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挥起大棒,世界格局已变!管清友:我有6点建议

百家 作者:FMBA 2020-05-27 23:32:45

作者:管清友@来源:正和岛

事情正在起变化。
 
美国近日对华为实行的新一轮管控,引发了许多人对中美关系未来走向的担忧。
 
一些人坚定认为,中国应该和美国脱钩,快速“去美国化”;另一些人则认为中美之间的波澜只是暂时的。
 
管清友则认为,中国不应该主动和美国脱钩,仍应该坚定不移地推进全球化,继续做大全球化的蛋糕。
 
5月19日上午,正和岛专访了经济学家、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以下是他对中美关系、全球化的最新洞察。

作 者:管清友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正和岛蓝色岛邻
采 访:徐悦邦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美国制裁华为是单个事件,

但美国对华政策会影响中国现代化进程

 

我不是专门搞国际关系的,但我博士的专业方向是国际政治经济学。作为一名经济研究人员的观察,我认为要想更好地理解美国对华为新一轮的制裁,要从美国国内政治生态近些年如何演变这个角度去考虑。

 

中美关系近几年的变化,大家也都看到了。美国有很多人认为和中国拉近关系,或者说实现中美和解、合作是美国战略上的重大失误。

 

我自己的观察是,现在到了一个重要关口,美国死抓住华为不放,实际上是想要中断中国整个技术高端化的路线,进而可能会导致我们现代化进程终止。这是一种可能性。

 

在历史上,中国是有过教训的。甲午战争,终结了晚清洋务派使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努力;“七七事变”全面侵华终结了国民政府走向现代化的努力。

 

所以,我们不妨先从大历史的维度来看一下中美关系,过去40年,中国抓住了3个重要的战略“缝隙期”:

 

1. 中美联合抗苏时期

 

1977年文革结束,中美联合对抗苏联是中国第一个重大的战略缝隙期。邓小平同志敏锐地抓住了这个当口,一个是实现中美关系和解;第二个是国内顺势推动改革开放,充分激发民间活力。

 

改革开放实际上是中国新的一轮,试图进一步走向现代化的尝试。美国当时看中国终于变成“正常国家”,觉得中国经济市场化挺好。

 

2. 90年代全球化

 

从上世纪70年代建交的蜜月期,中美关系经过几轮发展后,到1989年时一度非常紧张。1991年苏联解体,美国人欢呼“民主的胜利”。对中国来讲压力也很大,因为美国不再需要你了。

 

但应该说邓小平同志真是“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1992年南方谈话后,我们进一步扩大了开放,继续沿着市场化道路前进,这其实是让美国放心了。中美关系逐渐改善,同时新一轮全球化开启,中国正好又赶上了。

 

3. 加入WTO之后

 

2001年,小布什总统一上任,就发生了中美撞机事件。双方关系降到冰点。小布什真的想遏制中国,因为他的父亲老布什当过美国驻华联络处主任,非常了解中国。

 

但“9·11事件”发生后,美国战略重心转向反恐,中国也支持他反恐,这给了我们巨大的喘息机会。同时中国2001年加入WTO,进入新一轮的全球化,一直持续到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

 

奥巴马接任后也想遏制中国。但他接手后就出现了全球金融危机,没有精力顾中国的事,后来危机处理得差不多了,开始搞“TPP政策”,又称“ABC”——Anyone-But-China,踢开中国搞国际贸易。他们觉得中国占了便宜,很多承诺没有兑现。

 

但不管奥巴马也好,希拉里也好,他们这些人总体还算是建制主义,是讲道理的。到了特朗普当选后,他是一种反主流、反传统、反建制的状态,虽然他说美国优先,但他并没有完全考虑美国利益,实际上是制造民粹主义情绪让自己上台。

 

或者说,他选的是这一套:只要能够遏制住中国,对美国来讲就是最大的利益。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你可以想象,华为作为中国技术高端化的代表,美国肯定要这么干,要通过终止你技术高端化进程,来影响你的现代化进程,进而影响中国。

