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秩序重构与贸易战

百家 作者:董毅智 2018-04-10 08:54:49

作者:唐史主任司马迁

来源:唐史主任司马迁(ID:TQ301024),文章经授权发布

 

 

世界秩序,尤其是以帝国为中心的世界秩序重构,是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

 

生产力尚且落后的时候,古埃及和赫梯人足足打了十年,才签约和解。

奉行军国主义的亚述人,也用了二百多年才吃掉了周边地区,建立帝国。新巴比伦更像历史的过客。

 

波斯的兴起历程,更能体现地缘扩张之艰辛。

居鲁士大帝本是弃儿,穷其一生,征服了西亚三强国,最后自己也死于战场。其子继承遗志,又穷其一生精力征服了埃及利比亚,又死于军旅之中。

继任者大流士一世,东征印度,同时向希腊发动了两次大规模西征,并且将第三次西征的计划交给了薛西斯(他攻入了雅典)。

希波战争后,希腊内雅典和斯巴达的矛盾日益激化,伯罗奔尼撒战争内耗让马其顿得以兴起。亚历山大吃掉希腊内部的三劲敌之后进军波斯,由于要消除波斯由海路进攻希腊的隐患,一路沿着海岸线打到了埃及,并在埃及建立了亚历山大城。然后东进吃掉波斯成为万王之王,进而循大流士一世的路径,进攻印度。

亚历山大身故之后,留下四个帝国。

 

而罗马兴起的第一阶段,则是通过三次布匿战争以及三次马其顿战争一口一口地吃出来的。在前三巨头中凯撒胜出,后三巨头中屋大维胜出。罗马才从共和国走向帝国。

至于罗马之后的帝国,比如俄国,是从蒙古帐篷下的泥泞里走出来,每抢一个出海口能花几十到上百年,死缠烂打打出来的(俄国是唯一一个和所有强国都正面鏖战过的国家,包括鼎盛阶段的清朝)。

英帝国也是从西班牙无敌舰队的炮口下一步步走出来的。甚至也曾有过西班牙和荷兰在自己的领海交战而无力干涉的尴尬时刻。

至于欧洲大陆本身,不论是拿破仑还是希特勒,也都是从无到有,一点点打出来的(当然,拿破仑牛的地方在于,可以回血玩第二把)。

 

如果回溯现今世界秩序,至少要刨根到一战,一战未能完成秩序重塑,所以,很快发生了二战。

 

冷战之前的美国,是构建良好世界秩序的积极力量。本可以偏安一隅,但是通过租借法案援助全世界的反法西斯力量。不管是大西洋上的商船,还是驼峰航线上的飞机,都为同盟国一方输送了最急需的给养。后来更是同时在东西两个战场开战,战后倡导成立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事务协商框架。

 

任何国家,都会以本国利益为第一要义。美国通过一二战以及战后的冷战,也为自己完成了几件事情:

 

1、使美元替代英镑和黄金,与石油绑定,成为最强势货币(替代了英法石油主产地的宗主地位)

 

2、在制造业尤其是军事工业取得绝对头部的位置,并为后续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奠定了基础(替代了德国的制造业地位)。

 

3、铁幕的落下促使美国在苏联势力范围以外的地区,军事存在名正言顺(继承了一战前英国的军事地位,成为新的日不落帝国)。

 

正如尼采所说:当你凝望深渊,深渊也凝望着你。成为霸主的美国,在和苏联的对抗中,在攫取巨大利益的同时,也逐渐从积极力量,变成了既得利益的守护者。

 

美国力量要守护的核心利益,便是其在一二战后构建世界体系的基石:石油美元、科技优势、军事存在。

 

-------------

 

我们把这个结论摆在这里先,来聊聊东亚秩序。

 

我们的外交官很喜欢用“自古以来”这个词汇,在西方人眼里,“自古以来”没有法律效力。但如果我们去看,会发现韩国人把汉城改成首尔之后,城墙是的牌匾依旧是汉字,甚至中国人都比韩国人更容易读懂他们的历史文献,因为他们的史书是用汉字写的;至于日本,走在街头,中国人并不会像西方人那般有阅读障碍,汉字只是换了一种形式存在。至于越南,在这种东亚文明体系之下,挣扎更加无力,甚至其国家现今的发展路径,都要抄作业。这种东亚朝贡体系,存续已久,一旦中国这个中心文明强盛,向心力就会增强。你看菲律宾这种国家,总统张嘴就说加入中国,一点都不觉得自己丢脸。为啥?因为这个国家很久以前就曾经上表要并入中国。

