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艺的这档《机器人争霸》,能唤起中国少年的创造力吗?

百家 作者:互联网圈内事 2018-04-09 12:04:54

随着诸多互联网科技企业愈加深刻触及普通人的生活,很多以往只出现在艺术作品中的科技产物逐渐应用于现实。


在这些以往仅存于想象中的科技产物中,机器人大约是普通人最熟知和最有感情的一个。



从1920年机器人的概念在科幻戏剧《罗素姆的万能机器人》诞生开始,经过艺术作品不断地演绎,人类对于这个不是由血肉,而是钢铁组成的生物赋予了无数的想象,甚至倾注极深的情感。机器人逐渐从一种科技概念,形成一种文化。

 

这种机器人文化,在国外尤其繁盛,他们不仅在电影中塑造各种机器人形象,一些科技创客更痴迷于在现实生活中创造形状各异,功用繁杂机器人。


在这种机器人文化流行下,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诞生了一档名为《机器人大擂台》的机器人竞技节目。


选手们要操作自己的机器人用快速的反应和有效地机体设计击败对手。《机器人大擂台》在欧美带起了一股机器人竞技的风潮,这种类型的节目绵延至今,依旧热度不减,形成了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

 

国内曾经仿造这档节目,以相似的形式陆续上线了《铁甲雄心》等机器人格斗节目,但是与国外的火爆不同,机器人竞技节目在中国显得有些水土不服,上线良久却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

 

如果细究其原因,除了节目本身照搬国外的模式,并没有考虑到中国观众的不同口味进行创新之外,中国和国外在创客文化上的差异则是更深层次的原因。

 

创客文化差异,
让早期机器人竞技难融中国


我们可以稍微探寻一下中国和国外创客文化的差异,这种差异甚至是差距,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不得不引起每个人的重视。

 

创客文化的产生其实需要一定的经济发展基础,因为创客本质上是一群喜欢或者享受创新的人,去追求自身创意的实现,而不太考虑是否能实现商业价值,当然这并非绝对。


还有一个与创客文化相仿的词叫做“车库文化”,就是国外几乎家家都会有一个车库,而他们在车库里摆满各种工具,喜欢在车库中鼓捣出各种想象出来的玩意儿。



这其中不乏伟大的创造,苹果前两代电脑就是当年乔布斯和伙伴一起在车库中鼓捣出来的,现在那个车库已经成为著名的“苹果电脑车库”。所以经济上先行一步的欧美,率先勃发了这种创客文化和车库文化。

 

但是比自然形成更重要的是,国外有意识的将这种创客文化重视起来,并融入了每个孩子的教育之中,从而使创新成为了一种习惯和意识。


在美国,上至大学课程、博士研究生的STEM项目,小到每一个小学的课堂的创客空间,都有创客教育的身影。创客教育的思路和方法在美国已经形成非常完整的体系。


所以我们会看到非常有特色的国外“松散式”课堂教育,很大的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创客教育理念是:思考和创新甚至比学习更重要


当然,这并非全部的原因,也有教育体制和国情的不同。

 

而反观中国,虽然我们现在的经济基础是完全可以给与创客文化以发展土壤的,但是教育体制却并不利于创客文化的萌发。


中国孩子从入学的一刻就开始被动地学习来赚取高分,虽然高强度的基础教育,有利于知识的积累,可创造力的启发和培养却一直不足。

 

所以,客观的原因限制了创客文化在中国大众圈层中的普及,这种重要却稀缺的文化,仅存于一些特定的小众圈子中。


创客在大众印象中只是存在于电视报纸上的少数派,由于缺少启发和文化氛围,很多人都意识不到其实自己也可以成为一个创客,创新的火花总在每个人脑海中平等闪烁。

 

在这样的情况下,早期作为创客文化重要载体的机器人竞技,即便有一时新奇的噱头,却很难在中国形成持续影响。

 

如何让创客文化在中国真正普及?


但中国创客文化缺失的局面却并非一直没什么改观。

 

尤其是近年,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屡屡取得成果的情况下,创客文化已经被格外的重视起来,甚至上升到了政府工作层面。2015年3月5日,“创客”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并且报告中指出创客充分展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使“创客”成为一个时代焦点。

 

但相比于流于形式的口号和一时萌发的热情,如何长久的培育创客文化,使创客精神成为每个人,尤其是青少年的一种自发的习惯和品质,才是最重要的问题。


像国外一样将创客教育融入课堂自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教育体系也已经意识到这一点,许多学校已经这样做了。但除了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也是创客文化形成的重要因素。

 

国外的创客运动,更多的是是基于家庭‘动手做’的创新。中国也缺乏以家庭为细胞的创新文化基因。

 

关键是如何寻求一种有效的方法,使创客文化在中国社会和家庭层面普及,让本来属于小众圈层的创客精神得到社会家庭由衷的认可,从而让这种精神在每个人心中萌发?

 

其实,让一种本来并不被大众接受的小众文化获得更为广泛的传播,富有剧情的视听节目或许是最有效的方式。

 

这有先例,本来嘻哈文化属于小众音乐圈,但是去年夏天一档《中国有嘻哈》,彻底将嘻哈文化带入主流的视野,成了人人津津乐道的话题。这或许能让为创客文化的传播带来启发。

 

事实上也已经有人这么做了。


不止于综艺的《机器人争霸》

 


一直以自制内容见长的爱奇艺最近就上线一档《机器人争霸》的综艺,但是不同于以往只定位于竞技的传统机器人节目,爱奇艺将“剧情式真人秀”的因素融入到了这款综艺中。

 

这种“剧情式真人秀”的路线区隔于传统机器人格斗专业化、职业化、竞技体育的定位,加入了更多综艺化娱乐化的元素。

 

为什么要加入这样的元素?最大的原因还是让机器人格斗所带来的创客文化打破不同的圈层壁垒。

 

传统的机器人竞技,在中国相对于普通人依旧会有认知门槛,并且单一的竞技只能迎合钢铁直男市场,与大众会产生兴趣隔离。


而如果加入“剧情式真人秀”的因素,则可以强化娱乐属性,降低门槛和打造沉浸式体验,帮助受众在科技类节目中获得更多的愉悦感和轻松感。



不只是钢铁直男、年轻群体,下至小学生、中学生,上至40岁以上,年龄跨度更大的观众也能通过节目的“剧情”来被机器人格斗文化吸引。

 

如果能够成功的用 剧情打破不同年龄、不同特色人群的接受度差异,那么节目本身所涉及的诸多科技就将成为让人耳目一新的亮点和创新。


毕竟无论是战斗舱还是机器人,更多的材料和技术来自于实验室,并非日常中所能够接触到的,这个时候小众反而成了新鲜度的优势。



与节目火热同时而来的更是创客文化的流行,《机器人争霸》通过打造选手的榜样案例,逐渐给青少年一道光,唤醒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如果能够塑造一些诸如埃隆马斯克、乔布斯、扎克伯格等的科技偶像,将极大促进青少年甚至成年人的创造欲望。

 

这种文化的主动接受和认可,会使创客精神在中国前所未有的繁盛开来。

 

创客文化在中国苗头初露,但却仍处于早期萌发阶段,需要成熟的机制巩固落实。


而丰富有血肉的文化视听节目有助于在家庭和社会层面上创客文化的形成。因此制作上足够用心,“剧情式真人秀”又能打破圈层壁垒,使得受众更广,《机器人争霸》必将是推进创客文化在中国传播普及的一剂良药。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