 

中美关系恶化现在确实是一个比较严峻的问题,这不是由中国人主观意愿决定的,这是两个大国之间必然出现的“修昔底德陷阱”。

 

未来10年会是一个敏感的转折点,几个大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不可避免。我们讲“中国制造2025”,美国讲建国250周年(2026年),显然未来10到20年,中美国家战略出现了交集,都在争夺世界话语权,所以势必产生冲突,只不过是冲突大小的问题。

 

未来可能会形成一个所谓的“平行世界”,或者半球化——中美关系弱化,中国和美国可能都会有一个相对固定的贸易伙伴体系,互相之间都在拉拢一些国家。

 

在这种背景下,最近有一些人主张中美之间要完全脱钩。我是不主张这么做的,没必要。毕竟特朗普再怎么干,也只能干8年。

 

美国也很难和中国完全强脱钩,即使主动切断高端技术的交流,总还要有其他的经济往来、贸易联系。因为好多东西不是说东南亚、拉美马上可以替代中国的。

 

所以我觉得中国在这件事情上没必要太刚、主动鼓噪实际脱钩。如果美国真这么干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该怎么应对就怎么应对。中国肯定还是要抱着开放、融入世界的心态。

 

有些人天天在网上挑逗民粹,这不是一种好的倾向。中美之间不能随便打打杀杀,如果两个大国真打起来,后果很可怕。

 

所以我一直说,我们要有卧薪尝胆的精神,而不是“义和团”的精神。美国切断我们高端技术的战略,反而使我们有了奋发向上的努力。

 

你想想,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也是几十年的时间,需要积蓄很长时间的力量。这也提醒我们,好多事情我们不应该操之过急,不要被这几十年的成就冲昏了头脑。

 

中国应该坚定不移地推进全球化

做大全球化的蛋糕,而非争夺剩下的

 

我希望的是大家形成共识——中国还是要坚定不移地推行全球化。

 

我们早年研究全球化时,就注意到了一个现象——全球化的可逆转。这主要取决于核心国家是否觉得全球化对自己更有利。

 

这轮全球化走到今天,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1.分配不均的问题。有的国家获益多,有的国家获益少。获益少的国家肯定不爽,特别是有些不发达国家成了资本的奴隶,成了原料产地,在全球化过程中被锁在了所谓的产业链低端,不像中国一样实现产业升级迭代。这是一个问题。

2.环境污染问题。

3.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全球化的利益分配,在某些国家内部出现了严重的分配不均,比如在美国受益的还是大资本家、大财团。

4.全球化本身导致国家主权、经济主权,部分让渡给了国际组织。你自己就不可以独断专行了,好多东西需要国际组织去处理等。



这轮逆全球化的动因,本质上就是分配出了问题。更不用说,国家之间在一些具体政策和理念上的分歧,有人会觉得“你拿走了这么多,我拿走的少,我不跟你玩了”。

 

但过去40年,中国可以说是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今天中国这么多创新企业,中国老百姓能够达到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那是受益于全球化的。我想,我们还是要坚定不移地走开放的路子。

 

所谓的“平行世界”、半球化,我们不要主动朝这个方向去选择,建立一个独立于美国之外的世界体系肯定不是好办法。如果是被动那没办法,但我们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封起国门。

 

毕竟杀敌1000,自损800;这时候的战术,可能要打太极,毕竟和为贵。

 

前一阵子,大家在讨论一个什么问题呢?到底是世界更需要中国,还是中国更需要世界?