 

这个朝贡体系作为背景,也放在这。

 

建国后,抗美援朝以巨大的代价展现了新中国捍卫自身利益的决心。这个阶段亲苏联而对抗美国。

 

但莫斯科错误地估计了北京,北京不是华沙,中国不可能作为从属国存在于苏联的体系。于是中苏关系紧张。但再紧张中国也勒紧裤腰带,继抗美援朝之后,再次用两弹一星来证明自己的决心(这一点,金将军抄了作业)。这段时间,中国是美苏天平之间最重要的游动砝码。

 

尼克松访华后,中美对抗,变成了中美和解(日本也跟着建交)。这个阶段一直持续到苏联解体,也便是我们拨乱反正到改革开放,高速发展轻工业(出口型经济)的阶段。

 

为什么这个中美和解并且协作的战略机遇会被中国捕捉到呢?我们用上面的三个基石来套:

 

我们的出口型经济发展了,实际上满足了美国本身的经济转型产能输出(当时的亚洲四小龙也是这个路子),然后绑定美元,等于在不断购入美债。符合石油美元的利益;

 

第二点上,通过已经没有太大商用价值的专利转让或者合作生产,阻断中国自主研发的体系发展(大飞机项目就是在这个阶段搁浅的)。

 

第三点上,不甚亲美的中国和亲苏的中国,哪一个更符合美国的军事利益,不言自明。

 

所以,在苏联解体之前,中国抓住了这个窗口机遇期,发展出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尤其是轻工业完全可以自给自足。这方面也拜苏联所赐,他们不撤设备撤人掐脖子,他们不因为轻工业不行最后倒台,我们是看不清楚轻工业的重要性的。

 

在这个阶段,中国在世界格局中,是以第三世界领头羊存在的。在这帮兄弟的帮助下,也拿回来了联合国的席位。那么当苏联倒台东欧剧变,两强变一强时,第三世界也希望中国能出来扛鼎。但是,邓公这个时候及时地提出了“韬光养晦”。说实话,那时候真的磕不过嘛。

 

这个韬光养晦有多难?93年长者在八届人大才当选没几个月,美国人就用舰机拦截银河号,而且是在公海,并且扣留三个星期,查所谓的生化武器。类似的事情很多,包括南联盟大使馆被炸、南海撞机。只能忍了,因为要韬光养晦,要抓住窗口期。

 

经过兆亿民众和两代领导几十年的努力,工业体系不断完备,科技不断进步,军事实力日益增强。这个时候,高筑墙缓称王的策略没用了,因为你个头长得比城墙还高。

 

按照以往的历史规律,不管排名第二位的是谁,只要GDP超过美国的60%,美国立刻会陷入强烈的危机感中,启动碾压模式。苏联是这样,德国是,日本也是。

 

所以,韬光养晦这种模式除了骗自己,已经无法骗别人了。因为在别人的眼里,你是进击中的巨人。即使我们愿意继续以“世界工厂”的分工存在于世界格局中,国内也面临生态环境恶化、人口红利日渐消失,无以为继(胡哥很早就提了可持续发展)。如果我们不趁着高速发展的窗口,开始人民币国际化,产能升级并向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输出,那么很可能我们就会如巴西阿根廷南非一般,掉进中等收入陷阱。

 

现在我们回过头,放在贸易战的背景下来看:整顿吏治、供给侧去化、去杠杆、一带一路拓展生存空间,这些都是对的。2012-2017这几年的内部秩序整顿和拓展奠基,为今天的贸易战赢得了不少空间。用老韭菜的说法,还好不是从15年带着杠杆炒到现在一万点,否则这一战没打就输了,渣渣都跌没了。

 

那么美国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发动贸易战呢?我们再把上面的三个基石搬过来:

 

1、我们挑战了石油美元。人民币国际化这个课题在“韬光养晦”的背景下,一直是模棱两可的。十八大之后才开始明确的推进。首先是入篮,然后同主要贸易伙伴之间一对一的货币互换,都是一步步走踏实了,才推出石油的人民币交易体系。从俄国和伊朗这种被制裁国入手,自然慢慢会拓展到整个一带一路国家,也会从石油拓展到粮食、工业品。这是美国无法容忍的。

 

