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的中国骗局!

百家 作者:岭南会 2018-05-04 17:02:59


在互联网金融被质疑,被诟病,被打压的时候,区块链概念适时出现,这一脱胎于比特币的神秘数据处理技术被描述的近乎完美……




警惕:区块链的中国骗局


在互联网金融被质疑,被诟病,被打压的时候,区块链概念适时出现,这一脱胎于比特币的神秘数据处理技术被描述的近乎完美,去中心化、开放性、不可篡改、自治性,除了最有文章可做的金融领域,据说艺术、法律、医疗、房地产、电子商务等领域都可以应用区块链技术,人们似乎期待他拯救地球。


概念就像一张船票,仿佛披上这个外衣,就上了船,可金融领域是最不缺概念的地方,完美的东西又何尝真正存在。说起去中心化,我们不禁要质疑所谓的全网每个节点交叉验证的必要性和效率问题;说起最安全,我们恐怕要好好斟酌这个基础数据网络要掌握在什么样的人手里才算安全;而更重要的是,每每谈到科技改变金融,那么金融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是技术吗?显然不是。


有资深技术专家就指出,这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数据处理技术其实十几年前就有了,并不是什么横空出世的神秘黑科技,而这么长的时间仍没有突破性的应用,本身就说明其在应用研究中是存在问题的。实事也正是如此,在人们大谈区块链如何颠覆传统金融的时候,除了人头攒动的区块链论坛,就只剩下相关上市公司波动的股价了。在新的概念升腾、发酵、炙热的时候,警惕它在这片神奇土地成为下一个庞氏骗局。


重磅观点:


区块链、大数据、P2P、普惠金融——中国互联网金融的邪路。


我不知道,这些人是真糊涂还是装糊涂。


这几天,就在我的母校北京大学,召开了互联网金融全球峰会,区块链成为热点话题。不懂区块链是啥?没关系,不影响阅读。好多行业专家发言,我就不点名了。细看发言,全在说外行话。在其他地方说我也忍了,在北大说我得管管,毕竟我的金融学、经济学常识是在北大学的。 


1、扯淡的区块链征信


区块链技术对征信的重要性被高估了。 


区块链是一种去中心化的数据库。打个比方:某公司有多家分公司,分公司做账后,将账本集中存放在总部,这是传统数据库,篡改相对容易;分公司每做一页账,就复印多份,撕碎了随机分发给其他分公司,需要时再拼接还原,这是去中心化数据库,想篡改都难以下手。


区块链技术最重要的成果是比特币。好多朋友在做,我也一直关注。比特币虽然有争议,但是原理上说得通。每个账户有多少币,将多少币给了其他账户,需要公开播报给全网络,分散存档。 


目前,征信的瓶颈是:数据太少,质量太差,和信用相关度太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高明的模型和算法都难以准确判断用户信用。至于数据库是不是去中心化,根本不重要。 


另外,征信相关数据非常敏感,无论是征信机构还是用户,都不希望公开。数据是征信机构命根子,家家都希望别人公开,自己保密。用户也不希望自己的数据公开,一言一行都播报给全网络,想想都可怕,那是《1984》:“Blockchain is watching you!” 


到底有没有去中心化的征信系统呢?已经存在几千年了——熟人借贷网络。信用好不好,熟人知道。这个网络上的每个节点,不仅存着信用相关数据,还能独立决策。不仅硬盘去中心化,连 CPU 都去中心化了。 


越是缺乏科学精神的地方,人们对技术的态度越分裂:有些人、有时候排斥、抗拒,视为洪水猛兽;有些人、有时候迷信、狂热,以为包治百病。 


每项技术都有其局限性,区块链货币有其独特价值,区块链征信纯粹是扯淡。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走上邪路的不止区块链,还有大数据、P2P 等。


2、大数据征信还是大数据反欺诈 


区块链征信的基础是大数据征信。即使数据全部打通,算法高度发达,也会遇到瓶颈, Fintech 绝非万能。征信机构分析数据之后,给个人一个分数或者授信额度。比如,芝麻分 702 分,蚂蚁花呗额度 22000 元。其实,这不科学。