 

我觉得其实是中国更需要世界,你的经济体量越大、全球化程度越高,你对世界的依赖就越大。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抓住核心的东西、高端化的东西。这个替代还需要时间。

 

过去我们常常探讨一个问题,俄罗斯这些年为什么出现了很多战略上的失误,就因为他经常把石油当作武器,你要挟一次可以,但经常要挟。对不起,人家不从你这儿进口了;或者说原来成本特别高,我不舍得做这个事,但现在我要自己做了,你就不会再成为威胁。

 

美国也是一样,如果总是拿技术高端化来要挟我们,对不起,中国人现在已经非常清醒了。就像最高领导人讲的,必须靠自主创新。

 

所以一方面我们还是要开放,另一方面我们要自主创新,围绕自主创新做一些必要的改革。因为自主创新的前提是有一个创新的生态。

 

从现实主义出发,要想搞自主创新,若没有思想自由,教育相对宽松,科研机构更加民间化、自组织化,是行不通的。

 

但这个问题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到,或者说大部分人更重视短期利益,“短期利益差距那么大?我凭什么这么做?”

 

就像美国今天为什么会出现民粹主义,特朗普会当选,因为产业工人就看重短期利益,昨天我没有工资,今天发了一天工资可以喝酒了,那我就选这个短期能给我好处的人。

 

这是一个集体行动和人类群体性的悲剧,是无解的。除非大家都可以看到这一点,都想得很通透。

 

如果被民粹情绪绑架后,就会切断你的财富创造过程。这是一个很危险的情况。如果解决不好,对各国都是挑战。

 

这也是为什么中央一再强调,要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本质上就是受益多的群体如何反哺受益少的群体,从而实现社会和解,达成社会共识。

 

全球化本质上是一个财富创造、做大蛋糕的过程。只有蛋糕做大的时候,才能比较好地解决好问题;如果大家都不创造了,都等着切蛋糕,那回到1978年以前不就得了。这样只会把这个蛋糕越做越小,分配问题就会越来越激烈。


未来几年,我的6点建议

 

现在中国确实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个挑战不只是经济层面的,是挑战整个国家走向,挑战国运的。这是战略性风险。

 

对于未来几年,我有6点建议:

 

1. 紧紧抓住两个“牛鼻子”

 

从具体建议上来讲,我认为要抓住两个“牛鼻子”。

 

第一个是中长期“牛鼻子”,推进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就是通过营造比较宽松的宏观环境、产业环境,激发中国民间创造力。

 

学习邓小平同志的领导意识和战略思想,对外战略上韬光养晦,守住阵地,绝不当头;对内放开,搞活、鼓励、允许试错。政治环境、舆论环境相对宽松,思想状态要自由。

 

另一个是短期“牛鼻子”,给企业生存和民生救助。这次政策发力应该放在刺激消费、迅速启动内需上。我的建议是,给困难群众直接发钱,他愿意存起来就存起来;给中等收入群体发消费券,让他把钱花出去。我一直主张通过发行特别国债去启动消费。

 

中长期抓住要素市场化改革的牛鼻子,短期抓住刺激消费的牛鼻子,抓住这两点就很不错,不要搞太多,突出重点就好。现在我们的很多难处还是在思想上,不在具体操作上。

 

2. 能不能直接给中小企业放水?

 

现在“脱实向虚”的问题又重新出现了。为什么呢?中小企业困难,但金融机构不愿意放贷,所以只能在金融体系中空转。2009年、2012年、2014年都出现过这个问题。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中央银行把水直接放在金融机构这个池子里,金融机构再给到实体。但实体经济不稳,就到不了企业手中,最终一定会有大量损耗和空转。

 

结合这次疫情,为什么我们不能直接把“水”倒给中小企业?为什么不能抄美国作业,给中小企业发个几百万的补贴,给困难家庭直接发现金呢?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个道理不是很简单吗?