2、我们在十三五规划就明确了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并进一步强化为2035目标之下的中国制造2025。这种写到中长期规划里,定义在政府工作报告文件里,甚至上升到党的行动纲领上的东西,是必须做,也必然会做的。这个规划的意义,并不小于大家熟悉的“奔小康”,他是2035整体目标的重要实现渠道。所以,高铁技术被赶超的美国人,自然会害怕大飞机也被赶超;工程建筑技术被全面赶超的美国人,自然也会担心农业技术被赶超;电子商务被错位竞争的美国人,自然也会担心下一代互联网会被弯道超车;新能源市场规模被赶超的美国人,自然要担心汽车贸易的天平会倾斜。所以,在专利技术申请量即将被中国追上并超越的关口,美国人自然心有不甘,要祭起知识产权大旗。因为再不打这牌,过几年,该中国反过来打这张牌了(WIPO分析称中国专利申请规模三年内或将超越美国)。

 

3、在军事存在方面,以海军为例,去年下水了小20万吨的舰艇。估计2018还将保持相应的速度(剔除航母部分)。且现在都在传,很可能在技术成熟时,同步下单三艘平板航母。虽然作战能力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养成,但蓝水海军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前几天军演,在南海排了17海里的两路纵队,17年前,王伟便是在这片海上撞机牺牲。

 

空天作战部队的信息披露不多,不知道有没有什么地方取得了突破,偶尔空军还会拿个老歼出来打打火箭筒哭穷,越是这样可能越是要藏着点啥。

 

从这个三个角度来看,美国能继续坐视优势丧失?坐视中日韩开始互换货币,坐视台湾边缘化和东南亚倒向中国?

 

自然不能,于是美国有了事实上的重返亚太(这还要谢谢毛子在叙利亚拖住了美国几年)。在川普上来之前,美中的默契是:中国疏离朝鲜,美国不碰台湾。台湾问题作为中美关系的基石,历任总统都不去碰。川普碰了之后,隔壁金将军就拿着小本认真听讲记笔记来了。东北亚的秩序也很可能因此重建。

 

很多人认为,贸易战是假打。但如果把台湾问题也摆到桌面上来了,还是假打?(虽然川普上任伊始,也曾经说过台湾可以出卖,只要价钱好)。

 

现在问题是在于出牌的模式,先是30亿,然后500亿。这两把咱们都跟了。但接下来是1000亿,去年美国出口中国才1300亿,我们要全额跟的话,没筹码了。虽然,傻子都知道,两国商界不会让这种砍大腿吓唬对方的关税方案真的兑现,但打嘴仗没筹码是个事实,这个看商务部智慧了,可以换一个计量标准或者游戏规则。比如外管局的可以来哔哔一嘴“我们不能再购入美债了”这类的。川普要玩在“谁卖给谁东西多”这个场子里横,那咱们可以来一场“谁欠谁钱多”之类的。至于把25%再提高,反倒比较凶险,会成为最后谈判桌上的劣势。

 

这个贸易战只是国际秩序重构的开始,只要我们没打输,哪怕是代价大一点,之后的东亚秩序都将重构,上文的朝贡体系也可能以新的形式出现。只要扛住,美国人也能真正体会“太平洋之广阔,足以容下中美两个国家”的意思。作为国民,我们正身处在这个变革的过程中,我们并不是见证历史,而是历史的本身。每一个人的站位,最终决定了落幕时的新秩序。

 

先码到这,把秩序变化的由来捋一下,得空再码下篇,先烂个尾。

 

 

 

世界秩序重构与贸易战(下)

 

 

上篇概括了美国通过一战二战+冷战建立起来的世界秩序,其基石有三样:石油美元、科技领先(知识产权)和军事存在。体量上赶超美国且触动这三者利益的,美国必然会启动碾压模式。

 

那么下篇,我们将从通俗的角度来分析贸易战背后的因子以及我们的消化模式。

 

——————————————————————

 

美国大使馆第二签证处,在北京的秀水街。去那办签证,不管刮风下雨,都得露天排队。包也不能带进去,只能存在颇有诚信的山东老太那。老太在门口做存包生意十几年了,我也曾给她写过一篇文章,想翻出来给大家看看那场景,翻半天没找到,只能作罢。

 

第二签证处的美国签证官,下了班走出来,对面便是闻名中外的秀水市场。这些老外,买的最多的是领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买领带,会一打一打地买。看官会问为啥这么买?买了给谁用?答案很多人都想不到——买了自己用,沾上点咖啡,就扔了,换一条新的。

 

这样的行为很奢侈是吧?做个数学题先。在拿纺织品换外汇的时候,10:1的汇率是常态,一条领带两三块钱,换成美金只是一个硬币quarter dollar,而1992年,美国人均收入18113美元。即使每天换一条领带,也只耗费年收入的0.5%

 

一条领带用一下就扔掉,这事不对是不是?那么哪里不对?