信用是相对的,跟身高不一样。身高是绝对的,姚明身高二米二六,只要测量方法正确,无论观察者高矮胖瘦、亲疏远近,他都是二米二六。信用则不然,人具有多面性:“爸爸赖皮,说好周末带我去公园玩的。”“我老公答应过的事情,都办到了。”“他说过会永远爱我,大骗子。”“他工作时非常守时,从未耽误。”“该交物业费了,都拖了两年了!”同样是借钱,可能还村长的,赖同学的,还京东白条,赖 P2P 债务。 


现在的大数据征信机构,需要用户提供运营商、支付宝、淘宝、微信、京东、网银、信用卡、个人邮箱、企业邮箱账号及密码,身份证,手机通讯录,单位、家庭住址,几乎将个人隐私扒光了,最后要么拒掉,要么授信几千块钱。 


这不是征信,而是反欺诈。以上这些数据虽然敏感,但是和个人信用相关性并不高。机构只能据此判断用户是不是一个有正常工作、生活的正常人,至于其信用好不好仍不清楚,为了控制坏账,只能授信几千块钱。要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正常人,不用这么麻烦,熟人一眼就看出来了。


大数据征信机构要的数据越来越多,用户感觉越来越麻烦、屈辱,这会导致逆淘汰:越要脸的用户越排斥大数据征信,留下来的用户质量越来越差,这导致坏账率上升、借款利率上升,机构索要更多数据,正常用户逃离……恶性循环。 


你最多愿意借多少钱给某人?熟人最清楚,而且每个人答案都不一样。 


大数据技术也有局限性,适用于对准确度要求不太高的领域。天气预报可以,明天中午 12 点下雨概率 80%,到时没有下雨,后果也不严重。商品推荐可以,根据消费记录,推荐三星手机,不感兴趣不点、不买就是。可是,坏账率高于 10%,一般借贷平台就会崩溃,大数据征信准确度够吗?


大数据适合用来排除可疑用户,但是很难给正常用户准确授信。 


3、该死的 P2P 理财端


这不是诅咒,而是命运。 


各大 P2P 平台开始裁撤线下理财网点,接下来裁撤的将是线上理财客户端,包括 PC 端、手机端,它们都是面向散户的,取而代之的是面向机构的 ABS 部门。美国的主要 P2P 平台 LendingClub 和 Prosper ,现在主要靠机构供给资金,这才是正道。 


面向散户的理财端是特殊阶段的过渡形态,它的命运就是被“过河拆桥”。平台交易量不大、业务不稳定时,理财端只能面向散户,交易量大、业务稳定时,理财端就将面向机构。 


P2P 平台名义上是信息中介,收取服务费,实际上是信用中介,赚取利差。在贷款端利率、坏账率给定的情况下,理财端成本越低,利差越大。理财端成本包括两部分,明的是理财利率,暗的是营销费用。 


P2P 平台刚刚起步时,贷款端交易量不够大,难以说服机构买下这些资产:评估有成本,量小不划算,即使是优质资产;平台如果提供不了规范的基础数据,机构难以评估;数据(核心是坏账率)可能不稳定,甚至不好看,毕竟需要摸索。 


可是放贷需要资金,只能舍机构而求散户了。散户和机构有什么区别呢?好忽悠。基础数据不好看、不稳定甚至没有都没关系,散户不感兴趣,也看不懂。散户就认两点:利率高,平台看起来靠谱。只要贪婪能够战胜恐惧,就敢投资。 


既然理财端面向散户,平台就得承担较高的理财利率、营销费用。一线平台理财利率也在 10% 左右,营销费用更是惊人:平均获客成本超过 1000 元,包括砸搜索引擎、影视、平媒广告,发软文,做公益、慈善,买会员资格、行业大奖……让平台看起来靠谱。散户要什么,平台给什么。好平台能给,坏平台一样能给。 


P2P 平台交易量突破百亿时,就得考虑面向机构发行 ABS 了。ABS,即Asset Backed Security(资产支持证券)。平台如果能拿出基础数据,证明既往贷款的坏账率可以接受,机构自然愿意为新的贷款提供资金。分期乐、京东发行 ABS ,受到机构热捧,其利率才 5% 左右。宜人贷也将推出在线消费金融信贷 ABS 。 


正在闹“资产荒”,机构渴望优质资产。P2P 平台如果交易量大,对自己的资产质量有信心,就应该面向机构发行 ABS ,把资金成本降下来。既然能够说服机构,降低成本,何必费劲砸钱忽悠散户?


