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6万武汉公民信息堂而皇之进行展览,保护隐私何时才有解决之策?
“ 刘*,男,28岁,电话号码:*,家庭住址:武昌街道口*;黑色别克牌汽车,车牌号:*,发动机号*,2018年3月2日13:54网购了前往南昌的高铁票;2018年3月4日9:46网购了24寸行李箱;2018年3月4日22:21网购了一个登山包。”这些被隐去细节的真实个人信息令人毛骨悚然,具体到分秒的隐私足迹几乎让受害者成为了“透明人”,到底是如何被收集和售卖的?我想这是艺术家举办这次展览最发人深省的地方。
日前在公安部门接受调查的青年的艺术家刘玉峰,他在武汉展览武汉公民信息的举动引发了舆论的哗然,巨大关注之下也展开了一场关于艺术是否该跨过法律红线的探讨。据官方媒体报道:邓玉峰个人网购公民信息内容34.6万条,通过志愿者力量涂抹遮盖敏感信息,再通过这些个人信息向这34.6万人发送短信邀请观看展览,完成了一场“社会公共实验”的艺术行动。
此次展览与邓玉峰之前的“实证艺术”作品已然形成延续性,但是这次展览却没有深入产业链内部。过去他的《黑金》《破案小组》两个作品通过卧底假扮犯罪人员方式,深度还原了枪支产业、贩卖儿童产业的运作细节,《破案小组》更是得到了警方的支持。
这也不禁让我们发问,个人隐私产业的水难道比枪支产业和人口贩卖产业还深吗?观察君觉得,这完全归结于网络技术的隐蔽性;例如过去在央视和地方台播出的专题片中,多有这类利用个人信息进行犯罪的故事,但是故事的终点停留在了抓获诈骗人员身上,关于海量的个人信息泄露却没有后续追踪。
观察君曾很清晰的记得两个以亿为单位的数字,一个利用微信/支付宝收付款码进行钓鱼的案件,犯罪嫌疑人提到自己穷困潦倒情况下从网上购买了上亿的个人信息,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一个利用银行服务号漏洞诈骗的犯罪集团,也是从网络敛获了上亿的个人金融信息。低成本犯罪已然成为了这个行业招兵买马的一大诱人之处,而且这个现象还在继续。
被骗走被过滤被丰富化的个人信息在流通
厦门网讯在1天前发布的《有QQ群甩卖个人隐私信息 一条学生信息竟“标价”9分钱》提到:如今在网络上买到个人数据信息并非难事,记者通过QQ查找功能,检索“数据”等类似关键词,搜到了多个QQ群,“买数据”“数据交易”等词醒目出现在群公告内。学生所在的学校、年段、出生年月、身份证号码和家长姓名及手机号码这样重要的个人隐私,一条开价9分钱的情况下说可以做到“包准包补包退”,令人咋舌。
这个文章中以学生和家长信息为牟利的犯罪分子,其实就来自于真实的培训机构,该公司通过在学校门口蹲点、线上网站推广“免费试用学习课程”方式,分别从学生和家长手中套取资料。利用小礼品、免费试用课程方式打动了受众,在他们交出信息后,获得只是一套课程介绍的资料,而非真实教学课程。这种营销获得信息的举动,一是为了获得信息后进行自我推销,自我推销失败后的,打包转售于“有需求“的人。
9分钱属于什么水平呢?属于中上水平。在用于推销和诈骗的海量战术策略中,这些信息的价值基本处于这个水准,因为即便再精准,也有“转化率”问题。
观察君曾通过朋友接触过的地产、保险行业,就存在这种乱象,而且品牌大的尽人皆知,大到观察君不敢说名字。这些企业在日常推销中,项目中层管理会负责联系黑产购买个人隐私资源,每条1毛钱的客户信息,转化为意向客户的几率还是不错的,可见是精准信息。
但是这还不是全部,拿地产行业来说,经过话务员过滤被转化为意向客户的资源,上门看大盘之后,销售人员会进一步套话,记录更加详细的信息。假如这个意向客户因为地段、资金或是家庭意见不合等原因没有成交,这些信息会再次打包被交易给同城的同行,这个行业的销售就像一张覆盖在城市中的大网,你无法逃过他们的轰炸。因为他们坚信,你不在这里买,总要在别处买。销售间二次打包信息的交易,有时候会涉及金钱,有时候则是纯粹被拿来交朋友。
保险行业则是因为监管不利,因为本身就没有正确价值观,推销人员的操作余地就非常的大。而这个行业直到如今也还没有走出依赖信息大于人的怪圈,曾有一位销售人员在A 保险公司欺骗客户被劝退,随后转到B公司就职。虽说B公司品牌更大,但是管理过于严格,随后他携带大量B保险公司优质客户信息辞职再次转投A公司就职。按常理来讲这种存有劣迹的员工不得启用,但B公司管理层,因为这些信息而心动,破例既往不咎再将这名销售纳入麾下,可谓好不讽刺、唯利是图。
唯有深入行业骨髓的制度才能解决问题
虽然国家出台一系列打击举措、将个人信息保护纳入刑法,但是没有深入行业运作体系从根本上屏蔽随人而走的流通机制,很难形成全面的抑制作用。就拿狼性十足的保险公司和地产企业来说,以KPI为核心的管理机制从任何一个方面都无法做到与黑产为敌,上面下达任务,怎么完成全靠下面不择手段的模式如何做到有效监管呢?
唯有要求企业从标准化上入手才是根本,唯有将企业责任与员工之间形成连带责任才有效果。其次,行业之间也需要道德准则和信用机制,让那些有前科的从业人员被屏蔽在外。这样从体制核心下手、关乎每个人的饭碗,即便不入刑只罚钱都能吓死这帮人。
而关于开头邓玉峰艺术作品中那些精确到分秒的个人信息,观察君觉得,只要做好企业实体内部的管理有效,也会逐渐成为小概率事件。妥善储存、使用,加上关乎饭碗的惩戒机制,让信息从源头无法被外界获知,这样黑客的“社会工程学”破解方法也就变得没有用武之地。
wwwgx2016∣互联网观察
每天精选深度互联网业内文章
整理最新互联网业界资讯,欢迎分享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总书记对反腐败斗争提出明确要求 7913164
- 2 女生素颜艺考被擦妆5次终成状元 7961730
- 3 工资8000一年攒下72000 7824842
- 4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再提速 7725599
- 5 刘亦菲王力宏深夜聚餐拥抱道别 7606255
- 6 得了甲流可以自愈吗 7567701
- 7 男子在家洗手竟被电出个窟窿 7430089
- 8 赵樱子自曝曾对成毅因戏生情 7357864
- 9 灯光师被颜十六骗去泰国 还没回来 7241000
- 10 洛杉矶大火多位明星豪宅被烧毁 7107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