 

首先我们可以一眼瞅到的便是10:1的汇率不对。这个汇率后面是强势的石油美元。

 

那么不公平不对等仅仅是10:1就结束了吗?

 

不!游戏才刚刚开始。

 

签证官走两步过来就买了便宜货,美国其他民众也想要便宜货对不对?

 

那么如果秀水的老板把2.5元一条的领带卖到美国,结果会怎么样?

 

会被判定成倾销!惩罚性关税等在那了。

 

那么怎么样才能卖到美国呢?

 

来一家美国牌子来中国设厂,中国原料中国员工中国环境成本依旧没有变,这条领带成本还是2元人民币,但是卖到美国后成了潮品(中间的利润都归了美国企业,却算成中国的对美出口额)。别以为这样的事情今天没有在继续,伊万卡的品牌不才被抖出来是中国代工。

 

那么如果我们想吃中间的利润,去仿造呢?对不起,不管你质量多么接近,你都触犯了各种知识产权。

 

所以,当我们本着最朴素的出发点去解构这一切时,就会发现:美元霸权、知识产权保护、贸易制度限制等等枷锁,在一重一重锁下来,锁得你只能做血腥工厂的角色。这种变态的角色分工登峰造极的时候,我们要给人做8亿件衬衫才能换一架飞机。想想东莞的厂妹深夜还在人肉缝纫机,还会觉得这贸易公平?

 

TMD,每走一步前面都是发达国家制定的全是坑的游戏规则对不对?

 

 

 

那么怎么破局呢?

 

人民币没有国际化,汇率这关一时半会绕不过去,挨刀挨定了。但好在我们有一个超大的新兴消费市场,他们都想来玩。那么知识产权少挨一刀总可以吧?你要进来玩,设厂,必须我跟你合资。你要进来玩,设备和技术我要搞清楚。靠着这样的博弈手段,我们少花钱多攀了一段科技树。

 

WTO的过程中,曾经产生过一派声音,便是全盘接受西方的议价,按照知识产权的西方游戏规则给钱。那会儿一个座机要千把块,如果沿袭这个路子,现在一个座机依旧是千把块,哪里会有中兴华为巨量的专利?所以,今天依旧谈这个套路的,不是蠢就是坏。

 

所以,我们应该庆幸,有巨大的消费市场可以一对一地谈过去,勾兑过去,以使我们的高速发展期没有僵化地掉进知识产权这个坑里。

 

 

 

知识产权少挨一刀两刀,但是关税这一刀还在等着。

 

关税是最容易迷惑人的,脱离开产业水平聊关税,便是耍流氓。

 

要讲清楚,还是要解构,推倒重建。

 

比方说日本,他是一个进口原材料,出口工业制成品的国家。那么他可以制定一个符合他利益的关税政策:进口原材料少(不)收税,进口工业品多收税。

 

假使我们回到本国工业体系很差的改开初期去和日本搭建贸易体系,日本自然希望我们是出口原材料,进口工业品。于是他在和中国的关税博弈中,会千方百计让中国降低进口工业品的税率,同时鼓励中国扩大原材料出口。这样久而久之,中国就成为原料输出国和成品倾销地。

 

这样的历史时刻有吗?自然有,我们曾经长期廉价出口稀土,然后进口门槛级的电子产品,比如电子表和随身听。像赣州,曾经大量私采稀土,以不到十万一吨,完全低于环境成本的价格出售。按照10万一吨的标准,也便是一个索尼随身听能换10公斤稀土。那么中国基于自己的利益,迟早是要推出高于环境成本的稀土税收(转嫁到进口方),并且限制初级电子品进口发展本国电子业。

 

以上只是一个例子,说明要看产业再聊关税。套用到目前的产业现状上,如果中国和美国、德国之间采用对等的汽车关税,那么本土汽车工业将被碾压成渣渣(你卖不过去,他能倾销过来)。这就好像美国的钢铁工业没有关税保护,几年就被碾压成渣渣。所以,贸易战的关税之争,便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只有傻叉才会站到对方视角去讲不分产业关税对等。对这种人,我想举个例子:你爹是左撇子,隔壁老王用右手,现在掰腕子比赛,你要求你爹用右手和老王比,那老王一定是你野爹。

 

我们掰扯完了货币优势、知识产权、关税。现在要到贸易赤字了。

 

