经从最高的90%下降到60%。而曾经,不管是上海户籍还是外地户籍的应届生,大都愿意留沪工作,江苏、浙江等通常作为第二选择。这也是1990年浦东开发之后,上海经济能够高速增长20年的根本原因。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已经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将就业、落户地转为其它二线城市。这种人才的流失,究其根源,非房价莫属。


目前,上海外环线内的市区,普通老破小单价5万-10万不等,次新电梯房单价5万-20万不等,新楼盘更是接近10万起步,即使一套60平方的两室老破小总价也要300万起,对于工作几年面临定居结婚生子的小白领来说,首付100万,贷款200万,月供1.3万元,还贷20年,谈何容易。对于新上海人来说,要么背负巨大的经济压力,要么住在偏远的郊区。选择上海,就是向命运低头,选择上海,注定艰苦一生。


然而,在上海有家底的土著,祖辈父辈均有多套房产,要么动迁,要么置换,即使学习不好,工作收入不高,居住条件根本成不了负担。对于一对上海土著小夫妻来说,双方父母3套房、小夫妻2套房是标配。没有五套房,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上海人。


而位于市中心钻石地段的豪宅小区,则基本上都是全国土豪、外企高管、公司老板、明星演员的私家地盘,对普通百姓来说就是天方夜谭。


高房价是必然,但是高房价更是门槛,挡住人才就是挡住发展。说到底,高房价其实就是变相的排外,变相的不友善,就是带有浓重地方保护主义色彩的高门槛。




05

限制



2017年12月15日,《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获批。规划明确上海将严格控制常住人口规模,至2035年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万人左右,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3200平方公里以内。然而,2017年上海常住人口已经达到2418.33万人,未来18年只能增长81.67万人,平均每年只能增长4.5万人。2020年上海的建设用地已经达到3226平方公里,未来15年,不但不能增加,还要再减少26平方公里。


所以,从2015年上海开始启动人口规模限制,2017年初开始启动全市范围的拆除违建运动。市里指定总目标任务,然后分派到各区各街道,拆违目标是死命令,是政治任务,只能超额,不能缩水。所以,我们看到上海大街小巷都在轰轰烈烈的拆违,破墙开店必须拆,违章搭建必须拆,花鸟市场必须拆,批发市场必须拆,海鲜市场必须拆。


30年前,他们曾响应号召,鼓励经商、鼓励创收、鼓励留沪、破墙开店、繁荣商业、增加便利。30年后,同样要他们响应政策、全部违规、必须拆除、美化环境、腾笼换鸟。上海这种限制人口、限制用地的做法无可厚非,但是否能够在限制的过程中保留些许温情。试想,在他们合理违章30年习以为常之后,才被告知、才被赶走,的确悲凉。


现如今,走在熟悉的马路上,总有种似曾相识却又陌生的凄凉感,地上垃圾少了,狗屎少了,小商小贩吆喝叫卖声也没了,换来了美化的围墙,寂静的街道,但是却少了生活的烟火气,没了居住的便利性,没了欣欣向荣的生气。上海现在缺乏的正是人气,开拓创新的人气,不拘一格的人气,不过细细品味,也许是腾笼换鸟以后的人气罢了!




06

起点



上海的短板非常明显。和北京比,上海缺少央企总部,缺少决策机构,缺少资金总量,缺少文化多样。和深圳比,上海缺少开拓创新,缺少民营氛围,缺少开放包容,缺少点燃每个人梦想的土壤。和杭州比,上海缺少敏锐眼光,缺少平易近人,缺少奋起直追的魄力和勇气。 


上海过去的优势全部变成了现在的劣势,过分依靠中央扶持,过分依靠地理优势,在吃老本和等政策中裹足不前。 


不过,上海的历史地位和中央定位毕竟是发展最强有力的保证。上海是中国的金融中心,上海囊括了全中国所有的金融市场要素:证券、期货、债券交易市场,钻石、黄金交易所、外汇交易储备中心、资金拆借市场、各大外资银行总部等。上海也是中国第一个自贸区、第一个自贸港,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办地。根据中央批复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上海要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这个定位明显要高于北京和深圳。上海的发展目标是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 


上海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人才和产业优势,占据中国漫长海岸线的中点,独享长江出海口的便利,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交汇点、领头羊。上海口岸贸易总额占全球的3.2%,稳居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上海是全国第一个、全球第五个航空旅客年吞吐量突破1亿人次的城市。2017年,上海人口预期寿命为83.37岁,继续保持国内第一,连续十年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2018年3月26日,《上海加快实施人才高峰工程行动方案》出台。与当前二线城市重点吸纳大学毕业生不同,上海突出的是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科学家、大企业家、大艺术家等高端人才的引进,主要包括处于本领域全国前5名、国际前20名,或者年富力强、活跃在创新创业一线,有潜力达到世界级高峰的人才。 


但是,上海要尽快淡化这些高大上目标所带来的天然的优越感和自豪感,聚焦自己的不足和短板,那就是如何激发起更强劲的创业创新精神。上海要放下高傲、放下身段,逐步改变大政府、小民企,强政府、弱创业的局面。让每一位创业者、每一位草根都能感受到:上海欢迎你、上海服务你、上海帮助你,上海造就你。 


上海过去是远东第一大都市,冒险家的乐园。希望未来的上海不仅仅是中国的上海,更是世界的上海,任何出身、任何阶层都可以实现自我的创新之城、梦想之都!


本文来源:柯谈(ID:lincolk)

喜欢本文的亲们,请在页尾留言、点赞哦?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