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 · 绿盟人|从这里走来:西柏坡

百家 作者:绿盟科技 2024-02-23 18:08:48

全文共2454字,阅读大约需5分钟。

01

在细雨蒙蒙中,绿盟科技职能线党总支组织所属党员乘车前往河北平山西柏坡参观学习。期间,全体同志参观西柏坡纪念馆,瞻仰中共中央旧址,参加集体党课,重温入党誓词。我们缅怀那段激昂的革命岁月,赞叹老一辈革命家的远见卓识。


西柏坡是中国著名的五大革命圣地之一。这里见证的是一段如何解放全中国、如何建立新中国的历史进程。正如周恩来总理所说:“西柏坡是毛主席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指挥三大战役在此,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此。”黄镇将军为西柏坡题词:“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1948年5月,毛泽东与党中央经过在陕北一年的艰苦转战后来到西柏坡,与先期到达这里的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会合。在这里,中共中央领袖们运筹帷幄,近代中国经历漫漫长夜终于在这里破晓,走向黎明。


02

现在我们提到西柏坡,更多的是指西柏坡景区以及景区内的西柏坡纪念馆和中共中央旧址。中共中央驻西柏坡时期,在西柏坡周围还散布着其他中央机关。李家庄,中央统战部;北庄,中央宣传部;南庄,中央组织部;东黄泥,中央社会部;夹峪,中央办公厅、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后勤部……这些太行山下的村庄、朴实无华的地名,同样是那段伟大历程的见证者。

据毛主席的秘书叶子龙回忆:“到达西柏坡的第二天,毛泽东散步到柏坡岭,登高俯瞰西柏坡村,一座座黄土干打垒结构的院落点缀于青山绿水之间,中央机关大院与当地民房一样掩映在郁郁葱葱的柏树林中。毛泽东坐在一块石头上,用手里的木棍指着山下说道:‘西柏坡,果然是个好地方,这个总指挥部选得好。’”


西柏坡一带村庄很多,为什么偏偏选中西柏坡作为中央工委的驻地呢?这当中还有一段精彩的故事。1947年初夏,朱德总司令派他的秘书潘开文、卫士长齐明臣,由聂荣臻的一位副官陪同,骑马沿滹沱河南岸逆流而上,查看了一个村庄又一个村庄,一直走出30多公里到了洪子店镇,也没有找到理想的地方。渡过滹沱河,他们沿着北岸顺流而下。没走多远,三个人眼睛一亮,几乎同时问了一句:“这是什么地方?”找到当地老乡打听,方才知道是西柏坡村。经过详细分析并汇报,刘少奇与朱德很快锁定这个村庄,报请中共中央同意后,工委整体进驻西柏坡。


首先,西柏坡所在的平山县位于太行山东麓,冀晋交界处,东距石家庄仅40公里。《平山县志》记载:谓历晋五台、太行两山,万山嵯峨,至此而势始平,故曰平山。全县自然地形西高东低,栉比倾斜,属山西台地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东部为平原、丘陵;西部万山耸立,地势险要,绵延西部县境,有古长城断垣和多处关口。从军事角度,西柏坡的地理位置非常理想,正是大山与平原的交界处,能进能退,能攻能守。进可通向全国各大城市,退可固守太行。西柏坡村前出三十多公里即可进入华北大平原,后依层层叠叠的八百里太行,如虎入深山,龙归大海。


其次,平山境内有滹沱、冶河两大河流。滹沱河,古又称虖池或滹池,海河水系子牙河的上游支流之一。其发源于山西繁峙,流经恒山五台山之间,再横切太行山蜿蜒而下,贯穿平山境内。滹沱河12条支流,像展开的叶脉,铺满平山全境。河流带来了充足的灌溉水源,也带来了适宜耕种的土地。沿河两岸宜麦宜稻,物产丰富。在滹沱河常年冲积下,平山形成了著名的三十六滩,片片滩地都是肥沃的良田。面积比较大的有东黄泥滩、西黄泥滩、蒲吾滩、庄坡滩,皆在千亩以上。滩地上,一年稻麦两熟,还盛产玉米、谷子、大豆、花生等农作物。聂荣臻评价说平山真可称得上是晋察冀的“乌克兰”。


再者,西柏坡村原名“柏卜”,因村后坡岭上翠柏苍郁而得名,后因与东柏卜隔苇地相对居西,取名西柏卜。民国时,该村教师齐玉军将“卜”改为“坡”,遂演名西柏坡。一个“坡”字,道出了西柏坡的特征。因而,西柏坡的房舍不像建在平地上的村子那样集中一片,而是沿着山脚拉成一溜儿,像敌机轰炸时紧急疏散开的士兵。民房多为土木结构,虽被日军损毁,但容易修复。西柏坡村当时有八十多户人家,三百二十口人,拥有土地六百八十六亩,年产粮食二十六万斤,在当时应是很高产的了。


最后,平山具有优良的革命传统和良好的群众基础。抗战期间25万人口的平山为八路军各部队输送兵源1.2万余人。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革命之火在平山愈燃愈旺。平山团是全国唯一的由一县组建整团并直接编入八路军主力的部队。“最后一碗米用作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了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了队伍上”,这是平山人民支前抗日的真实写照。


03

上世纪50年代,修建岗南水库的时候,西柏坡村处在淹没区。西柏坡人民,谁也不愿搬迁,既有对故土的眷恋,更主要的是舍不得离开党中央、毛主席曾经住过的地方。但是在大局面前,乡亲们舍小家,顾大家。村民们含着眼泪先把中央住过的房子拆了,把一砖一瓦搬到山坡上精心地保管起来,结果是自己的房子没顾得上搬迁,被水淹没。我们现在看到的中共中央旧址,是1979年在离当时旧址海拔高50米左右的半坡,用当年拆下的一砖一瓦,按1:1原样复建,并最大限度保留了当时的布局和陈设。


1949年3月23日,天刚蒙蒙亮时分,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起程前往北平。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赶考’嘛。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呀?”周恩来也说:“我们应该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绝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这段著名的对话,在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久久不绝的回响。中国共产党人带着“两个务必”从这里启程,进京“赶考”,结束了一个旧时代,开启了一个新时代。


“赶考”,永远在路上。


参考文献:

1. 范捷,《雄浑的序曲—新中国从这里走来》,2009年,河北教育出版社;

2. 魏雨 等,《地名里的河北·解读|革命圣地西柏坡》,2023年7月27日,河北日报;

3. 梁陆鸿,《西柏坡传奇》,2002年,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4.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记忆--新中国从这里走来》,CCTV国家记忆微信公众号;

5.仇奎,《这个总指挥部选得好—1947年的西柏坡如何被历史选中》,2021年5月14日,澎湃新闻;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