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年轻人,回家过年又挨骂了

百家 作者:新东方 2023-01-31 13:38:51


转眼间春节就过了一周有余,该上班的上班,该开学的开学,亲子关系又一次进入难得的融洽期。


很多年轻人和家庭的关系,有一种奇妙的状态:


很久没回家的时候,做梦都在想家,家长们也是天天念叨着孩子什么时候回家。


等到回家过年快满一周,年轻人对七大姑八大姨的念叨不堪其扰,家长则越看自家孩子越不顺眼。


也许,许多家庭关系就是如此,远香近臭。相伴的时候打打闹闹,离别的时候分外想念。


对于有的人来说,亲情是心心念念的根和脉,对于有的人来说,亲情是最温馨和恒久的一种感情,而对于有些人来说,亲情则是一块生来就有的疤痕,割舍不去,偶尔阵痛。


但不管怎么说,在春节这一个团圆的节日,谈论它,或许能让我们更好地与自己、与世界沟通,乃至于和解。



下面进入,本月《亲情》主题书单>>>




01

一家三口,慢慢走呀——《我们仨》


豆友推荐——


@小克: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羽南:一家三口不仅是亲人,也是知己玩伴。人生苦短,有书读,有自己喜爱的事业,有相互懂得、一起学习玩乐的家人,夫复何求。


@tp021恬静而淡然的一家人,难以想象杨先生是以怎样的心情写出第二部分爱女和钱老先生离开的“万里长梦”,我看着很难受,很伤感。可是,杨先生的心里带着她们三人的记忆,或许带着一丝甜蜜吧。


当幸福的一家三口,最后只剩下一个人时,将会如何回忆过去?


在回忆里,会有失去至亲时难以言喻的哀痛,但更多的,还是一家人彼此相伴的日常——


相知相遇,相爱相依,相互扶持。他们会一起读书,也会在闲暇时光一起玩耍,总是心有灵犀,有着说不完的话。


一家三口人,六十三载风雨,能写的还有很多。


但杨绛只是重温自己的回忆,让时间慢下来,继续走下去。


02

从友情到亲情的箴言——《那不勒斯四部曲》


豆友推荐——


@Nobody看到最后,埃莱娜收到年少时和莉拉丢失的两个娃娃,决定不再打扰莉拉,有种深深的无力感。四部曲非常真实地叙述了两位女性的一生:成长、亲情、爱情、婚姻、家庭,其中大篇幅的心理描绘非常细腻,仿佛我便是埃莱娜。埃莱娜与莉拉两位儿时的伙伴,在混乱与贫穷中挣扎,她们寄期望于学习以求改变命运,将那不勒斯黑暗的一切甩在身后。


@Safari:于2018年年末,读完了《那不勒斯四部曲》。飞机上,深夜里,独处时,四本书的沉重在于告诉你命运与努力,庶民与反抗。人终其一生逃不开养育你的地方,唯有爱它才可远行。


这是关于女性的故事,也是关于成长、友情、亲情和家庭的故事。


埃莱娜和莉拉是朋友,有时候也更像亲人,像是相互依靠却又相互拉扯的双生藤蔓,在那不勒斯这片混乱的土地中生长。


她们的命运各不相同,彼此又有不一样的家庭境遇,在命运的碰撞下,两个人有过嫉妒和摩擦,但更多的,还是一种惺惺相惜。


有时亲情未必要是血缘,缘分也许就在身边。


03

家族的史诗——《京华烟云》


豆友推荐——


@cygnolor:“这些故事就是永不改变的古老北京的一个刹那。”


@Solarward从太平天国到抗战,书里那些可爱的人从少不更事到年过半百,那些爱恨情仇全都融化在了时代之中。对于乱世中的中国而言,他们是希望。


林语堂的文字里,有《红楼梦》的痕迹。


这本书的原著用英文写就,期间还有过多次影视改编。但实际上,不管哪一次影视改编,都难以抵过亲身读一回《京华烟云》。


五六十年,从晚清到民国风云巨变,姚家和曾家是如何在乱世中保全自身,与这个世道和光同尘的呢?


姚木兰的生活智慧,串联起两个家族上上下下三代人,也反映了这个时代的变迁。


两个家族的史诗,爱恨情仇,人世浮沉,正是老北京的缩影,值得细细品读。


04

当家庭不如意——《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豆友推荐——


@如墨清晨那些我经历过的、有触动的、甚至是伤害过我的,都成为了自我教育的一部分。教育,也如同麦克利兰的冰山模型:那些在海平面之上的知识技能,是最容易获得也最显而易见的;海平面之下,是自我疗愈的能力、自知自明、以及自我价值观的形成,这些是成年累月才慢慢磨出来的。而后者,更决定了“我”,是一个什么样的“我”。


