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 R15 相机简评

百家 作者:ZEALER订阅号 2018-04-10 15:00:43


今年的 AI 拍摄可谓是极其火热,OPPO R15 也不例外,如之前所说,评价一款手机的拍照效果,需要结合客观数据与样张来分析,故我们拿到手机之后,先在实验室完整地测试了一遍,下面来聊聊最关键的成像素质和样张。


关于成像素质,可能涉及到的专业性比较强,不喜欢看数据图表的也可以直接跳到样张部分,看看实际拍照的效果。


测试采用的是德国 Image Engineering 公司的方案,测试数据有数万组。德国 IE 公司在业内也算很出名的测试方案与设备提供商了,据我了解大部分的国内厂商都采用了此方案,对了,苹果也用了这套方案。


接下来就从解析力、噪点、色彩、畸变、暗角、均匀度这几个方面去简单聊聊。



解析力


整个相机的测试环境如下图,在涂满德国进口中性灰涂料的“小黑屋”里面进行,确保四周无光线反射。左右两边的灯是由 LED 灯阵组成,配合控制软件可以模拟出大部分自然界的光,号称“给我一个光谱,就能还原出当时光照环境”。



解析力测试采用的是叫西门子星图的图卡,如下图所示。与之前的黑白斜切刀卡测试不同,西门子星图对锐化不敏感,可以很好地屏蔽掉锐化算法对解析力数据的增强作用。



在实验室 D65 光源 600 lux 光照条件下,R15 的解析力测试数据为:中心 MTF 10 达到 1728 LP/PH ,MTF 50 达到 1680 LP/PH ,从数据上来看解析力还是不错的。



这里要简单说说什么是 MTF,英文翻译过来的意思是调制转换函数,用来描述:光电转换系统处理后的信号跟标版的原始信号比对的结果,信息保留的多,解析力就好。至于怎么看这个 MTF 图表,很简单,曲线下的面积越大就越好。





噪点


相机本质上就是个光电转换的设备,相机的光电转换能力越好,信噪比就越高,噪点也就越少,在业内管这个叫 OECF (光电转换函数)。测试图卡有很多不同类型(下面这种透射式的标板,精度相对于反射式标板高一点),但测试原理都大差不差。



这里看两张图,就能大概知道 R15 的噪点表现了。



在此坐标轴里,Y 轴的数值越小,噪点表现越好。R15 在弱光下的 VN(visual noise) 值为 1.647,中规中矩。在强光下,由于光线充足,噪点表现相对好一点。





色彩


关于色彩,这里就不再说 CIE LCH 色彩空间了,之前的几篇文章都详细地讲过。色彩在业内只有及格与不及格之分。好,很好和非常好却很难判定。所以色彩只要是及格的,不出现偏色问题,大家喜欢哪种风格,哪种风格就是最好的。


R15 在弱光条件下,色彩明度都较低,饱和度没有压得很低,保留了大部分的色彩信息。



这样做有利有弊,虽然说画面看起来不那么灰,但同时也把彩色噪点保留了下来,画面看起来没那么干净。


在正常光照条件下,色彩明度较高,看起来会比较艳丽,讨好人的眼球。






畸变


得益于制造工艺的进步,现在的手机摄像头已经很少会出现畸变不达标的情况了,反而有人会用畸变去进行一些艺术创作,比如拍大长腿。



左图是实测锚点与标版上锚点的对比,右图是各个位置的畸变方向,从软件的分析结果来看,LGD 的值是 0.9,是正常的水平。


还有一个就是色散了,不同颜色的箭头代表不同光谱的偏移方向,如果三者指向不同的方向,不能重合在一起,那就意味着色散现象。从图表来看,主要是蓝色光谱的偏移,测试结果 CAGB 的平均值为 0.30,算正常吧。






暗角


说起暗角,就想起了后期图片处理加入的暗角滤镜。说句玩笑话,厂商千方百计去解决的暗角问题,被一个滤镜直接打懵了。



中间绿色部分指画面中央区域,四周往下耷拉的是像场边缘。越往下垂说明暗角越严重。中心与边缘的亮度差不超过 0.6 个 f-stop,不仔细看也是看不出来的,反而有点暗角图片还更有味道。


弱光条件下的暗角比正常光线的明显一些。



这张图也可以用来看亮度均匀度,比较简单。图形越平坦,代表亮度均匀度越好。





说了这么多专业上的东西,估计都腻了,还是来看看样张吧。



在日间正常光照下,解析力方面还是可以的,但拍摄的样张整体会偏绿,不知道是不是我们这台手机的个例。



宽容度方面表现一般,高光部分没什么层次感,相比于近期发布的旗舰手机还是有挺大差异的。



夜景照片可以看出有比较明显的涂抹痕迹,在暗处还能看到部分彩噪,后续得继续优化。

总体来说,OPPO R15日常拍照发发朋友圈是没什么问题,但要跟业内领先的旗舰机对比,还得继续努力。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