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起落落,细数李宁这三十年兴衰史背后的故事

百家 作者:营销狂人 2020-05-19 23:11:14

点击△蓝字 | 与百万营销人一起成长

作者  狂人 | 营销狂人(HLW3600)
图片素材  来源于网络  


最近,狂人重温了一遍《请回答1988》,每次看完这部剧都是感触良多,1988是不平凡的一年。

那年第二十四届奥运会在韩国汉城(首尔)举办,在这场奥运会上,中国奥运代表团的整体表现都不是很好,总共只得到了5枚金牌,而且年仅25岁的“体操王子”李宁在这次奥运会中因比赛失利兵败汉城,黯然退役。


李宁一直被称为世界的“体操王子”,因为他在世界体操史上是空前绝后的存在。1982年在第六届世界杯体操赛场上,年仅19岁的李宁,在男子全部7个个人项目中,夺得6个项目的冠军,一个项目的季军,一战成名的全能王战绩让他获得了体操王子的称号。

随后李宁屡战屡胜,在1984中国大陆代表团首次参加的洛杉矶奥运会上,夺得三金两银一铜,是该届奥运会获得奖牌最多的运动员,为国争光的他一直备受世界瞩目。


后来在他退役后还是选择不离开体育事业,在1990年创立了“李宁”同名运动品牌,到如今2020年,历经着三十年的时光,已达而立之年的李宁如同李宁一般都走过了一段兴衰之路。

1

发展开端:当之无愧的国产运动品牌先驱
 
要说起李宁品牌的发展,狂人就不得不提下健力宝创始人李经纬了,当年李宁退役后本想是想在深圳办一个体操学校的,李经纬就劝他说,光靠赞助是不行的,一定要有经济做后盾,这样才是稳定的、长远的发展思路。李宁听劝了,在那年靠着李经纬的帮助在广东三水做起了个人品牌。


李宁品牌开始一路高歌猛进,1992年李宁牌服装被选为第二十五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指定领奖服装、领奖鞋,这结束了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使用外国体育品牌的历史。而后李宁又拿到了1996年、2000年、2004年的奥运赞助。

并且李宁本人在2008年中国奥运会上身着李宁运动服用空中飞人的方式点燃火炬,这一举动让李宁品牌的人气到达了顶点,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国货之光,在2008那年,李宁的营收同比增长54%,净利润同比增长61%,是历史最高。


李宁是最先借助奥运会做体育品牌事业的,可以说是市场上这些品牌的老大哥了。早期中国鞋业大都是靠为跨国公司代工生产运动鞋,例如安踏、特步、361、乔丹、鸿星尔克等等上千家运动企业,直到它们看到李宁品牌靠奥运会火遍大江南北才醒悟过来,要自己做品牌才是王道。

狂人要提名下里面学习最好的“学生”安踏,成立于1991年,在1999年开始自己做品牌并且签约孔令辉为代言人,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经由万年老二逆袭为大哥了,当然这都是题外话了。


到2010年的时候,李宁公司在时任CEO张志勇的带领下,采取了渠道扩张策略,经销商数量从2272个提升到7300多个。李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也超过阿迪达斯,以9.7%的份额跃居第二,仅次耐克。

但是经销商的销售能力并没有随着经销渠道的扩张同步提升,这为李宁的后期发展埋下了隐患。

2

急速衰落:大面积关店,战略上的失败
 
李宁公司的高歌猛进止于2011年,是不是很奇怪怎么2010年时候李宁都打败阿迪达斯了,2011年就开始衰落了呢?