@七月:只有当你成为自己时,才会摆脱来自他人的地狱。


不是所有人的原生家庭都是美满而给人力量的,在那些被遮蔽的角落,有的原生家庭还给人带来伤害和痛苦。比如这本书的作者,塔拉。


她来自山区,在十七岁前没有上过学。家里充斥着愚昧、暴力和封建,但她没有向命运屈服,而是不断挣脱镣铐,通过教育飞往理想的彼岸。


家庭所无法治愈的伤痕,终究需要自己去愈合。每个能够挣脱原生家庭限制的人,都有着独特而坚韧的灵魂,去弥补从前的缺口。


倘若遇到困难,想要获取一点力量,不妨看看这本书吧。


05

万千言语,终有不尽——《万家灯火,一盏归处:名家心中的亲情与温暖》


豆友推荐——


@萝卜一撇一画可以写出一个人,一件小事也可以勾勒出一个人,父母是最初带着孩子勾勒笔画的启蒙者。


@熠熠总有灯为你守候,总有人问你粥可温。这本书里收录了16位名家对自己父母亲的描述,让人读来很是感动。


@阳光无论你是垂髫小儿,还是黄发老人,无论你是挣扎在生存线上,还是腰缠万贯受人追捧,每个人最大的公平就是有一对无条件爱着我们的父亲母亲。在万家灯火处,有一盏灯,一直为你照亮归途。


16位名家,用真情写下对自己父母的回忆。


他们家庭状况各异,父母的性格也各不相同。但不谋而合的是,他们都怀念过往父亲和母亲所带来的温暖。


家是个抽象的概念,不是特定的城市,特定的地点。有家人在的地方,才是家,才是归途。


也许,家的作用,就是在你最无力的时候,也能够笃定地信任,有一盏灯,是为你而留。


06

一个父亲的自白——《致女儿书》


豆友推荐——


@Trinity我觉得《和我们的女儿谈话》明显包括两部分内容,可以拆成《和女儿谈话》和《和神谈话》两本。前一部分真是给自己治病,够坦诚,我很喜欢。后一部分我作为新时代运动的忠实拥趸也是极感兴趣的,但奈何语言很难描述一些东西,王朔也不打算取巧,就硬写,读起来比较累。


@祝羽婕:借着对女儿说话的机会,把人生那点破事,人性那些破欲望都说明白了。今后咱们就可以撕掉虚伪,死皮赖脸地活着了。


王朔写东西,很犀利,有的人就喜欢这个劲儿,有的人则看不惯。


他写给女儿的这本书,与其说是温馨的信,倒不如说是他真诚地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和家长里短慢慢掰扯给孩子听。


不管爱不爱听,好不好听,至少,里面没有虚伪做作,都是王朔作为一个父亲真实的独白。细看之后,除了辛辣,还是有温暖的底色的。


那也许是作家王朔背后,作为父亲的那一部分,占了上风吧。


07

时间留下的刻印——《树犹如此》


豆友推荐——


@成知默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凌汛白先勇说其实不论他写的是怎么样的故事,其实归根结底都只是在写时间——逝去的过去,不安的现在以及未知的未来。


@孟冬第一次看白先勇的文字,娓娓道来中尽是脉脉温情,对故人,至交,还有那份对文学守望的赤诚,不能不感动。文学哪里会死,世间有的是写不尽的人性人情,只要人性还在,人情还有,文学就会一直存在。


在时间里,往往最深刻的就是感情。


亲人,爱人,友人……一段段旅程走过,身边的人都刻下了痕迹,唯有时间一如既往流逝。多年后回首,往往会感到一阵无力感。有些人走着走着,就再也见不到了,物件依旧,感情依旧,故人不再来。


白先勇在散文集里写了亲情、友情,写了零零散散的回忆与真情。就像桓温感慨的“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一般,文中充满了对感情的回忆,还有对时间的怅然。



每个人对于家和亲情的定义各不相同,但大多数人,在春节,都是渴望团聚的。


让一年有个好的开始,也为过去的日子做个总结。


不管是温暖的还是残酷的,不管是圆满的还是缺憾的,亲情对于每个人来说,在情感中都至少占过很大一部分。


时间过得很快,一眨眼,回忆里还年轻的家人,可能在不经意间都慢慢变老了。


珍惜还拥有的时光,珍惜当下,或许是对待自己珍重的亲人最好的方式。


希望大家下一个春节,都团团圆圆叭~



每日互动

你最喜欢的一本书是什么?

评论区告诉我~




面对小朋友,新东方有美术、双语表演、机器人、创客、书法、口才、研学游学等素质素养教育服务;

面对高中生、大学生,有留学咨询、出国考试、大学四六级、考研、成人英语;

反正,我们提供体系化一站式教育教学解决方案,只要是你想学的,我们都有(嘻~)

有需要欢迎点击下方小程序,将有专人和您联系解答~




//

更多好看的


名字最像三本的985,真的太冤枉了

人呢?

如图


“在看”我吗?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