优秀的 P2P 平台做大以后,将逐渐以 ABS 部门代替现有理财端。哪个部门能以更低成本获得资金,哪个保留重用,这是正常商业逻辑,除非老板不想赚钱,或者心里有鬼。 


“我们做的是普惠金融,就是要让利给理财客户(特指散户)。”小心,说这话的全是骗子。贷款端说普惠金融,合情合理,因为中国还有很多个人、小微企业贷不到款。理财端说,不合情理,有钱不赚必有隐情。 


当然,银行做 P2P,就更是脱裤子放屁了。


你真的了解区块链吗?


在当下的媒体和金融行业的描绘中,鲜有真正讲清楚区块链技术的话语,更多的是对该技术未来的种种设想。所以,区块链要落地,还是需要该领域创业者脚踏实地。轻言颠覆,动辄大谈技术创新并无意义,一切不切实际的谈概念,都是耍流氓。


这些区块链创业公司到底在做什么?


区块链技术最近可谓大火,各界人士纷纷表示看好区块链未来市场发展,认为区块链未来可应用于互联网金融、医疗等各领域,但就目前国内发展来看,在区块链技术团队中,布比基于区块链技术做了积分应用,小蚁基于区块链技术搞了股权众筹,这是否能说明区块链技术已经有了真正的落地应用呢?


上市公司真的在做区块链?


区块链概念热度持续发酵。继今年1月阿里巴巴金融宣布可能提供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云服务平台之后,飞天诚信、恒生电子、广电运通等区块链概念股相继表态进行区块链研究。但值得好奇的是,这些上市公司用区块链技术在做什么?


什么人在聊区块链?


区块链技术在中国的火热离不开一批布道者的研究和宣讲,我们不妨来看看谈论区块链的到底是些什么人,他们各异的履历和所持的观点,相信可以帮助你重新发现并理解区块链。


精彩观点:


避免对区块链不切实际的幻想


对于一个新行业,我们应该着力避免过度未来主义的出现,比特币和区块链能够解决眼下的一些问题,但是我们却过度幻想它未来可能为我们带来的好处,而忽视了这些实际的例证。


神一般的“区块链”也可能迈不过五座大山


据中国之声报道,一位澳大利亚企业家克莱格·莱特本月2号公开宣称,自己就是比特币的创始人,还提供了相关证据。由此风光一时的比特币再次进入大众的视野……


区块链热概念下的冷思考


区块链概念最近火得一塌糊涂。在著名的中国A股市场上,4月11日迎来了区块链概念股的集体爆发,像飞天诚信、广电运通都当天封涨停。


对区块链需求颇多,问题也很多


中国的金融市场相对年轻,对区块链的社会需求主要是能够实现自证清白、资产可审计,资产可管理、反欺诈反洗钱、方便监管、防伪溯源,成为新型金融监管工具和自律手段。


区块链还处于婴儿时代


最近遇到很多人都在问我,火币区块链研究中心最近在做哪方面的研究,或者比较看好哪方面的应用?


技术驱动抬头,区块链那么近又那么远


与传统金融行业高管不同,硅谷创业者认为必须快速做大,并主导某个领域,同时实现网络效应。但这却并不适合金融行业。


区块链技术:传统金融领域实际应用障碍重重


目前除了比特币外,区块链还没有真正意义上投入使用。而区块链被真正广泛应用于传统金融机构更是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需要积累技术等待成熟时机的出现。


相关创业公司、投资方怎么说?