 

关键其实在于有没有以人为本,有没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这是总书记提的要求。

 

3. 警惕社会领域的挑战

 

我们真正的、最大的难题,不是来自于外部的这种压力挑战,也不是经济领域的问题,而是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的社会分化问题。

 

我认为,未来我们在社会领域面临的挑战要比经济领域面临的挑战更大,或者说经济领域的挑战一定会转化为社会领域的挑战。

 

比如说社会阶层固化倾向、公共服务资源稀缺问题。这两天学区房问题又闹得不可开交。学区房本质上是什么呢?就是没有能力去获得优质资源的这些人,用货币形式去买了一张入场券。

 

最近这个学区房政策,就是从买学区房这批中高收入阶层中拿出一部分名额,分配给买不起学区房的人。两帮人自然争得不可开交。但那有什么办法?大家都想让孩子上好学校。

 

所以我觉得,未来我们要解决的一个大的问题,就是二次分配,要更加倾向于中低收入群体,第二是要解决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问题,第三就是要解决社保均等化的问题,哪怕保障水平比较低,也要让大家有一个生存底线。

 

4. 一定要防止出现过度的民粹主义

 

原先我们说互联网会让世界变得更加开明,但现在看其实不是的,相同价值观的人又走到了一起。最后会发现就像一只野兽进了瓷器店,为了拿自己想要的那个瓷器,把其他的瓷器都摔烂了。

 

过度民粹主义就是这种情况,本质上就是一种思想利益集团。这是会把一个国家推向深渊的。所以过度情绪化、民粹化是要不得的,中国历史上吃民粹主义的亏,吃得不少了。

 

5. 学习老祖宗的智慧

 

这次疫情冲击了基本面,冲击了供给端,也冲击了需求端。

 

对宏观政策来讲,这时如果想不清楚的话,其实回到老祖宗的智慧就好了,“大灾、大荒、大疫之年,休养生息、轻徭薄赋、与民让利。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6. 未来几年,做梦要尽量务实一点

 

对普通人来说,未来几年应该如何自处?

 

我认为,应该认清形势,提高认知能力,采用收缩型的生活方式。做梦不要做得太大,尽量务实一点,没办法跳槽的就别跳槽,能保住工作的就保住工作,有投资能力的可以抄底。不同人群的情况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

 

我一直同意东华老师的一个说法,真正厉害的人都是直击本质的高手。不管是做企业也好,为人处事也好,设计自己的职业道路也罢,最重要的是这个人的思想要通透,要看清本质,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

 

看清本质是最主要的。因为所有选择,都跟你的认知水平有关。

 

所以总的来说,要采取一个实事求是的态度,既不要过度乐观,也不需要过度悲观,确定自己想要的生活、工作状态。无论你是打工、创业,还是投资,一定要想通透一些。

 

这样每个人从思想到行动也才可以自立,才可以发挥创造力,才可以过得快乐、幸福。

百万读者都在读

这场病毒放大器

返工潮来临:哪个城市疫情传播压力最大

黄益平:新冠肺炎的经济影响与政策应对

精进之道:2020年春节书单

肺炎前线的科技公司 | 庚子更迭,万象更新

财政到底有多紧?

魏杰:2020年以后,中国最赚钱的3大产业

负利率时代的泡沫、掠夺和危机!

大面积退租,空置率超40%,一线城市的房东也急了......

马云卸任演讲全文:我希望换个江湖,后会有期

房价走平即亏钱,现在该买什么?

全球货币再宽松:一次无法降落的飞行

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崛起 | 哈佛教授TED演讲

黄奇帆:中国如果实施零关税,会发生什么?

中国最赚钱的公司,要开始去库存了!

成年人的崩溃,都是静悄悄:你能挺过多少坎,就能成多大事

人生不仅是一场康波,还是一场超级债务周期

杨锦麟:只要不走回头路,中国的前途是光明的

为什么有的人年纪轻轻,思想深度却远高于常人?

「至暗」时刻,「涅槃」时刻

杠杆的轮回,众生的焦虑

年度最扎心视频:不爱惜身体的人,会被惩罚!

50句惊艳世人的电影台词:请原谅我戳痛了你所有记忆


由FMBA历届校友推荐的文章集锦,版权属于原作者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