别急,不止阿迪达斯的国内市场占有率重新超过了李宁,连安踏也超过了李宁,并且自此李宁公司就位居其后了。当时李宁放权给了张志勇,自己去北大念书半隐退了,但张志勇的几次决策让李宁公司10年开始连续亏损了三年,一蹶不振。


上面狂人提到渠道扩张策略为李宁的后期发展埋下隐患,那个隐患就是在这时候爆发的。各个经销渠道的库存都出现了积压现象,导致过季商品占比变高,经销商只能打折销售,但这样经销商的盈利能力就下降,李宁的品牌形象也受到影响,变成了“廉价品牌”。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1.盲目扩张经销渠道
 
李宁采用的是“经销商+直营门店”的销售模式,但是2010年前李宁公司一直在加速扩张经销渠道,2010年经销渠道就由2004年的2526个提升到了7333个,而直营渠道个数却只从351个提升到了582个。

销售模式逐渐发展以分销商为主,对供应链和零售端都缺乏管理,品牌与顾客缺乏沟通,不能第一时间了解市场反应。
 
2.经销商零售能力低,门店缺乏管理
 
国内运动品牌前期都是以扩张分销渠道为增长方式,采取大量压货的方式把货直接批发到经销商手里,对经销商的店面店员都没有多加关注。


所以很多李宁的很多经销店铺店面陈旧,店面销售能力低,没有过多进行专业训练,这导致李宁的品牌形象在消费者面前不断受损。
 
3.对市场需求的误判
 
从2008年后,国内掀起一股体育运动风,各大运动品牌也随风而起,但是运动鞋服行业的规模增长速度自2011年开始下滑,2013年行业规模减小,市场趋于稳定。但是国内的运动品牌对市场需求误判,大量生产导致市场上产能过剩,货物开始积压库存。
 
除了渠道盲目扩张的问题,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李宁公司在2010年进行了一次失败的品牌重塑计划。张志勇主导的这个战略计划导致消费者大量流失,李宁改变了品牌LOGO,并且把自2002年就开始用的口号“一切皆有可能”改为“Make the change”意为让改变发生。

将消费人群定为90后,价格也是大幅提高,想要进军高端市场,为此还推出了一系列90后李宁的广告片,可想而知,这是一次彻头彻尾的失败。
 

因为李宁品牌的主要消费群体是70后,是那群见证过李宁辉煌时刻的人,但是这次改变直接把辉煌时刻的口号丢掉,抛弃70后、80后的忠实客户,而且90后对这个品牌文化并不那么了解,购买能力上很多还达不到,所以说李宁没有得到新的增量还流失了大量消费者。

最尴尬的是只提高价格就想进入高端市场,狂人觉得这个想法太不靠谱了。质量赶不上阿迪耐克,靠价格上去争锋,难免不现实,结果就是没有进入高端市场还失去了中端市场的顾客。

后来在2012年,李宁又重新任命了曾经把达芙妮拉出泥潭的金珍君为CEO,但是同样没能帮助李宁走出困境,两年后辞职离开。不过在金珍君离开后,作为创始人的李宁回归重新扛起大梁,带李宁一起渡过难关。

3

复苏:中国李宁走向世界
 
2014年底,李宁重新担任CEO重启品牌口号“一切皆有可能”,确立“提供李宁品牌体验价值”的目标。重启多品牌战略,获得Danskin在中国大陆和澳门地区的独家经营权。

推出自营品牌李宁YOUNG,并与小米合作推出新一代智能跑鞋。公司逐渐向“互联网+运动生活体验提供商”转型,采取一系列举措,优化了渠道结构。


执行单点差异化策略,把店铺分为综合店和品类店,接着加强单店的零售运营管理,改善店铺形象并且加强培训销售人员的业务能力。同时跟随潮流开拓线上销售渠道,完善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模式,这让公司的盈利能力逐渐提升。
 
在公司的盈利能力回升后,李宁开始提升品牌专业化形象,多次赞助体育赛事,自主举办了“3+1”街头争霸赛,而且在2017年举办了李宁10公里路跑联赛,在14个城市举办参与人数近4万人,在这些专业赛事中一步步传播李宁的体育精神和品牌理念。
 
到了2018年,纽约时装周天猫中国日,“中国李宁”第一次登上时装周舞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运动品牌的原创态度和潮流影响力。此后李宁频繁出入时装周把中国李宁带向世界,在国内引发了一阵国潮风,深受年轻人的喜爱,李宁重新回到了大众的视野中,并且在时尚的路线上越走越远。
 

俗话说的好“三十而立”,李宁用这三十年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品牌的兴衰史,李宁代表的体育精神就是这个企业的核心,永不言败,也永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狂人很期待看到它未来的发展,你们呢?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