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质量】--认知指标的层次
数据质量的第二篇,我们阐述了将数据流拆分为评价流和分析流;而在上一篇详述了指标命名的规范方式。为了让读者们对指标理解得更深刻,本篇将树立一种认知:指标其实有不同层次,不同层次对应不同的应用方式。
如上图,最宽泛的角度,我们可以将指标分为“核心指标群”和“业务指标群”两类,两类之间会有互相转换的关系。
核心指标群,可理解为“评价流”中所对应的指标。他们是从战略出发,为决策服务而形成的对业务关键环节的量化。核心指标群一般来源于稳定的业务含义和指标体系。如财务指标、客户生命周期、库存管理指标、年度&季度KPI、OKR等等。一般会不断新增,但极少改变原有某个指标的定义。
在核心指标群中,分为宏观评价指标和细分评价指标是何含义呢?细分即是在某些维度的细分,或者指标的拆解。比如,GMV是公司的核心宏观指标,那么构成GMV的客单价和单量,便是一类细分评价指标;比如,购买转化率是核心指标,那么来自SEM流量的购买转化率,便是按流量渠道细分的评价指标。
细分评价指标,要从指标和维度两方面来应用,往往能对宏观评价指标形成“分析”作用,具备较强的下钻分析,定位问题的能力。
业务指标群,特点是灵活多变,这与核心宏观指标长期稳定形成对比。
以业务结果指标来说,既然称之为“结果”,说明他也带有一定的评价属性。但这类指标的存在时间往往比较短,如月度目标或者周度目标;另外,业务结果指标往往对应的是从长期来看的关键过程的体现,比如某款产品的开发进度、某项目的完成进度等。
在某些业务链条长,管理层级多的公司,也会存在大量的业务结果指标,如对于渠道商的考核指标,对员工或者部门的考核指标等。这些指标往往由核心指标演化而来,但会高频变化。
业务追踪指标或者分析过程指标,其实不难理解了,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应用时,需要作出定义的各种量化方式。只要能达到目的,每个人的定义都可以不同。
做完了两部分指标的阐述,如何应用这两部分指标?答案比较清晰,可阐述为两句话:
决策层,以核心指标群作为分析和判断的主要依据(即评价流),另外可借鉴业务指标群所透传的信息(即分析流);重要的是脑中能区别对待,认清结果和过程,而不是产生混淆。
执行层,应用业务指标群,来达到业务目的,但用核心指标群,来认知结果。不要拿着业务指标甚至是过程指标,来衡量工作成果。
需要补充提醒一点:
根据观察,发现很多公司或者部门存在宏观评价指标按部门或区域直接下拆,成为业务结果指标的情况。举个例子,销售额是公司的核心评价指标,而到各大区,各省,各城市,销售额依然是员工的月度甚至周度考核指标。这种情况未必不对,但是值得警觉的。这样的KPI下拆方式,说明管理中层没有按实际情况进行业务分析,而只是机械地上传下达,有时会使得一线执行动作迷茫甚至畸形。
END
版权声明:本号内容部分来自互联网,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和作者,如有侵权或出处有误请和我们联系。
关联阅读:
原创系列文章:
数据运营 关联文章阅读:
数据分析、数据产品 关联文章阅读: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澳门是伟大祖国的一方宝地 7979053
- 2 36岁女子看高血压查出怀孕34周 7950120
- 3 日本火山喷发灰柱高达3400米 7848215
- 4 中国为全球经济增长添动能 7700312
- 5 刘诗诗方辟谣离婚 7657150
- 6 女子8年生6个女儿第7胎再产女 7552502
- 7 #胡锡进的2024年终总结# 7473448
- 8 肖战新片射雕英雄传郭靖造型曝光 7353979
- 9 女法官遇害案凶手被判死刑 7272050
- 10 蒋欣生图更是妈妈级别 7136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