徐明星:区块链能否成为风口有待观察


当下的公有链在海量交易数据处理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也是当下应用开发的一大挑战。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经过大量企业的实践,最后才能达到产业标准,得到大规模应用。


互联网金融平台引入区块链技术存在难点


当区块链成为业内讨论的热点之后,越来越多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开始跃跃欲试引入这一技术。有业内人士预测:“区块链技术将重构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将迈入2.0时代。区块链技术将直接解决征信难题,P2P将迎来“安全风控”最佳时期。”但随着对区块链技术的理解和深入,业内也出现不同的声音,毕竟无论哪种技术,从概念到应用的路恐怕并不是想当然的事。


大神引爆区块链话题,国内互金企业选择观望


新兴技术的出现往往会令很多人欢呼雀跃,感觉到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到来,近期炙手可热的区块链技术就是如此,有人断言区块链技术离我们不远了,但真实情况是这样的吗?


中国的区块链:项目匮乏,何谈颠覆?


自2015年以来,投资到区块链相关初创公司的总金额,已经达到了破纪录的10亿美元,区块链已然成为金融业少有的重要关注热点之一。面对如此热度的区块链,各类创业公司、投资机构也是摩拳擦掌,蓄势待发。但与目前国际上所有的区块链项目、落地的应用场景来说中国的区块链仍进展缓慢。


区块链:去中心化恐怕难以监管


区块链用去中心化和去信任化的方式来集体维护一个数据库,好像可以颠覆很多传统金融业,提高效率,但去中心化也使得整个路径难以监管,容易被有心人借用搭建新的庞氏骗局,国内的政治环境和管理思想一定要有中心,特别是金融行业的中心监管更加严格,去中心化,就意味着主体不明确,监管难以对主体进行调整。


区块链很热,为何国内创投迟迟不“出牌”?


业内人士分析,从创投本身来说,需要看到真正的应用出来,或者国外有一个非常成功的模式,国内明确想复制这种模式。同样大部分的创投公司并没有深入研究区块链,所以很难判断提出的应用是可实现的,是有市场的刚性需求的,这个同样需要时间的积累。


拒绝盲人摸象,美国人怎么玩区块链


从Winklevoss兄弟的投资路看美国区块链应用:比特币交易平台


这对奇葩兄弟在参加完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双人双桨赛艇比赛、忙不迭成为大热电影《社交网络》muse后,一直没闲着,反而也成为投身互联网行业的VC了。


众筹项目集资额Top 25!区块链项目占比20%


近来,我们发现在众筹项目top榜单中高居榜首的尽是一些来自区块链领域的初创公司。


贯彻以太坊思想的跨时代企业,你在哪里?


出生于94年的Buterin脑子里似乎正在构建一个美丽新世界。可以这么说,全世界都在等待那个利用以太坊所开发出的全新商业模式而获得成功的企业诞生,但由于以太坊抽象复杂又全新的概念,没有人认为这个跨时代企业就是他们自己。


银行或许恨比特币,但他们却期待区块链应用


据西班牙桑坦德银行的数据,若将区块链技术引入银行体系,将会每年节省200亿美元的成本。自从比特币变得越来越受欢迎,它已经在一些论坛上、在一些特定的用户人群中削减了银行以及金融机构的权威性。人们不再需要通过银行进行一项交易,他们完全可以自己完成。


区块链在医疗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


作者CyrusMaaghul是区块链的创新顾问,以及医疗平台创业公司PointNurse的产品负责人。Maaghul讨论了他所认为的blockchain在医疗方面的潜在应用价值。


第一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VC基金募集1亿美元,摩根斯丹利称狂热过了头


摩根士丹利提醒:这种狂热太过头了。他们认为,外界的某些误解,可能夸大了区块链技术所带来的破坏性创新。预计金融机构和他们的客户将在未来2-5年内逐个资产的采用区块链技术进行概念验证,但整个迭代过程可能会持续数十年。


本文来自  

了解区块链资讯和干货:

推荐关注“扯币堂”

还可加入区块链学习交流群...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