首先,美元作为主流货币,那么随着全球经济的增长,货币供应就增加。美元实际上就是美债,是欠条,多印出来的欠条最终会通过买(赊)东西投放入市场。所以,经常性出现贸易赤字是美国的常态。这个赤字不仅和中国有,现在和中国之间多,以前也曾经无法忍受地出现在对德和对日贸易中。

 

拿欠条赊东西,自然是越多越好。这一点反馈在数据上便是:自1971年美元和黄金脱钩后,当年贸易就开始逆差,而且逐年增大,一直扩展到今年的5600亿左右。草略统计了一下,1971年后到目前,美国贸易逆差总和在13万亿+,而美债总量目前是21万亿。所以,很容易得出结论,印出来的欠条,都换东西吃喝爽了(不禁想如果人民币也国际化成功,那么160+万亿的M2,花起来有多爽?)

 

所以贸易赤字的核心是“美国人要买买买”,而不是“中国人要卖卖卖”。或者说白一点:美国无法自给自足,美国是消费国,中国是生产国。用曹德旺的说法是:美国人加税不加税不要紧,你自己生产成本高,加税一样要买,你不会自己造。曹德旺为何说得这么自信,因为他在中国和美国都有工厂。美国的工厂投入更多更现代,仅仅能扭亏平本。而中国的工厂天天都赚钱。成本在这摆着,制造优势在这摆着,所以心里有底。

 

到这里,货币优势、知识产权、关税壁垒、贸易赤字都通俗地捋了一下。

 

那么现在如果贸易摩擦开始,并且持续摩擦,我们怎么办?

 

首先是要坚持强势人民币的路数,继续推进一带一路。一定记住,用人民币贬值扩大出口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我们的出发点是不满于25美分一条领带,我们是要人民币国际化。

 

汇率不动人民币强势,又被加税,自然产业会受出口影响。紧张归紧张,但不要忘了我们本身在进行供给侧改革,如果美国限制低端产品的进口,客观来看,实际上也会加快我们的供给侧改革,加快低端产能的出清。比如一个手工工具的制造企业,被美国加税25%,用国内的成本必然要市场萎缩。这个时候他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在国内进行生产升级,制造智能工具。另一个是将原有生产线跟着一带一路战略搬到别的国家,比如成本更低的越南。便可以全面盘活了。

 

贸易战要看到被美国限制出口的负效应,也要看到国内进口替代的正效应。且不谈创新能力,仿制能力我们总还是一流的吧?贸易战如果真打起来,会有一大批的仿制企业,因为市场占有率提高,利润空间变大而获得长足的发展。由此可能出现一些弯道超车的行业和企业。

 

除了一带一路扩展国际空间和进口替代趁机产业升级以外,为出口减量的企业扩大内需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与以往补贴式的扩大内需不同,我们正在经历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基于整个国土重新规划的产能布局调整。无论是以雄安为龙头的京津冀一体化,还是自发性非常强的粤港澳大湾区,亦或涉及地域之广人口之多的长江经济带,都存在着巨大的腾笼换鸟空间。(这一部分有空时单独成篇)

 

 

 

综上,中低端随着一带一路向西向南走;进口替代和产能升级基于腾出的空间正面刚怼;基于经济一体化产能重新布局激发内生动力。这便是新的“大三线”。也是让我们可以从容面对贸易战的策略基础。

 

只要扛住一段时间,我们也会变成知识产权游戏的受益者(专利申请数量即将超过美国)、也将逐渐成为国际货币的铸币人(一家一家互换过去,最后自然流通)、关税议价也将从守变攻(进口量越来越大,议价能力日益增强)、也可能把多年累积的M2变成贸易赤字输出到国际市场。

 

时间的天平已经倒向我们这边,时间已不再是我们的敌人,而是我们的朋友。

 

 

 

 

 

作者:唐史主任司马迁

来源:唐史主任司马迁(ID:TQ301024),文章经授权发布

 




董毅智

 

互联网(EC/TMT)、投资金融(PE/VC)律师,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浦东国际金融学会会员、法律自媒体人腾讯、新浪、搜狐、网易、凤凰、和讯、金融时报、财经国家周刊、法人、创业邦、品途网、虎嗅网、艾瑞网、雷锋网、极客网、TechWeb、钛媒体、百度等多家机构特约撰稿人专栏作者、创业导师,有百篇文章在相关媒体刊登及接受专访。著作有《互联网+产业风口》、《Uber 开启“共享经济”时代》。

 

微信公众号:dongyizhilvshi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